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为艰难的会盟:众多诸侯挑战晋人权威,预示晋国霸业衰落!
公元前529年,楚国发生内乱,楚共王三位儿子联手推翻了兄长楚灵王的统治。到了最后,年龄最小的公子弃疾吓死两位兄长,篡夺了王位,是为楚平王。在众叛亲离之后,不可一世的楚灵王绝望地在大臣家自杀。经历这次内乱后,楚国急需一段休生养息的时间。因此,楚平王继位后,不但让陈、蔡二国复国,还宣布五年内楚国不对外发动战争。
东周江湖上一大巨头暂时沉寂了下来,另一大巨头就趁机高调亮相,计划会盟诸侯。
自从公元前546年第二次弭兵之会后,晋国几乎就没有组织过像样的诸侯盟会了。此后,在长达十七的时间内,晋国就一直实行对楚国的绥靖政策,鲜少参与江湖事务。公元前531年秋,在楚人即将灭蔡之时,晋国正卿韩起才象征性地组织了一次诸侯盟会,向楚国提出了交涉。对晋人这种云淡风轻似的交涉,楚灵王根本无动于衷,想都不想就拒绝了。到了11月,蔡国就被强大的楚军给灭了。
眼睁睁地看着蔡国被灭,霸主晋国在东周的脸面都被丢尽了!
如今楚国遭逢内乱,国内政局一时难以稳定,正是晋国重拾霸主雄风的最佳机会。不过,晋国想要会盟诸侯,总得找点由头。该以什么理由来会盟诸侯呢?
公元前532年7月,鲁国入侵莒国,占领了郠邑(今山东沂水)。这让莒人极为不满,立刻就跑到晋国向霸主投诉。遗憾的是,恰逢晋国遭遇国难,晋平公去世了,没办法为莒国主持公道。因此,晋国讨伐鲁国之事也就耽搁了下来。如今晋昭公继位已两年,楚国又恰逢内乱,正好利用这一机会来会盟诸侯,讨伐鲁国、替莒国主持公道。
不过,此时江湖诸侯人心早已大变。晋国这时组织诸侯盟会,能一帆风顺吗?
叔向深知情势不同已往,说道:“要想让诸侯顺服,就必须展现出晋国国威!”为了确保这次会盟诸侯能够顺利,晋国就把三军主力全部派出了。
这次会盟,晋昭公最渴望会见的旧盟友,莫过于吴王夷未。
在楚灵王执政的十二年期间,楚国多次率领诸侯前往讨伐吴国,都遭到了吴国的强力反击,让楚人吃尽了苦头。几乎是在一夕之间,吴国就成长为江湖上令人瞩目的强国!如今楚国虽然暂时沉寂,但未来必定还是晋国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有了吴国这样的盟友,在与楚国对抗时的压力就会小了很多。可自从前次吴国使者屈狐庸到访晋国以来,两国已十三年没有使者往来了。所以,这次晋昭公迫不及待地想与吴王夷未见上一面。
由于吴国远在江南,两国国君事先约好于公元前529年秋在良邑(今江苏邳县东南)见面。可每年的六七月份,往往是洪水泛滥之时。虽然两国早已约好,江南一带的洪水依然不期而至,河流无法通航。吴王夷未望河兴叹,只能宣告失约。
这真是出师不利!
晋国与吴国,虽然多次结盟,但两大盟友之间的交往却始终不畅,常常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交往的机会。这次晋昭公见不到吴王夷未,丝毫都不奇怪。没办法,晋昭公只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与吴人会盟的目标虽然没能达成,可晋国的会盟计划仍然得继续进行。7月29日,晋人率领着甲车四千乘抵达了邾国(山东邹城),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邾国南部边境,并在此进行了盛大的阅兵。邾国靠近鲁国和齐国,晋国三军大摇大摆地在此耀武扬威,就是为了威慑那些敢不听命的诸侯国!
在摆出了一副重兵压阵的态势之后,晋人才在平丘(河南封丘东)召集诸侯,准备正式的会盟。
在晋人武力威胁之下,鲁、宋、卫、郑、曹、莒、邾、滕、薛、祁、倪等等国家的国君都不得不亲自来到了平丘,参加晋国的盟会。为支持晋人,甚至连周王室都派出了卿士刘献公,前来助阵。
然而,这么多诸侯国都来赴会,唯独却少了山东半岛上一个最为重要诸侯国——齐国。
一年前,齐景公到晋国朝见晋昭公时,当着晋人面他就喊出了“与君代兴”的口号。现在平丘之盟齐国又不参会,明显是有了二心。于是,晋昭公先让叔向去问王室卿士刘献公:“如果齐人不参与结盟,该怎么办?”刘献公答道:“会盟就是为了表示诚信。如果晋国有信用,诸侯就不会有二心,还担心什么?先以文辞而往,再以武力威慑,即便齐人不同意会盟,功劳也足够大了。我将率领王师,协同晋军前往,早晚全由晋君决定!”
得到了王室的全力支持,晋人心里有了底气。晋昭公立刻派叔向出访齐国,要求齐人参加盟会。叔向所来何事,齐景公心知肚明,但却有意推脱道:“诸侯们讨伐有二心之国,才需要寻求结盟。如果大家都听从晋君之命,哪里还用得着再次结盟?”齐景公意思,我齐国可没二心,为何还要再去平丘参加结盟?
听了这番言不由衷的话,叔向严正地答道:“晋国依先王之礼主持盟会,唯恐有失,所以才奉承祭品,展示在国君您的面前,力求将这次盟会办好。可国君您却说'我一定要废除这次盟会’,那晋国今后还能有盟会吗?请国君您详加斟酌,敝国国君一定听命!”
叔向这番话语中暗带威胁,果然吓住了齐景公:“我小国只是提出建议,最终还是得由大国来决断。我怎么敢不听从命令呢?敝国将恭恭敬敬地前往参会,早晚听从贵君的吩咐!”
最为强大的一个钉子户,在晋人的文攻武喝之下,最终不得不放下了尊严,主动来平丘参加盟会了。
就在晋人在全力推动齐国参会之时,卫国又出现了意外。自从晋文公称霸江湖以来,卫国始终跟随晋国。虽然晋、卫两国也曾出现过裂痕,但卫人却从来都不曾背叛过晋国。
可这次,卫人却再也忍受不了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为了确保会盟顺利进行,晋已人出动了全部三军。在邾国炫耀完武力后,晋国三军也随之撤了回来,驻扎在卫国境内。四千乘的兵马,多达数万人,一到卫国就成了无人敢管的街头混混:大批的士兵在当地随意砍柴割草,给卫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如果晋军到了哪国就祸害当地人,晋人必将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为此,卫国人义正严辞地向晋军司马投诉,强烈要求晋军管束好自己的士兵。
此次出征,晋国军队里的司马不是别人,正是由叔向之弟羊舌鲋代理。在整个东周,叔向都是数一数二的贤臣,不但能力出众,还廉洁奉公。作为叔向之弟,羊舌鲋人品也应该差不到哪去。所以,卫人最开始还是抱有希望,认为这一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然而,羊舌鲋虽然是叔向同母弟,却与叔向完全是两类人。作为晋军司马,制止军队中违法乱纪之事,原本就是羊舌鲋的本职工作。可见到卫人来求自己,羊舌鲋却眼珠一转,要求卫人提供贿赂,才会去制止晋国士兵的滥砍滥伐。
见羊舌鲋公然索贿,卫人怒了,马上就带着礼物投诉到叔向跟前。叔向正忙得不可开交,一听卫人投诉,也极为气愤。但眼下最重要的是会盟事务,任何其他事都得暂时先放在一边。因此,他强压住心头的怒火,劝说卫人:“羊舌鲋为人贪得无厌,必将有灾难。但为了这次会盟,请您以国君名义先把这些带来的礼物赐给他,那这些不法之举很快就会停止了。”
卫人没办法,只得按叔向所言照办了。羊舌鲋收到了贿赂,很快就制止了晋国军队的不法之举。
一场风波,终于平息了下来。
在经历了一波三折之后,平丘盟会终于走向了正轨。8月4日、5日,晋人连续两天高调阅兵,让各参会诸侯都心存畏惧,暗暗担心不已。
这时邾国和莒国两个受害者,在晋国支持之下,公开投诉鲁国:“鲁国一天到晚来入侵我国,我们几乎就要亡国了!因为我们不向鲁国进贡,所以鲁国才来讨伐我们。”当年鲁国收鄫国作小弟,邾国和莒国联手将鲁国打得大败,最后莒国还强势地吞并了鄫国。可如今这两国居然反过来被鲁国欺压成这样,这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听了邾国和莒国控诉之后,晋昭公就拒绝接见鲁昭公,派叔向通知鲁人:“诸侯将于8月7日会盟,寡君知道已不能侍候鲁君了,请鲁君就不要参加盟会了!”晋人语气虽然委婉,却是强硬地将鲁国排斥在盟会之外了!
鲁国大夫子服惠伯觉得很委屈,答道:“晋君相信蛮夷的一面之辞,却断绝兄弟之国的情谊,抛弃周公之后,也只好听凭国君您了。寡君听命了!”邾国和莒国,都是东夷之国,所以子叔惠伯才称他们为蛮夷。鲁人始终觉得委屈的是,为什么晋人要去帮外族蛮夷来对抗自己兄弟?
见鲁人还在强词夺理,叔向也怒了:“寡君有甲车四千乘,就是不讲信义直接动用武力,也是将令天下人畏惧。何况现在晋国以道义行于天下,天下还有谁能挡?如果晋国联合诸侯出师,替邾、莒、杞之人主持公道,讨伐鲁国之罪,难道还怕无法攻克鲁国吗?”盛怒之下,叔向也赤裸裸地以武力向鲁国发出了威胁!
在武力的威逼之下,鲁人不得不低头了,同意不参加这次会盟。
8月7日,在取消了鲁国参加会盟资格后,晋昭公与其他各诸侯国的国君进行了会盟。这其中,也包含姗姗来迟的齐景公。敢于挑战晋国权威的刺头都已服软,这次会盟应该会顺利进行下去了。
就在晋人以为万事大吉之时,又一个意想不到的诸侯国又跳了出来,来争执贡赋的轻重次序。这个诸侯国,就是多年来被晋、楚轮番欺负多年的郑国。
现在晋人刚刚复出,好不容易才举行这么一次会盟,郑人还敢计较贡赋的轻重?
然而,此时的郑国却有一位不同寻常的人物,就是执政卿子产。在东周,子产是出了名的博学多才,又能言善辩,多年来让众多晋国名臣都甘拜下风。在会盟仪式进行前,子产突然站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昔日天子定贡赋次序,以地位来决定轻重:地位高的贡赋重,这是周朝祖制。地位低而贡赋又重的,是甸服之国。郑国虽然是伯爵,却是男服之国,却要按公、侯的标准来承担贡赋,恐怕承担不起,冒昧地请求变更一下。诸侯们修订盟约,是为了保存小国;但小国的贡赋如果没有限制,亡国就指日可待了。事关小国的存亡,就在今日了!”
所谓“甸服”、“男服”,是周王室规定诸侯贡赋轻重的名词;通常而言,按距离周王畿的远近,把诸侯国划分成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九种贡赋等级。郑国虽然是周王畿内伯爵国,但贡赋等级在初封时定的是男服,现在晋人却给郑国定成了甸服之国,所以子产才站出来表示反对。
虽然郑国初封时实力确实弱小,可进入春秋后,国力早已提升了数倍。以旧日郑国的贡赋等级来定义今天郑国的贡赋轻重,这合适吗?子产这番话一出口,立刻又引起了一片争议之声,从日中一直争论到日落,都没个结果。眼看盟会已无法进行下去,无奈的晋人只得答应了子产的请求,减轻了郑国的贡赋。
子产如此胡搅蛮缠,连郑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会盟一结束,子大叔也怪罪起子产来:“假如晋人率诸侯来讨伐郑国,就是郑国增加了贡赋,恐怕也不足以赎今日之罪吧?”
可子产却微微一笑,说:“晋国如今政出多门,人人苟且度日,哪还有时间来讨伐郑国?我们不争取自身利益就会被他国欺辱,那还成什么国家!”
晋国霸业的衰落,都已被诸侯们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子产才敢这么大胆!
会盟结束后,晋人将鲁国正卿季孙如意抓了起来,带回晋国,以示惩罚。鲁国大夫子服惠伯作为陪同,也跟着到了晋国。
过了两个月,季孙如意仍然被晋人拘押着不肯放。
这时子服惠伯私下找到晋卿荀吴,说:“鲁国侍奉晋国,怎么会还不如那些东夷小国?鲁国是兄弟之国,土地仍然广大,晋人规定的贡赋也能准时提供。如果因为东夷人而遭到抛弃,我们就会改为侍奉齐国或是楚国,这样对晋国有什么好处?亲近兄弟之国,支持大国,赏赐按时缴纳贡赋者,惩罚不能缴纳贡赋者,这样才能当好盟主。请您仔细考量一下!谚语有云:'一臣必有两位主人。’鲁国难道就没有其他大国跟随吗?”荀吴听了后,赶忙找到正卿韩起商议,最终还是同意把季孙如意先放回鲁国。
可晋人是想放季孙回国,鲁人自己反倒不乐意了。
子叔惠伯向晋人抗议道:“寡君还不知道自己罪过在哪,参加会盟时卿士却无辜被抓。如果鲁国有罪,那我们还不如死在晋君手下;如果是无罪赦免,诸侯却不知情,这就是逃避君命,怎么能叫赦免?请求在盟会之上听从君命!”鲁人要求公开正名,这可难坏了韩起!真要这么做,相当于是让晋人公开打自己的脸!
鲁国以前可是唯晋国之命是从,到如今也是软硬不吃,真是请神容易送神难!
无奈之下,韩起找到叔向商议,让羊舌鲋出面去劝季孙回国。一见到季孙如意,羊舌鲋就满怀深情地说:“当年我也曾得罪于晋君,逃到了鲁国,如果不是您祖父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能回到晋国,全是季孙氏的再生之恩,怎么敢不为您尽心尽力?现在要您回去您却不愿回,我听官吏们说,将为先生在黄河以西建造一座客馆,到时先生又该怎么办?”一说完,羊舌鲋就泣不成声了。
羊舌鲋哭得如此伤心,不由得季孙不相信——一旦被晋人发配到黄河之西,距离鲁国就更加遥远了!想到这,季孙如意害怕了,不得不答应先回鲁国去了。
一场号称主持正义的盟会,却不得不连哄带吓地将“罪犯”骗回鲁国,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平丘会盟,是晋国史上最为艰难的一次会盟:吴国拒绝参会、齐国百般推脱、郑国拒绝承担重赋、卫国不堪晋军骚扰、鲁国则不服其罪;这么多诸侯国都在挑战晋国权威,足见晋国霸主地位在诸侯心目中已大为降低。也因为如此,平丘会盟几乎就成了晋人会盟诸侯的绝唱——从此之后,晋国就再也难得组织起有效的诸侯盟会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源头就在于二次弭兵之会。
弭兵之会后,晋人与楚人达成了和解,给整个东周带来了短暂的和平,却也让晋人失去了争霸江湖的雄心。此后长达十七的时间里,晋国内部政出多门、忙于国内事务,却鲜少关注东周事务,坐视陈、蔡二国被楚人所灭,最终失去了诸侯的信任。晋国霸业难以为继,也就成了必然。
弭兵之会,原本是想让各个诸侯国都能得到休生养息机会。可弭兵之会后,楚国走向了穷兵黩武之路,晋国又步入了温水煮青蛙的氛围之中。东周两个超级大国无法克服自身缺陷,先后都走向了衰落,这是弭兵之会所带来的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一大后果。
晋、楚两大超级大国的衰微,意味着东周即将迈入一个新的时代。谁将填补晋、楚衰落之后的权力空白?
整个东周的人都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