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歌王国——千年衰退的主要原因(四)

第三、思维行为方面的主要原因

人生的过程是时空组合,生命的真谛是生死升华。每个人的一生是沿时间线型进化,基因不灭;依空间网状发散,意识无穷。诗人存在的价值就是在时空中删繁就简组合美,在生死中拨云见日升华境。而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的思维和行为……

工业革命以来,我们既处在一个最好时代,又处在一个最坏的时代,这兴许就是文明发展带来的必然阵痛。而这阵痛带给我们的思维模式及行为特征是什么呢?

一是“以功利为目的”的思维模式及行为特征。

1519年,墨西哥原本是独立于世的人类社会,在那居住的阿兹特克人常用黄金来制作首饰和雕像。看到大举入侵的西班牙人对黄金如此痴迷,他们实在是想不通:黄金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织布,想做工具或武器又质地太软,究竟西班牙人为什么如此疯狂?面对阿兹特克人的疑惑,西班牙入侵者荷南·科尔科斯表示:“我们这群人有种心病,只有黄金能医……”

应该看到,一方面,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黄金心病”越来越重;另一方面,我们现处在“以资本为王”的时代,也是人类从“动物到上帝”过程中,所必然会经历的一个阶段。就像我们祖先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野蛮时代”,为生存进化而形成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可以说“功利思维”模式是人类通过遗传基因献给“文明时代”的一笔“思维财富”。

然而,历史总是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痛点警示人类。当今“权贵集团”与“社会精英”结盟,将人类的理性等同于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说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第一动力,甚至是唯一动力,且运用他们“虚高智慧”建构了许多“数理模型”,阐述其“功利思维”的经济学理论。“黄金心病”变成了“金子灵药”,人类思想变成了“点子市场”。当“一切为了钱”的思维模式和“钱是一切”的行为特征极端化,就必将导致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的的“法人全员社会”和“金钱万能市场”。

可是,地球资源的有限性,满足不了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货币具备的快速逐利性、天然嗜血性、数量为王的垄断性、无处不在的覆盖性、无所不能的摧毁性,必将带来贫富分裂、阶层分裂、人心分裂;“以功利为目的”的思维模式及行为特征,使人们陷入人性沦丧、道德滑坡、信仰迷失中而难以自拔;在急功近利,一切产业化、市场化的浪潮中,看似高速发展、表象繁荣,实则是摧毁着国家的根基和民族的未来。

当人人都用“自噬其心”的思维追逐功名,个个都用“自掘坟墓”的行为谋取利益,我们的诗意灵魂如何生根?

二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及行为特征。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每个人在婴幼儿到青年阶段,会先后出现三次不同水平的自我中心状态。当人文教育大环境没能使人确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世界,任由这种中心状态与利己主义共进、个人主义同行、自由主义为伍、享乐主义齐飞时,就会不知不觉地固化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特征:以自私为本,界定社会价值;以利己为源,决定行为取舍;以自我为权威,确立人际关系;以自我绝对自由为取向,评价是非标准。

深陷“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之人,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其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就是竭力借权杖妄想成为“天地之尊”的权力中心,或有行使“通天接地”的权柄之人。如暂且没能力没机会做到,就退一步尽力向“权势中心”靠近。若中心地带也靠近不了,就不甘心屈居人下,企图拉帮结派另立中心,热衷于视情怀为玩物中大搞“圈子文化”。

在圈圈相套的社会中,诗意世界如何打通?

三是“以中庸为方法”的思维模式及行为特征。

“中庸之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其哲学源头和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在中国春秋末期社会急剧变革之时,如何解决礼崩乐坏带来的社会矛盾,就成了当时思想家、政治家必须回答的问题。孔子应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处理“礼”与“仁”关系的方法论——“中庸原则”。他认为,之所以造成礼崩乐坏的局面,就是因为人们为了实现自我膨胀的欲望而超越了礼的限度。他指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肆无忌惮,显然就是一种“过”,为此孔子要求通过“复礼”而达到“中”。从这个意义来看,中庸提出的原初意义是政治性的,而其思想本身又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故,这种“中庸之道”思想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两千多年稳定。

应该看到,中庸强调要防止“过”与“不及”来破坏“中”——事物发展的平衡性,其核心主张就是要把握好事物的“度”。这一方法论,对我们今天认识和解决问题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然而,现实中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利弊共存的;不同立场的人,使用同一方法论,就必定会导致正邪殊分。当“中庸之道”遇上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盛行的时代,就随同强调“内圣外王、经世致用”的儒家文化渐渐变成了一种讲究实用的功利文化一样,“中庸之道”也慢慢沦为了“以中庸为方法”的玩权谋的思维模式和安身术的行为特征。

当人们都热衷于无原则的和稀泥中“极高明而道中庸”,为追求功名而明哲保身,这个世界还有什么诗意可言?当人们都遇事不敢道真情,逢人不敢讲真话,这个世界还有什么真相可究?当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在不得罪人的是与非之间,在不损自身利益的黑与白之间,去寻一条灰色的中间道路走,观点不偏不倚,结论似是而非,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善心可表?当这条灰色的中间道路越拓越宽,覆盖着整个社会的时候,在灰色文化的天空下走着灰色道路过着灰色生活的人们,即使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范围内,找到了平衡各方矛盾的好办法,暂时求得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但长此以往这个世界还有什么美境可塑?

四是“以玄虚为指向”的思维模式及行为特征。

正向看,《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反向言,《易经》也是国人玄虚思维的鼻祖。

从现有的考古及有文字的记载来看,从伏羲作八卦到周文王作六十四卦,在两千多年时间内,《易经》只是一幅阴阳八卦图。直到孔子作序时,也只有几千字。在生生不息的农耕文明年代,炎黄子孙就是对着八卦图的“辩证思想”,去观察天象、占卜命运、推测事物、臆想未来。其路径脉络是:第一阶段上古时代,古人在观察自然天象运转变化中而创造“八卦”。第二阶段夏商周时代,古人面对神化的“八卦”,通过采取取类比象的方法对自然界万事万物万象进行体察,品味到了阴阳八卦包含着“乾坤一元,阴阳相倚”的对立统一思想,由“八卦”发展成“六十四卦”。第三阶段是春秋以来,神化的八卦,臆想功能强大的六十四卦,充满着无穷的玄机和奥秘,给极富想象力的华夏子民提供了任意发挥的广阔空间。代代相传中,国人便形成了这样一种“玄虚思维”模式:以虚对虚,以玄释玄,以不变应万变,思维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只有模棱两可、可是可非的玄机思想和若明若暗、能正能反的玄学语言构成的“思维怪圈”。不管你出现什么变化,都能“一图生万象”进行深不可测的谶纬;不管你产生什么情况,都能“一卦定万事”进行自圆其说的诠释,从而产生一种妙不可言的“易经效应”。这种“玄虚思维”模式有四个特征:不落地,不以求真求实的思维去认真探究事物的本质;有玄机,你不能求证也无法求证;虚幻化,空泛而无具象,在极其神秘中起“不着一言而品万般滋味”的效果;好唬人,你信吗理解吗,你这个人有悟性,你不信吗不理解吗,你这个人没灵性。中国古代有一个故事讲,三个秀才赴京赶考,途中遇一算命先生为他们算命,算命先生伸出一个手指头对他们说:“这是你们三人金榜题名的结果,考完你们再来找我,一定灵验。”怎么不灵?三人考后,无非是四种结果,无论出现哪种结果都可用“一个手指头”来解释:一人考上,“一个手指头就是指代只一个人考上”;二人考上,“一个手指头就是指代只一个人考不上”;三人都考上,“一个手指头就是指代三个人都考上”;三人都未考上,“一个手指头就是指代三个人都考不上”。这就是典型的“玄虚思维”。

如果说,在农耕文明的慢节奏年代,“玄虚思维”还有可能激发人性空灵的一面;那么,在工业革命以来的快节奏年代里,“玄虚思维”就只能在人们的普通焦虑中催生人性的虚无了。“玄虚思维”如何能喂养寂寞的心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为决定生活内涵,思维决定生命质量。随着工业革命征服世界的步伐,这种“以功利为目的”的思维模式及行为特征,使先富者的“黄金心病”变得越来越疯狂,成了后富者的“黄金噩梦”,人类在互相感染中不但未能医治心病,反而裂变为全球性的超级“黄金瘟疫”。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及行为特征,使人类在自高自大中陷入中心困境而不自醒。这种“以中庸为方法”的思维模式及行为特征,使人们在明哲保身中陷入“以邻为壑”恶性循环怪圈;“假物为人”,每件物品都有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假人为物”,每个人都有可能是那最后一朵无辜的雪花。这种“以玄虚为指向”的思维模式及行为特征,使人人在自欺欺人中陷入“虚荣其表、虚无其里”的人际关系孤寂深渊。长此以往,原本地球公民所共有的世外桃源诗意世界,已荡然无存。可怜巴巴生活在最好也是最坏时代的现代公民,如果不改变以上种种思维模式及行为特征,我们除了在前辈的诗词里梦想着种种诗意境界,并继续用黄金打造未来的奢华愿景外,能让我们的后辈引以为傲的与生活共舞、能体现时代特征的诗词创新和诗意世界,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出现?

(0)

相关推荐

  • 严复译著对鲁迅“执中”之道的影响

    关键词:中庸之道 鲁迅 严复 摘要:早期的鲁迅在研读严复译著.接受西学的过程中,曾融合培根的"归纳法"和笛卡尔的"演绎法",以"执中"之道为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两宋时期哲学之八:叶适

    中国两宋时期哲学之八:叶适 叶适(公元1150年- 公元1223年),南宋思想家,永嘉学派的代表. 1.叶适的" 道归于物" 叶适在批判程朱理学的" 理在气先" ...

  • 人的性格可以改变吗?

    跟小伙伴聊天的时候,经常听到「我性格内向(或者外向),所以不擅长与人搞关系(或坐不住)」.市面上也有很多性格测试工具,有不少人会根据性格测试结果找工作. 现在你面临这样一个情境: 有一个工作你很喜欢, ...

  • 思维决定结局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思维模式, 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他的行为模式, 一个人的行为决定他的结局. 所以有时候,用这公式倒推和正推一下,就能3分钟识别一个人[呲牙]

  • 何为“儒商精神”?

    文丨大胯· 主播丨涂山 著名历史学家罗荣渠曾先验性地提出:儒家所追求的"和谐.秩序.理性"的价值观,并不利于落后国家开启现代化进程:而在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儒家所推崇的价值观的意 ...

  • 最理想的生活,亦是最现实的生活

    最理想的生活,亦是最现实的生活-- 既超越一般人的日常生活, 又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理想生活是怎样?<中庸>说"极高明而道中庸",正可借为理想生活之说明. 超越一 ...

  • 浅析诗歌王国——千年衰退的主要原因(三)

    第二.社会文化方面的主要原因 古老的中华民族是典型的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社会.几千年来在东方这片神圣的故土上,能保持稳定安宁.自给自足的主基调,依仗着三大支柱:天--靠天立心,国--靠国立根,家--靠家立 ...

  • 浅析诗歌王国——千年衰退的主要原因(二)

    第一.人性历史方面的主要原因 --从人类自我的整体历史来说,人类进化的历史写在人性上. 如果把时光镜头拉长,从"人性价值"进化的角度来看,人类自我的整体历史可分为人性自弊期.人性自 ...

  • 浅析诗歌王国——千年衰退的主要原因(一)

    浅析诗歌王国--千年衰退的主要原因(一) 作为习诗之道上的苦苦求索者--为诗是"寂寞中扑捉人心灵光,孤独中茁壮人生情怀,矛盾中挣脱人性枷锁"的"良心事业".愚曾 ...

  • 唐诗中描写中秋佳节的代表诗作,四句诗歌穿越千年,惊艳了岁月

    中秋节,又被称为祭月节.月光诞.仲秋节.团圆节.中秋节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能够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秋夕祭月.中秋节在汉代得到了普及,在唐朝时期,基本上定形,所以在唐朝的诗中,不乏能够见到与"中秋 ...

  • [诗歌]上千个夜晚的感受(组诗)

    印象与感受 啊在公园门口当他肩扛 一把铁锹急匆匆迈动着 罗圈腿走过我不知去往 什么地方时我忍不住回 头看了看他像是来自故 乡的人个头不高宽厚的 背脊微驼他是进城务工 为着老婆孩子过上好生 活的男子他是 ...

  • 诗歌:千年古镇石塘系列 | 陈利明 朗诵 | 丝丝雨扣

    长风文化传媒集团 风起金源,长歌当酒 千年古镇石塘系列之 ---雪意黯然之黄昏 陈利明 古镇       此刻,我不在光明,不在黑暗.黄昏的雪域一片--       千年古镇的老街,寂寥踏着余辉,一返 ...

  • 诗歌|陆千巧专辑《随笔五首》欣赏

    天安门文学★有温度的平台 [作者简介]陆千巧,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万象文化网络传媒创建者,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一.   雪 走在大鱼的腹中 六片裙摆摇曳 随着寒风猛一转身 给了梅花一个吻 宇宙之外 ...

  • 中国诗歌报:浅析诗歌的审美取向

    中国诗歌报★有温暖有情怀 马新朝,原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报编委会主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 作者小传:李高中:笔名南山,毕业于 ...

  • 刘禹清诗歌《千千眼》(入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杂志选稿基地 音乐   千千眼   文/刘禹清   黄昏雨后 乍暖还寒 她,倚窗独坐 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