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接近诺贝尔奖的院士,居然是他?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他只是一个放牛娃,
还是个考研三次不及格的“学渣",
可他却成了中国最年轻的院士;
他读书笨,
别人五年读完博士,
他读了整整七年,
可今天,弃美、弃日回国的他,
却是中国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人!
他,就是薛其坤
1963年出生在,
山东沂蒙山区小村庄的薛其坤,
是我们绝大部分穷苦人的缩影,
从小就放牛,种地。
父母勉强送他去读书,
他的课桌就是把一棵树从中间劈开,
凳子是自己手工做的。
家人忙着种地,
对他的学业也没有太大期望,
更何况在同龄人中,
薛其坤也没有很聪明,
甚至可以说还有些笨笨的,
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
当在书里知道“科学家的伟大”之后,
薛其坤本能对科学有了向往,
少年时代最懵懂的敬仰与希望,
支撑着他以勤奋苦学,
弥补自身的并不聪明。
17岁那年,一向闷声不响的他,
考上了山东最高学府:山东大学。
父母感到挺惊奇的,
只不过短暂的惊奇之后,
等待薛其坤的是接连失败。
第一年考研,他高等数学只得了39分,
毫不犹豫选择再战;
可第二次,大学物理只得了39分,
接连失败,
流逝的是年华,渺茫的是未来。
坚持还是放弃?
薛其坤执拗地选择了坚持:
“没有过不去的坎。”
成功对他而言没有捷径,
只有不断地苦读,苦读,再苦读,
三战考研,这一次他终于考上了!
只是,当他走进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
世界双一流学府:
中国科学院大学。
脚步却是十分沉重的,
这里人才济济,而自己又颇有些“笨拙”,
光明未来,真的已来吗?
漫长岁月给了他答案,
研究生毕业后,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只能在科学院继续读博,
在导师眼里,他不是个机敏的学生,
别人读博5年足矣,
薛其坤花了整整7年时间,
才在中科院拿下博士文凭。
好像确实有点“笨”,
导师便建议他继续深造吧,
1992年,中日联合交流会之后,
导师把他送去日本东北大学,
金属材料研究所学习。
对薛其坤来说,这是一次转机,
更是一次蜕变前的煎熬和折磨。
那时他已成家,还有一个可爱的孩子,
舍下家的温暖,一人奔赴异国,
孤独还在其次,最关键的是,
他言语不通,还要面临“魔鬼般的生活”。
导师樱井利夫治学极其严格,
其实验室,
是日本最古老的大学附属研究所,
被称为“疯狂7-11”。
薛其坤一周要工作6天,
早上7点来实验室,
晚上11点之前不许离开,
时间不能误,风雨都得来,
一旦迟到,便遭到劈头盖脸的怒斥。
除了体力上的考验,
语言不通则是精神上的折磨,
当导师和同学们一起做实验的时候,
因为听不懂指令,
那些仪器他连碰都不敢碰,
只能怔怔地看着。
这样的生活像炼狱,
每一天都折磨的薛其坤身心俱疲,
不少去日本学习的同学,
受不了煎熬“逃”了回去。
在周围人嘲笑的目光下,
薛其坤也快到崩溃的边缘了。
他说:“那时候,每天就是三件事,
吃饭、睡觉、搞科研。
那是真困啊,累到眼皮打架,
就坐在公共卫生间的马桶上,
悄悄眯一会儿。”
想国,想家,关键时是一通电话,
让他决定咬牙拼了。
有一次和家人通话,
思念,让薛其坤眼泪都快要落下了,
这时上幼儿园的儿子,
在电话里给他背刚学到的课文:
“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
听着儿子稚嫩的童音,
薛其坤的某根神经被狠狠地触碰到了:
是啊,我是中国人,
虽孤帆远航,满身疲累,
但绝不可愧对这满身流淌的炎黄血液,
我岂能让日本人看不起中国人?
我怎能给祖国丢脸啊!
从此,
导师眼里的薛其坤像“发了疯”一般,
每天最早一个到实验室,
最后一个才离开。
晚上11点后拖着疲惫身体回到住处,
他还要玩命地苦学英语、日语,
渐渐地,导师的话能听懂了,
实验仪器也会操作了。
一年半的时间,薛其坤脱颖而出,
他的一次试验取得重要突破,
论文发表后,
日本学界为此感到不可思议,
因为在他们看来,
“笨笨”的中国人薛其坤,
拿下的,
可是“7-11”实验室三十年来,
最大科研成果!
“不为别的,
只为中国人在日本争一口气!”
从被嘲笑,
到成为日本导师最得意的门生,
薛其坤做到了。
而他多年“满是挫折”的人生,
也从这时开始,迎来翻天覆地的转变。
1996年,薛其坤被邀请,
在物理学规模最大的,
美国物理学会年会做报告,
国际马上注意到了这个后起之秀。
第二年美国就从日本“抢人”,
薛其坤,
应邀来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做了一年访问助理教授,
这期间,他的表面物理研究,
有一项成果及其出色,
直接做到了世界最前沿!
再也没人说他“笨”了,
有国际权威预言,
薛其坤未来的成就,
极有可能达到摘得诺贝尔级别。
日本、美国,
都极为看重他这样的人才,
为了留住他,给的待遇都是极好的。
很多人以为,就纯学术而言,
日本多出诺贝尔获得者,
美国的科研条件又是全球最好的,
薛其坤必定二选其一。
怎能料到,
薛其坤从始至终的唯一选择:
是学成必归国!
1999年,薛其坤国际声望最隆之际,
他毫不犹豫拒绝美、日递来的橄榄枝,
直接回国。
可那时的中国,
科研条件各方面都不如美、日,
薛其坤啊薛其坤,
他当初放弃了多少我们不得而知,
可他回来后给中国带来了多少,
全中国人共睹!
他在国内掀起了一场场风暴:
年仅35岁就成为正教授,
并担任中科院表面物理,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41岁,
他当选为当年中国最年轻的院士。
2008年,他开始带领团队,
挑战一项世界级难题: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个效应,
是全球公认的极困难的巨大难题,
无数科学大拿为此倾尽心血,
然而却拿不出一点成果。
而当时这一研究竞争无比激烈,
日本东京大学,
美国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等,
全球一流研究团队,
都在争先恐后做研究。
薛其坤发誓要为中国拿下第一,
足足四年,不断碰壁、失败,
然后重头再来。
每一次失败后,团队斗志低迷,
薛其坤总是握紧拳头,给团队打气:
“全世界都试图攻克这个难题,
我们必须要抓紧时间!
科学发现特别是重要发现,
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我们只有冲,没有退路!”
他眼里泪光闪烁,
”我们,
真的要为中国争一口气啊!”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经过苦苦探寻,2013年4月10日,
薛其坤团队宣布,找到一种叫,
“磁性拓扑绝缘体薄膜”的特殊材料,
并在对它的实验中,
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他成功了!
带领中国团队,跑赢了日本,
跑赢了美国,
跑赢了德国,
在全球第一个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一场科学的风暴,
席卷中国,席卷世界,学界称:
“很可能引发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成果。”
科学家们预测,
未来这一研究成果一旦落地,
超级计算机,
很可能会做到只有平板电脑大小,
智能手机会实现超长待机,
运行速度超越现在产品上千倍!
相关论文发表在顶尖科刊《科学》杂志上,
引起世界物理学领域轰动,
著名诺贝尔奖物理学家,
杨振宁激动不已说,
“这是从中国实验室里,
第一次发表出,
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科研成果累累,
各种奖项也随之而来:
2004年,薛其坤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2005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201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首;
2014年,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2016年,
薛其坤第一个获得被称为,
中国“诺贝尔”的“未来科学大奖”。
中国最年轻院士之一,
又取得世界级成就,大奖拿到手软,
薛其坤,成了世人眼中的“天才”,
可“天才”是怎样练成的呢?
薛其坤常对学生说:
“人的能力虽然有限,
但努力可以无穷。”
自从回国以来,为了科研抢先,
薛其坤仍保持着以前的习惯:
每周工作六天,
早7点到晚11点不间断,
大家给薛其坤起了外号,
叫“7-11教授”,
这样的习惯不是一年两年,
这是整整21年的坚持。
在实验中,
薛其坤所需一种亮晶晶的小薄片,
上面有一层薄膜,只有五纳米厚,
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
每制作一个,都极其困难,
但从2008年开始,薛其坤和团队,
制作了上千个这样的材料进行实验,
他们失败了无数次,
也重新开始了无数次,
1500个日日夜夜,
年平均工作时间高达5000小时,
星夜兼程,薛其坤,从未止歇。
读过他的故事,
三次考研,七年读博,
已知他并不聪明,
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
出身普通,头脑平凡,
可他通过,
“1%的灵感加99%的汗水”的蜕变,
最终成了“天才”。
所以说,这个世界上,
真正天赋异禀的人何其稀有。
常人眼中的“天才”,
不过是比任何人,
都能拼上性命的努力罢了。
2017年5月6日,
薛其坤应邀来到央视'开讲啦’栏目,
主持人撒贝宁问:
如何使用“未来科学大奖”的,
百万美元奖金?
薛其坤毫无迟疑的回答:
“改善生活,
打算把这笔奖励金的部分用在学生、
团队成员、合作伙伴身上,
给他们改善生活。”
第一次拿到几百万奖金,
他第一时间想到的,
却是改善别人的生活。
其实,
从放弃国外优待归国那天起,
薛其坤身上,
就有了一份沉甸甸的家国责任,
他说:“我希望我团队的每个人,
都能感觉到幸福,如果我们每个人,
都能在追求极致的过程中享受到幸福,
每个人都能用追求极致的态度,
去对待自己的工作,
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变得更加强大。”
所思所想,家国天下。
如今的薛其坤快60岁了,
仍在科研奋斗的路上不肯停歇,
他的目标是在有生之年,
推动中国,
第一个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那将是一个伟大的未来。
他说:“只要你勤奋、执着、
专注,就不会在世上一事无成。”
薛其坤这样的人,
是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缩影,
没背景没资源,不聪明不光鲜,
输在各种起跑线上,却能逆风翻盘,
只因他唯一有的,
是热血,是拼搏,是上进,
是决不放弃,是自强不息。
他在国外什么都有,
可他什么都没有要,
他唯一拥有的除了才学,
便是这一颗中国心。
今天诺奖陆续公布,
莫欺我中华无人,
正在蓬走向复兴的中国,
人才正在回归,
薛其坤作为诺奖中呼声很高的人,
我们期待看到他为国争光的那天!
向真正心怀祖国、
心怀热血的科学家,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