解析经穴——学习和探索中医的过程(二)
公众号:学苑中医
道教南宗第二十八代居家弟子
程 玮
二、经穴解析的思路和方法
本书的内容主要是对经穴深意的解析,是由穴名深意挖掘而发现经穴的气血特征,所在三部九候层次,气血的流行出入运行特点,气血的作用区域范围,经穴气血调节的疾病对象,以及在不同病理情况应该使用的相应治疗方法。那么,对经穴进行解析,我们应当遵循什么样的思路、原则和方法呢?下面,我就将十二年来自己的学习研究心得体会作个介绍。
严遵经旨,深领其意
对经穴名称进行解析,最根本的一点,即是要严遵经旨,深领其意。古语有云:“医者,意也”。中医的理,在其意之中,那中医经论中的意到底是什么呢?这就要对经论作认真的分析研究。
如对中医气的理解,实用医学的人体之气是什么东西呢?它是轻质物,是一种能自发地向上、向外运动的物质,凡具有向上、向外运动特性的人体微观物质,就属于中医人体之气的范畴(见本人在《陕西中医药研究》杂志上发表的《中医阴阳与人体坐标系》、《黄帝内经对人体阴阳划分的内在依据》、《从人的先天之气看气的物理学本质》三篇论文,分别为2004年的第1、3、4期)。
如对中医人体阴阳的理解,中医学有外为阳、内为阴的划分标准和方法,我们要对中医学阴阳划分的标准进行分析,看它是从什么角度得来的。为什么要对中医阴阳的划分标准进行分析呢?因为它不是站在我们常人的观察角度得来的,若是从我们常人的观察角度以观察者所在的位置进行划分,离观察者近的地方其表达应当为近,而离观察者远的地方其表达应当为远,而不是“内为阴、外为阳了”。中医阴阳的表达方式与站在观察者所在的位置观察结果的表达方式不符合,这说明中医的内为阴、外为阳不是站在观察者所在的位置观察得来的。那么它是中医站在什么位置观察得来的呢?它是站在人体骨骼的中心位置观察得来的。站在人体骨骼的中心位置观察,人体四肢的皮毛才属于外,骨骼才属于内。同样的,站在地球重力场的中心位置观察(或将人处于直立状态下进行观察),人体的头部才属于上,人体的腰膝足部才属于下。由于中医的许多论述,不是站在常人的角度观察得来的,而是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所得,因此,我们要对它进行认真的分析。搞清楚了中医论述结论的观察角度,我们才能把握住中医的思路脉搏,才能对中医的论述结论有个正确的认识。
如对中医经穴的理解,经脉是什么呢?它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既然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我们就要把它当做是气和液输送的道路。这个道路可能在某些地方是开放的,可能在某些地方是封闭的;可能有运送能力的限制,也可能无运送能力的限制;可能其所运送的气血物质是在三部九候的天部层次,也可能其所运送的气血物质是在三部九候的地部层次;可能其运送的气血物质属单纯的气态物,也可能其所运送的气血物质属单纯的液。
总之,经脉运送气血的方式可能有多种多样,我们只有把经脉看做是人体货物(气血)运送的渠道、把经穴看做是人体货物的调节分配枢纽,进行大胆地设想和猜测,然后利用理性思维去进行分析推断,找到符合中医原理的解释,符合临床应用的解释,这样才能挖掘出经论中的深意。
如中医将人体比作地球系统,用大量的地球系统事物规律来阐述人体的事物规律,这就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中医为什么要这样做?中医为什么可以这样做?中医将人体的皮毛比作大地之气、将肌肉比作大地之土,将骨骼比作地球之水,中医的这个比喻方法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通过认真分析就能发现,它是中医将人体的四肢横断面切开并放大,再与地球的横断面相比较而得出的。皮毛属于人体组织中的轻质物,骨骼属于人体组织中的重质物,肌肉属于人体组织中的不轻不重之物且介于皮毛与骨骼的比重之间,人体物质的这个分布特性与地球系统大气、泥土、水液的分布特性完全相同,因此它们之间存在可比性。根据物质的分布是由物质的运动而导致的结果这一结论,我们就可以推论出,人体四肢的横断面是个与地球系统相似的重力场。有了这一根据,中医将人体比作地球系统的原因也就清楚了。同理,对人体头颅、躯干、内部脏腑进行分析,也可以得出,人体的头颅、躯干、内部脏腑也是与地球一样的重力系统。得出了这样的结果,人体内部脏腑中轻质的肺叶与大肠为什么会分布于脏腑的外围层,而肾与膀胱为什么会分布于内部层次等等的道理也就好理解了。由于人体是个与地球一样的重力系统,因此,人体的不同部位的组织就存在着高下之别,人体气态物的运动就有了流行之分,液态物的运动就有出入之别。
经穴解析,紧抓穴位所属经脉的特征
每一个穴位、穴位中气血的运行变化,都与其所属经脉密切相关,与其所属经脉的气血特征相关。
如肺经各穴,其所运行的是肺经募集的气态物质,这个气态物质是由胸走手。对肺经气血的运行变化要死死抓住肺主气、肺气由胸走手的特征来进行分析。中府穴是肺经募穴,所募集的是肺叶中的气态物质,是从人体系统的高温区外走人体四肢的低温区,因此,肺经之气的运行变化主要是散热、冷却、液化,由天部的气变化而成地部的液。抓住了这一主要特征,肺经气血的运行变化也就变得好理解了。
再如肾经各穴,其所运行的是肾经募集的液态物质,这个液态物质是由足走胸。那么,对肾经气血的运行变化要抓住肾经气血的寒湿特征来进行分析。肾经气血本身性寒,为寒性水液,水液是不会自动上行的,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人体中的水液会自动地向下流趟,那么肾经上行的一定是水液气化后的气。肾水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大量气化呢,肾水是水、也是液,液体随温度的升高而气化,所以,肾水的气化,是在吸收外部的热能后才得以进行的。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肾经及其所属穴位的气血运行变化,我们就能推测得出,肾经气血的上行,是一个不断的吸热气化、冷却液化、再吸热气化、冷却液化的变化过程。
又如心包经各穴,所运行的是心包经募集的气态物,这个气态物不同于其他经脉的气态物,它的温度在所有经脉气血中属最高,因此,心包经的外输之气运行变化主要是散热、冷却和传递温度的过程。为什么在所有的经脉气血中,心包经的气血温度是最高的呢?因心包经属心系经脉,其类火,其时夏,夏在一年中的气温最高,因此从取类比象的角度来分析,心包经气血温度最高,此为其一。另一方面是正常人的生理情况有这样的表现,即是右腋温度常常要高出左腋。本来在人体中心脏的温度最高,但离心脏较远的右腋温度却要高过左侧,右属阳,左属阴,右主气,左主血,由此可以推断心包经的气血温度属经脉中最高的(关于人体右主气左主血的原理,以后在分析中医理论的现代科学原理时再详细介绍)。
其他再如阴阳[NC222]脉,它们的循行皆是由足上行,这就要考虑它们的上行动因是什么?阳[NC222]脉的上行动因可能还好理解,人体各部生发的气都有向上运行的特点,因此它会上行。但阴[NC222]脉的上行动因是什么,值得一番思量,实际上,它与人体系统的重力场有关。人体重力场的中心在胸的上部,靠近头部,且头颅是人体之树的根部(何以头颅是人体之树的根部,这个问题以后再详谈),当人体处于平躺状态时,地球重力场对人体纵向物质运动的作用影响非常小,因此,人体各部的液态物就会在人体自身重力场的作用下向头、胸部运动,流到头及胸部的组织中去,这就是阴[NC222]脉的产生机制。
解析经穴除了抓住经脉的上述特征外,还要将不同经脉放到不同的时令、地域中去考虑。如解析肝经时就要将肝经放在春天这个时令、东方这个地域中去考虑,按照这个思路去考虑,肝经自大敦穴至期门穴的温度变化,就属于升温的变化,所属经穴离足部越远则温度越高;解析脾经时就要将脾经放在长夏这个时令、中土这个地域中去考虑,按照这个思路,脾经自隐白穴至大包穴的气血变化,湿度会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长夏主湿,长夏与秋交接时脾土会变得干燥。
解析经穴,看经穴所在体表位置
解析经穴时,还要紧紧抓住经穴所在的体表位置,根据经穴所在的体表位置进行认真的分析。
如阳明胃经,它各个穴位的气血特点有这样一个规律:离心脏越近的地方气血物质所受热也越多越大,气血物质的气化活动越强而液化活动越弱,反之,离心脏越远的地方气血物质所受热也越少越小,气血物质的气化活动越弱而液化活动越强。
同是四肢部或躯干部横剖面上的穴位,离人体的骨骼中心越近的穴位所处的位置越低,离人体的骨骼中心越远的穴位所处的位置越高。如腹部的气海穴与背部的腰阳关穴相比,气海穴因离脊骨远,所处的位置较高,而腰阳关穴因离脊骨近,所处的位置较低;小腿部的承山穴与条口穴或丰隆穴相比,承山穴因离胫骨远而较高,条口穴及丰隆穴因离胫骨近而较低。如果以上诸穴的气血中含有大量水液的话,则穴中的水液就会循高位流向低位。
同是体表的穴位,肌肉丰满处的穴位,它们所调节的人体五行物质以土为多,如环跳穴、手三里穴、承山穴等。肌肉丰满处的穴位,如果是处于肌肉隆起的顶点或最高点时,其所主的气血物质以气为主,运动方向以向外、向上为主,反之,如果穴位是处于丰满肌肉的凹陷处时,则其所主的气血物质以液为主,运动方向以向内、向下为主。如肘膝关节处的合穴,大都处于人体肌肉组织的凹陷处,穴位内的气血运行变化皆主收、主合。
如穴位所处的部位肌肉组织较少,则说明此处的五行脾土较少,此时就要分析穴位处五行脾土缺少的原因。脾土物质有不动之性,无风不行、无水不运、无火不炎、无气不升,因此,穴位处五行脾土的缺少就要查看它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以下肢的足背横纹诸穴为例,胃经的解溪穴脾土(肌肉组织)物质缺少,是因为胃经上部经脉下行经水的冲刷而至脾土流失的,而肝经的中封穴则是因肝风太盛而使穴中脾土散失的。以腹股沟处的组织来分析,与腹股沟相邻的腹部及大腿部肌肉组织丰满,而腹股沟则肌肉组织不丰满,这个现象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冲脉气血从腹股沟处的气冲穴冲出,强大的冲脉风气使腹股沟的地部脾土扬散于外,所以腹股沟处的肌肉并不丰满。
解析经穴,还要从整体上看人体的组织分布特征,这样才能确定穴周部位的气血流行特点。如脾经的大包穴,为什么会成为脾之大络,其所联络的气血物质是什么?气血物质的来源在哪里?通过观察胸胁部位的人体组织分布情况发现,胸胁腋下的肌肉组织有上少下多的特征,这说明胸胁腋下的地部脾土整体上是从上部向下部运动的。脾土物质由上自下的运动反映了肾的诸寒收引特性,因此可以断定,大包穴是地部水土混合物的收受之所,由于地部的经水下行时冲刷而使得水土混合物流向了大包穴,所以经书将大包穴列为脾之大络。
解析经穴,看经脉气血的运行方向
对经穴进行解析,不光要察看各条经脉整体上是向上还是向下运行,还要察看每一穴位的气血运行方向是怎样的。
如肺经中府穴传递气血到云门穴,这个运行变化是属于上升的,这说明中府穴内的气血物质具有火的炎上特性,所以它会向上运动。云门穴内的气血走向是向下的,说明云门穴内的气血变化是处于收降状态。如听宫穴的气血变化,听宫穴所处的位置较耳和[U9ACE]穴及上关穴低,这说明耳和[U9ACE]与上关穴为听宫穴提供了收降的地部水液,而听宫穴则为耳和[U9ACE]及上关穴提供了气化之气。如秉风穴传向曲垣穴的气血、气舍穴传向缺盆穴的气血,它们的运行并不是遵循人体上下方向的运行线路,而是属横向传递的,通过对这种气血运行方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推导得出,穴内气血的运行变化并非是由于寒或热导致的结果,而应当是人体内风作用的结果,是风的作用才导致秉风与气舍穴内的气血物质作横向飘移的。
解析经穴,看人体的解剖结构、穴位所处位置与脏腑的关系
对经穴进行解析,还要对人体的解剖结构有所认识,察看经穴所处的位置与内部脏腑间的关系。
如作为胃经的犊鼻穴,它的气血物质为梁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且是从膝关节的上部流向膝关节的下部,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犊鼻穴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调节膝关节疾病的?为了解开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膝关节活动自如要具备些什么条件。我们知道,犊鼻穴所处的位置是在膝关节囊髌韧带的中点,韧带是属于肝系的物质,韧带处无肌肉组织,且韧带的特点是滑。根据膝关节这个解剖特征,我们就可断定,犊鼻穴从上向下流行的经水,主要作用之一,是将穴内的脾土物质冲刷下去,使穴内的五行气血只保留属于肝肾二经的气血,即木和水。肝木的物质体现在其关节腔内的韧带上,肾水的物质体现在其关节液上,是肝经物质的韧带与肾经物质的液才使得膝关节能活动自如,穴内的五行气血物质如果偏离了这个特性,则膝关节就会表现出病理状态。那么这个推断是否与穴名相符呢?反过来对照一下犊鼻之名,犊是指小牛,为温顺之物,此处指穴内的脾土物质,鼻指牛鼻子,牛鼻子是闩绳之处,牛鼻子一旦闩了绳子,牵着它牛就会跟着人走。穴名的这个意思是什么呢?是指穴内的脾土物质被胃经上部经脉下传的经水给冲走了,穴内的五行物质中没有脾土物质,与膝关节处的解剖情况完全吻合。经过了这样一番思考推断,犊鼻穴的气血特征、运行变化也就变得清楚了,解析出来的结果也就令人满意了。
如膀胱经的上、次、中、下[U9ACE]四穴,它们所处的人体位置在骶骨处,对应第一、二、三、四骶后孔,根据解剖学的认识,结合经脉气血本身固有的运行变化情况,我们就可得出,上、次、中、下[U9ACE]四穴,是膀胱经体表冷降水液回流体内之处。
如膀胱经背俞各穴,处于膀胱经内侧的肺俞、心俞、肝俞等穴与处于膀胱经外侧的魄户、神堂、魂门等相比,因肺俞、心俞、肝俞穴处于内侧,而魄户、神堂、魂门穴处于外侧,内侧的穴位离脏腑近,外侧的穴位离脏腑远,因此,处于内侧的穴位气血物质中的水湿浓度要大于处于外侧的穴位,而外侧穴位的温度则要高于内侧的穴位。
如背部的膏肓穴与腹部的肓俞穴,因膏肓穴对应的内部脏器为心室,而肓俞穴对应的内部脏器为大小肠,人体的五脏器官周围基本上没有脂肪类物质聚集,脂肪类物质大部分都聚集在六腑器官周围,根据体内脂肪类物质的运动变化特点,我们就可推断膏肓穴是五脏器官组织的脂肪输出穴位,而肓俞穴则是六腑器官组织的脂肪接收穴位。
解析经穴,究穴名深意
孙思邈说:“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古人惜墨如金,中医经典的语言表达言简意赅,何以大部分的人体经穴会有如此多的别名,这样的问题我们要站在古人的角度去进行理解,只有准确地把握了古人设立众多经穴名称的用意,才能真正理解古人描述的经络是个怎样的东西,穴内气血运行变化是个怎样的状态。
如膀胱经的[NE422][NE423]穴,又名五[U80E0]俞,如何从穴名之意来准确把握穴内气血的运行变化情况呢?[NE422][NE423]名意在《素问·骨空论》有过作解,没有其他的意思,只是按压到此穴时患者会自然呼出“[NE422][NE423]”之声,因此名为[NE422][NE423]。这个时候就要从经穴的别名入手,深领其意,这样才有可能对此穴的气血运行变化情况有个准确的了解。五[U80E0]俞之名的五和俞较好解释,五可看作是五脏六腑之统称,指穴内气血种类繁多,可理解为五脏六腑的气血物质穴之内皆有之,俞则可当输解,指输出输入之意。这些意思是较为明确易解的,关键在于五[U80E0]俞之[U80E0]是何意,[U80E0]之意明确了,五[U80E0]俞之意也就明确了。查看《辞海》我们可知,[U80E0]的意思之一在古代是指战阵的右翼,这样我们就要将战阵的右翼与穴内气血的运行变化情况联系起来考虑。战阵在古代是指什么呢?大多数情况下它是由清一色的男人组成的队列,不会有女人参与其中,它指的是男人,指的是阳气。按照这一思路来理解,五[U80E0]俞之名意实际上是指穴内气血为纯阳之气。清一色的男人组成的队列,一个女人都没有,你说它是不是有纯阳之性?是不是具有阳刚之性?
如肝经的期门穴,又名肝募,它为什么要取名为期门,作为肝经募穴它所募集的气血物质又是什么?光是从期门穴所在的体表位置进行分析是很难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的,这就要从穴名深意中去挖掘。期之意是什么呢,本意是期盼、期望,而期盼、期望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期盼或期望的事物,它有可能会实现,也可能不会实现,是不确定的。按照这个意思去理解肝经的期门穴,说明期门穴所募集的肝经气血处于不稳定状态,它所募集的气血物质会根据穴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再结合期门穴所在的体表位置,它处在胸胁侧面,属于不阴不阳的位置(腹为阴背为阳),因此,期门穴所募集的气血物质也属于不阴不阳。可是在人体的经脉系统中,气血物质大致就分为两类,一是阴液、二是阳气,阴液归于背,阳气行于腹,人体中的阴阳两类物质它就有这样的运动特性。结合上述情况进行分析,期门穴实际上募集不到经脉中的气血物质,只能是期盼等待,因此,经书根据期门穴内的这一气血运行变化特点而命名。
解析经穴,看相邻穴位的气血变化
对经穴名称进行解析时,还要察看相邻穴位的气血变化特点,与之相结合来确定本穴的气血运行变化情况。
如胃经的归来穴,其上部穴位是水道穴,水道穴运行的气血物质是地部的经水,它向人体的下部流行,而归来穴的下部穴位是气冲穴,气冲穴运行的气血物质是天部之气,它向人体的上部冲行。结合归来穴上下经穴的气血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就可确定,归来穴之意,是指胃经上部经脉的地部经水循胃经下行,经水在下行的过程中又不断气化上行,经书因此而将其命名为归来。
如任脉的巨阙穴,其上部鸠尾穴气血物质来源于任脉的络脉浮气,其下部上脘穴气血物质来源于地部的水液,结合上下二穴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知,任脉本身并没有什么气血物质传递给巨阙穴,因此,对巨阙穴内的气血情况进行确定要考虑其他的方面。巨阙穴位于人体的腹部正中线,属于胸背横剖面的高地势,且巨阙穴为任脉穴位,任脉主阴,因此巨阙穴的气血物质必定是来源于胸之各部,且一定是有收降特性的阴湿水气。
如属于脾经的三阴交穴,其气血物质为肝脾肾三经气血汇合而成,三阴交内的气血由于有了这一特定的来源,其内部的气血物质就会进行重新组合。肝脾肾三经的气血物质由三阴交重组后,重新输送到肝脾肾三经时,各经气血的原有之性已经有了改变。肾经寒凉之性的上行水气经三阴交重组后已经不再那样寒凉,脾经热燥之性的上行气血经三阴重组后也已不再那样的热燥,肝经上行的疾速风气也变得不是那样的疾劲,因此,在考察解析三阴交后面的肝脾肾三经穴位气血情况时,要对三阴交输向各经的气血物质重新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脾经气血因混合了肾经的寒凉水湿,因此,脾经气血运行到了漏谷穴时会发生沉降变化;肾经气血因吸收了脾经气血的热能,会通过吸热而继续上行;肝经上行的水湿风气因与肾经的寒凉水湿相遇,其中的水湿大部分在肾气的诸寒收引作用下而沉降了,因此三阴交穴传与肝经蠡沟穴的气血物质变得虚无,有名无实。
如大肠经的口禾[U9ACE]穴与迎香穴,这两个经穴到底哪个才是大肠经的终结之穴?如果按人体经脉内外是个无端的循环这一情况来考察,迎香穴不属于大肠经这个内外无端的循环链,而属于内外无端循环链上外挂的一个链,也就是线圈上的一个线头。有了这样的一个认识,口禾[U9ACE]与迎香穴内的气血运行变化情况就变得好理解了:口禾[U9ACE]穴是大肠经内外循环的结合点,穴内的气血变化是由气化液,穴内生发的余气上行迎香穴,而迎香穴的气血物质则是由足阳明胃经提供的地部经水。
解析经穴,看本穴位的五行特征
人体的十二正经皆有井荥输经合五输穴之分,且与木火土金水五行相对应,在对五输穴进行解析时,要结合本穴具有的五行特性来分析。
如以肝经为例,大敦属井木,穴内的气血运行是由地之地部外涌至地之表部,且属地部的水湿风气。肝经由地之地部外出地之表部的水湿风气是会怎样变化呢?在分析大敦经气的运行变化时,我们不光要把它放到春天这个时令中去考虑,还要查看它本身具有的五行特性。将大敦的地部经气放到春天的时令中考虑,我们可知,春天的地气温度要比地表温度高,因此它会向上蒸升,但大敦的蒸升之气它能到达天部的什么位置呢?这个时候就要根据它的五行特性来确定。十二经中阴经井穴皆属木,主风,而风在自然界中所处的位置是天之下部(对气象知识有所了解的人知道,地球大气层中的风多数都在大气层的较低层次之中,较高层次的云气层基本上没有什么风或很少),因此,大敦穴内生发的水湿风气主要作用于人体的肌肉以上层次,而不能作用于人体较高的皮毛层次,所以大敦穴的气血变化表现出木的生发特性。
既然大敦穴输出的物质是春天蒸升的地气,读者可能就会问了,那肝经经气的横向运行特性到了行间穴后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这个时候就要看它的五行属性了。肝经行间穴五行属火,揭示了行间穴的气血运行必定是炎上,那行间的气血为什么会炎上呢?行间穴气血的炎上特性与大敦穴风气的向外扩散有关,也与春天时节大地的气温回升有关。大敦穴传来的水湿风气性滞重,传至行间穴时这个滞重的水湿风气扩散了,原有的滞重特性到行间穴后没有了,且大敦穴的气血在运行到行间穴时是升温的过程,由于行间穴的气血温度升高了,因此它变得具有火的炎上特性。
肝经输穴太冲,其穴内气血之所以会变得具有强劲的向上冲击能力,这是因为行间穴的气血在运行到太冲穴时仍是一个升温的过程,行间穴不太强的水湿风气因受热而进一步的胀散,因此它会化风而行。再者,人体的经脉是个有一定的输送能力的通道,行间穴内的水湿风气,不可能因受热而全部出于肝经的经脉管道之外,太冲穴也是处在肝经的经脉管道之中,因此太冲穴的气血变化为冲行之状。由于太冲穴是肝经水湿风气的最主要的输出之源,穴内运行的风气强劲,因此,它会吹刮起地部的脾土物质循经脉向上传输,太冲穴实际上是肝经脾土的重要运化之穴,故其属土。
肝经中封穴属金,因为肝经气血运行到中封穴时,风气已变得不那么强劲了,水湿风气原来所升的温至此也降了下来,尽管穴内气血仍有春气之性,但它和秋气之温相差无几,表现了秋天的肺金之性,所以经书将其五行确定为金。
肝经曲泉穴属水,因为肝经气血运行到曲泉穴时,肝经的水湿风气因处在天部,肝经气血由地之表部所吸之热上行至天部后已经散失了,风气原有的热没有了,因此它开始变为聚集之状,如隐秘在天部中的泉水一般,也就是富含水湿的云气。
通过对各经气血五行属性的了解,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确定各穴的气血特征和运行变化,从而对解析经穴提供一定的依据,这是解析经穴时必须了解和考虑的问题。
解析经穴,看人所处的不同体位
在解析经穴特性时,还要分析研究人体处在不同体位时,穴内气血的运行变化情况。因为人是处在地球重力场系统中,人体经脉中的气血物质,其运行变化会随着人所处的不同体位而发生改变。
如阴阳[NC222]脉的气血运行,就与人所处的体位关系十分密切,虽然阴阳[NC222]脉的气血皆是由人体下部向人体上部运行,但人的体位不同,阴阳[NC222]脉的气血运行情况亦随之不同。阴[NC222]脉由人体下部向人体上部输送的气血物质是地部的阴性水液,它在白天人体直立的状态下是无法向上运送的,只能是晚上人体处于平躺时,在人体自身重力场的作用下而向上运送。同样的,阳[NC222]脉由人体下部向人体上部运送的气血物质是天部的阳气,它只能在白天由人体下部向人体上部运送,晚上人体处于平躺时,在人体自身重力场的作用下它无法向人体的上部运送。
除了阴阳[NC222]脉的气血运行与人的体位有密切关系,人体中的众多经穴,其穴内的气血运行也与人的体位有密切关系。如任脉,其中运行的气血物质以阴液为多,当人处在直立状态下,任脉气血中的阴性水液基本上向人体的足膝方向流行,而当人体处于平躺时,任脉中的阴性水液则会循腹皮向脊背方向流行。手足部的气血运行情况也大致如此。当人的手和足处于下垂状态时,气的运行是从手(脚)向手臂(大腿)走,液的运行是从手臂(大腿)向手(脚)指走。当人的手足向上抬高之后,上面的气血运行情况则刚好反过来,气的运行是从手臂(大腿)向手(脚)指走,液的运行是从手(脚)向手臂(大腿)走。
所以,在分析研究经穴的时候,我们还要结合人所处的体位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解析经穴,看经穴禁忌
古代的经典医书中,有很多经穴被列为禁针或禁灸,为什么古人将这些穴位列为禁针穴或禁灸穴?在解析经穴时我们不得不对其进行考虑,了解清楚了其中的原因,会为我们理解经穴的本质含义提供较大的帮助。
如大肠经的手五里穴,虽然经书未将其列入禁灸禁针,但它有个别名为大禁,这就要分析它为什么被称为大禁。根据大肠经各穴的气血运行情况综合分析可知,手五里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的稀薄水湿,也就是地表上雾气之类的水湿。那么医书为什么将其名为大禁呢?这就要分析灸的作用与穴内气血之间的关系了。灸最根本的作用,是能加速人体体液的气化,引阴化阳,若是人体或某个穴位处于阳有余而阴不足的状态,这个时候对其施灸则无异于是补有余而损不足,只会加重人体的病情,不能对人体的疾病有所帮助,因此,这种情况下是不能灸的。根据艾灸的这个作用特点,我们再将手五里穴的气血情况对照分析,当可发现,手五里穴之所以名为大禁,这是指穴内气血稀少,属于无源之阴,通常情况下不宜艾灸的缘故。
如胃经阴市穴,经书将其列为禁灸,为何将其列为禁灸之穴呢?因为与该穴气血的固有变化有关。阴市穴里面的气血,其固有变化就是将伏兔穴传来的阴性水液聚集穴内,使它能够顺利地向梁丘传导。聚集胃经地部经水是阴市穴的固有之性,这个固有之性是不能随便改变的,一经改变,则胃经向下传送的气血就会变而化之,使人出现不应有的病理状态,因此不能对其艾灸。阴市穴的禁灸特征,使我们了解到,穴内气血的正常变化是以收引为主,因此它的功能就随之确定下来。足太阳膀胱经的承光穴情况也与阴市穴的情况相同。
解析经穴,看穴位调节的人体部位区域,经书的主治病症记载
对经穴进行分析解析,要结合该穴调节的人体部位区域以及经书有关的主治病症记载,将这些情况综合分析后,才能最终确定经穴内部的气血特点、运行规律。
如前面分析的胃经犊鼻穴之名,它所调节作用的人体部位区域主要是膝部,如果用平常的思维方式,我们可能会将膝部的两个膝眼来比喻为牛的鼻子,这样来对犊鼻之名进行解释,但事实上并非这样。犊鼻之名是意指穴内的五行之土为胃经地部经水所冲刷,穴内无地部脾土。
如心经的通里穴,它所调节的人体部位范围很广,从头面到胸膈、从四肢到胞宫,都属于它所调节主治的范围。以五行物质来分,肾水的寒它能调节,肺金的气它能调节,心火的热它能调节,脾土的湿它也能调节。为什么通里穴有这样大的调节作用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解析通里穴名时对通里穴内的气血特征及变化情况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第一,通里作为心经之络穴,有联络与心经相表里的小肠经的作用,气血物质可传与小肠经,而小肠经主表,与肺金之气可发生五行间的生克制化,因此通里穴可作用于气。通里穴作为心经的络穴,不光能沟通与心经相表里的小肠经,还能沟通与心经同名的肾经,将气血物质循其内部通道交与肾经,因此它可调节人体与寒有关的疾病。由于通里穴的气血物质可走里,因此它有气血物质交于胞宫,可调节胞宫的有关疾病。经过这样的分析研究,通里穴的气血物质清楚了,为阴性经血,通里穴的气血流注规律也清楚了,是从体表流向体内。
如胆经的日月穴,此名的解析对我来说可是费了一番工夫,它不好解,不知从哪个方面去进行解释,怎样解释才符合日月穴内的气血特性和运行变化规律?如果仅从日月二词来理解,可能只能解作白天或黑夜,或者是阴与阳。这样的解释?我自己都不满意。这个时候,就要对医书中记载的日月穴主治病症进行认真的分析,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古医书记载的日月穴主治病症有哪些呢?《针灸甲乙经》的记载有“太息,少腹有热,欲走”,《千金翼方》的记载有“呕吐宿汁,吞酸”。对这些主治病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日月穴所主治的病理状态是人体表部之气不得以降。如“呕吐宿汁,吞酸”属于“诸痿喘呕”,属于“诸逆冲上”一类,因此它属于上,属于火(见《素问·至真要大论》)。“太息、少腹有热、欲走”,属于什么样的病理状态呢?它也属于热,属于气不降,气升有余而液降不足,气不降则热,气有余则好动。原来,日月穴之名,其意所指的是穴内气血处在半表半里的状态以及它所具有的升降功能。日是指穴内气血有升的功能,月则是指穴内气血有降的功能。将穴名与主治病症等有关因素综合后,日月穴的气血特征、变化规律就变得明确清晰了。日月穴也和肝经期门穴一样,处在胸胁侧面,穴内的气血物质既不阴也不阳,属阳的气不能在穴内停留,属阴的液也不能在穴内停留,穴名之意只是说明它作用于天之中部的层次,外传穴内的气血阴寒特性强则穴内气血就以收降为主要变化,外传穴内的气血阳散特性强则穴内气血就以发散为主要变化,这就是日月穴的气血特性和变化规律。
经过上述的解说我们知道,对经穴进行解析,同时要结合古医书所记载的主治病症一起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对经穴含义有全面正确的了解。
解析经穴,看人体的生理特点
在对经穴解析的时候,我们不光要深入分析研究穴名的深意,还要结合人体本身固有的生理特点进行分析,只有把人体的生理特点也都考虑进去了,做出来的解析才可能符合经脉气血流注的实际情况。
如胃经乳中穴的解析,穴内的气血物质是什么,是气还是血?这就要从人的生理特点来进行分析。乳中也就是乳头,它的生理特征是乳肌丰满,女子有乳汁分泌,而男子则无乳汁分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乳汁又是由什么所化?在解析乳中穴时这些问题都要解决,不解决这些问题乳中穴的气血物质就不好定性,穴内气血的流注规律也不能确定。
比较男女的不同情况可以得出,女子乳头可分泌乳汁而男子不能,这说明乳房在人体系统中虽然是处在上部,但它并不真正处于人体中阳的位置,如果乳房是处在人体系统中阳的位置,那作为阴液的乳汁就不可能在乳房处聚集,否则人体中阴阳物质的运行就乱了套,没有规律了。进一步对人体的上下阴阳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人在胚胎发育时,其组织的发育是由头颅、脊骨、四肢这样的一个次序发展演变而来的,而且人体倒立时的神经、血管、骨骼等组织与树木的结构特征极其相似(人体的神经、血管、骨骼组织等,小的是由大的生发出来的,大的是由更大的生发出来的,与树木的生长发育特征完全相似)。因此可将人体看做是一棵倒立的生命树,并依此来对人体的上下阴阳、生理特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研究。
由于有了这一发现,我们可以推断,人体就是一棵倒立的生命树,头部是这棵生命树的根,四肢是这棵生命树的诸阳之末。人体的这个生理特征搞清楚了,女性的乳房通常要比男性大的原因也就清楚了,女性的乳房有乳汁分泌而男性的乳房无乳汁分泌也就容易理解了。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再来对乳中穴的气血物质进行分析,就可断定,乳中穴内的气血物质主要是气,正因为乳中穴内的气血物质是气,所以它才能上行到乳头这样的人体高地势。女性分泌的乳汁,实际上在女性乳房中是以气态物的形式而存在的,乳汁由乳头外出体表后,是液化作用而使人体乳房中的气态物变化而成乳汁之液的,所以乳汁的颜色与肺气所主的白色同色。
除此之外,在对经穴进行解析时,我们还要回答这样的一些问题:为什么人的臀部肌肉特别丰满?为什么上肢要比下肢细?为什么鼻柱有高低之分?为什么眼睛不像其他面部孔窍一样是向内凹陷,而是内部有个眼球?为什么舌是由心所主?等等……,人的这些生理表象,实际上它都与人体的经脉气血流注有关,都是经脉气血流注所导致的结果(而所有这些人体的生理现象,都是现代医学所不能回答的)。
解析经穴,要对经穴解析的内容进行验证
对经穴名称进行解析,是否符合中医本意,如果符合,那它是否能正确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因此要对经穴解析的内容、结果进行实践验证。可以告诉读者的是,在本人学习和研究经穴的十几年中,对大部分的穴位意义都进行过验证,尽管这些验证是零七八碎的,且并不是很系统、全面,但所做过的验证活动大部分是从理性的、依据中医理论推导而进行的,而非是经验的摸索,其验证的结果与中医经典理论的阐述基本相符,很有意义。
如腰俞穴是否是督脉气血输向腰膝部的调配枢纽,数十个患腰腿痛的临床病例证明,通过腰俞穴补阴,可使腰腿因阴虚而导致的疾病症状获得快速有效的改善,而通过腰俞穴泻阳,又可使因腰腿部阳强而导致的各种疾患得到快速有效的改善。
如督脉的身柱穴,施用补法它可快速有效地使人体全身的阳气得到补充,尤其是对下肢痿弱不行的患者,补法身柱穴可使人的脚膝变得有力,持续的负重能力大大提高。
如肺经的列缺穴,逆经向上推按一般只需要二三次,即可使妇女白带清稀及过多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若小剂量地缓慢注射补阴药物,可使妇女阴道干涩异味较大的情况明显改善,说明肺经列缺穴确实如经书中所说的,有沟通任脉气血的功能。
比如人体中的体液是否随人的体位变化而有较大的改变,对这个认识的验证我设计了如下方案;因寒湿引起的头痛患者,一般我们只要除祛了患者头部的寒湿则病即可除。头部的寒湿用什么方法来除祛较好呢?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可对患者用补气之法,气旺则寒湿可除,也可对患者用泻阴之法,阴去则气复阳复,同样可除祛头部寒湿。我所选择的方法是泻肾经涌泉穴,且从不同体位来考察针刺的作用效果。事实证明,人体在平躺时针刺涌泉穴与坐姿时针刺效果有显著的不同,平躺时取效慢,坐立时取效快,因为平躺时人的体液不能很好地上下流动,而坐立状态下人的体液能较好的向下流动。
如胆经的天冲穴与率谷穴,在实践中发现,这两个穴位是人醉酒后醒酒的特效穴,一般人酒醉之后易昏睡不醒,针刺此二穴后醉酒者一般都能马上醒来。为什么此二穴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呢?因为酒是熟谷,酒气悍,性热,行于皮下,因其性热,故酒气行至皮下后不易于降。酒气作用于人体皮下之后,人的皮下之气则既湿又滞重,会导致人的阳气不振,因此人会昏昏欲睡。胆经气血所处的层次为半表半里,气之降必须经过胆经所在的层次,而酒气之热也会导致胆经气血热的变化。当针泻胆经天冲、率谷二穴后,胆经气血的热就能很快从头部外泻,胆经之热外泻后则皮下的酒气也随之而降,气一降则人清醒,因此能立解酒醉。
例如人体美白,对一般皮肤颜色较黑的人,特别是脸部皮肤较黑的人,如何通过穴位的作用使其增白?我曾经找过一些年轻的女孩子们,教她们方法让她们配合做试验。这个方法主要是通过泻肾与膀胱经的荥穴来进行的,一般按压然谷、足通谷、昆仑、仆参,循经向下推按,每日一至三次,不定时,时间二个月。大多数坚持下来的人原来黑色的皮肤都能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变得不那么黑,且比在美容院中做美白效果要好得多。
如背部寒湿怕冷的患者,是否能通过上、次、中、下[U9ACE]四穴将体表之液导入体内而除寒,这些穴位皆做过较多的验证,验证结果得知,脊背怕冷寒湿有余的患者,针刺上、次、中、下[U9ACE]四穴中的任一穴,都有除背部的表寒之功,且十分快速。
记得我曾给一个28岁的同事做过这样的验证,他在2岁时就得了小儿麻痹,自此以后右足肌肉萎缩,足背与小腿差不多成直线,不能上翻。我给他检查后对他说,你这种情况若要治疗也许改善的机会很大。他听后就问我方法如何,我告诉他坚持针刺,主穴解溪,行泻法,针刺一段时间后再看情况而定,当时我就给他示范。次日,这个同事早上在家自己施针,下午他告诉我说,今天就这一针,我觉得脚特别的轻松,以前我不太穿皮鞋,都是穿运动鞋,穿皮鞋走路时间长了右足就痛,今天我针后特地穿皮鞋试试看,走的路比平时还长,但没有痛过。
2006年,我一朋友的儿子,在珠海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检查确诊为甲亢,临床症状较多:乏力、多汗、失眠、嗜睡、纳差、思想不能集中,见过患者之后我告诉朋友,你儿子的病让我来治,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治好。他接受了。我就按自己的思路辨证选穴治疗,一个多月时间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西医复查各项指标亦完全正常。过了三个多月后去复查,情况亦稳定良好。一些典型病例,能给我验证许多东西。因此,经穴解析的内容,不光符合中医本意,在临床上也有巨大的实用价值。
(待续)
帮助
《经穴探源》
程玮
本书的内容主要是对经穴名称所含深意作出解析,是对穴位名称深意的挖掘。作者在深入探索与研究及临床验证后发现了:经穴的气血特征,所在三部九候层次,气血的流行出入运行特点,气血的作用区域范围,经穴气血调节的疾病对象,以及在不同病理情况应该使用的相应治疗方法。并在探源之后,列出临证治要。条目清晰,叙述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