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湫山的“古味”与“新潮”
千年油茶百岁杨梅,古道古桥古村落做好“旅游+”文章
品读湫山的“古味”与“新潮”
永济桥
从仙居县城一路向西过横溪镇到了湫山乡政府所在地的溪口张村,自南向北沿着笔直的中轴线,一条锃亮的溪河横亘在前,此为永安溪段,架了一座南北桥,河的宽度近200米,到了南岸,见到标有“湫峰”字样指示牌的河堤绿道。往南走数百米,就是四都村。
寓居在四都村的乡村文化大使王董天先生描述道:“湫山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镇,它的地理条件比较特殊,古时是台州、温州、处州(丽水)和金华的交接点,也是永安溪上游商贸最繁华的集镇。”
近日,记者来此地发现,这个乡有着很独特的“古味”:千年历史的古油茶林,百年树龄以上的古杨梅树群落,还有古道古桥古村落。
谈到美丽城镇建设,80后的乡党委书记叶哲描述道:“我们乡以'两山’理论为发展理念,将'古韵湫山农遗小镇’作为目标,打造出一条以永安溪为主轴,杨岸港和四都坑为两翼的'一轴两翼’乡村旅游新路线,合力奏响一支'山水’、'人居’、'产业’联动发展的协奏曲,勾勒山乡秀外慧中的模样。”
随着记者的入村走户,一轴富有古韵气息的美丽乡村山居图渐次打开,跃入眼帘。
记者 陈剑 通讯员 张飞远/文
图片由湫山乡政府提供
古杨梅林公园最奇“千岁梅”
当日上午,沿着山道入杨岸村,记者来到古杨梅林公园,看到入口处立有一块木牌,上书“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字样。
记者爬山探“梅”,林间小径蜿蜒而上,足下是铺排着的小石板路,精巧美观,沿途间隔放置传统农业器具,古拙可爱。近身见古梅树叶婆娑,亭亭如华盖。
记者看到林中的杨梅树都挂有“身份证”,当中一株杨梅树铭牌编号为6009,写着:铁梅,树高13米,冠幅20米,树龄约200年,现每年产梅600公斤。
乡长余政伟向记者介绍道:“我们乡有百年以上古杨梅树8000余株,其中杨岸村有树龄在200年以上的连片古杨梅树群1500多株,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古杨梅树群落,可以说我们湫山是仙居古杨梅的重要发源地。”
据了解,湫山乡古杨梅林集中分布在沿线的杨岸村、上高村、抱龙村,杨家村、沙地村等,其他行政村也有大量种植。
眼下的古杨梅林公园内,杨梅500年以上有280株,最长树龄达1000多年,被誉为“千岁梅”,让记者不由感叹:“真乃树仙也!”园内最大树径达1.5米,最大树冠达28.3米,最高单株产量达1000公斤……
不知不觉到了山顶,县村镇建设事务中心主任方洪华指了指说:“这几株是雄梅,这里处于山谷风口”,他给记者当“识花神器”,说这株雄梅树通过风和鸟来传花粉,让周边许多雌梅树“受孕”。
“近几年,通过“旅游+文化”的方式带动乡村旅游,对1500多株成片的古梅树基地建起了游步道,盖起了文化亭,并对古梅树基地进行了文化节点打造,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古杨梅,发扬古杨梅文化,目前正在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余政伟说。
下山后,又过数里地,记者前往位于方宅村的杨梅酒厂。门口挂有“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和“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匾牌,参观了陈列室、酿造车间,洞深约200米的窖藏酒库……记者出来时早“飘飘然”了。
余乡长还介绍道,近年来,湫山乡抓住古杨梅申遗的契机,将古杨梅树群保护和文化挖掘、旅游开发及产业推广有机结合,以“古杨梅”品牌为推广着力点,发展杨梅酒、杨梅干、杨梅糖、杨梅罐头等,将文化、旅游与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文化与产业联动发展。
油茶之乡,做好“旅游+”文章
近中午,记者来到方宅村,参观村文化礼堂展示厅,陈列着茶油制作工艺流程器具及解说文图,上书“千年油茶文化传承”八字。
“我们湫山的油茶上京东卖啦!”与记者刚一见面,常务副乡长王美珍就喜滋滋地说道。
“方宅用油如水浇。”这是仙居一句民谣。
据《仙居县志》记载:160年前,方宅一带即已成片种植油茶”,有“仙居油库”之誉。近的来说,到了1958年,方宅村由于发展油茶成绩突出,被评为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先进单位,时为党支部书记的方小羊出席了北京全国群英会,获得由周恩来总理签名的国务院颁发的集体奖状和个人奖章。1963年,因发展油茶受到林业部表彰;2002年,湫山被命名为“浙江油茶之乡”。
记者来到一座山脚下,看到成片成片的茶油树,高六七米,走近一看,长得像橘树,连主干支杈也是淡绿色的,“肤色”光滑干净。当地一位老伯跟记者聊道,那结出的油茶果子可大了,过去嘴馋的“小猢狲”(小孩)还偷吃茶果咧!
茶油就是从茶果中提炼出的。
方宅村书记方建平跟记者说:“现在茶油市价80元左右一斤,市民争先购买拿来当做高档礼品送亲友。”
王美珍介绍道,目前湫山乡油茶种植面积已达20000多亩,年总产值2000多万元,其中建成4000多亩的油茶种植基地,注册“括苍山”牌山茶油,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油茶产业化模式。同时,深挖油茶文化,举办了三届湫山油茶文化节,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做好“旅游+”文章。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王美珍接着说。
>>>相关链接
古道古桥古村落
湫山乡在美丽城镇建设中,除了抓好以上两大支柱“古产业”外,还推进文旅隔合,将“古道桥古村落”与“古杨梅古油茶”串成“链”。
【越王古道】→→→
西至缙云县双溪乡塘孔村,东至仙居县湫山乡湖头村,全长17公里。
其中缙云段(塘孔-麻田)12公里,仙居段(山头朱-湖头)5公里。线路距越王山2公里,距仙居下岸水库2公里。古道最高处海拔930余米。
吴越争霸,越王和吴王在缙云与仙居边界开战,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单枪匹马落荒而逃,吴军穷追不舍。为纪念越王,这一带留下了许多颇有意义的地名:吴越军队交战过的那座山叫“越王山”,山上建有“越王殿”……
【永济桥】→→→
永济桥系系民国元年(1912),湫山乡绅沈老钟为便利商旅过往助田并主持修建。为七孔石拱桥,平面略呈“H”状,全长77米,桥面石板铺设宽3.45米。桥墩面向上游一侧做成“分水尖”,以减轻洪水的冲击力。
【四都村】→→→
湫山乡共有国家级传统古村落2个,方宅村和四都村,省级古村落1个,叶岩头村。目前方宅村和四都村的古村落修缮工程已经完工,总投资额均为300万元。叶岩头村古村落保护规划已经评审通过。
四都村是仙居湫山乡境内一个以陈氏为主的大村落。
四都村坐落于永安溪上游一片平坦的溪谷土地,还是一个水陆交通交汇之地,村落北面的永安溪曾经水运发达。净乐寺是位于四都村东四都坑上的一座唐代古刹。
【方宅村】→→→
方宅村所在区域是永安溪上游的溪谷地带。其东为永安溪,南面为发源于仙缙云交界的方宅港,村落位于溪谷的狭长地带。村落周边有因溪流冲积而形成的峡谷小平地和低矮的山坡。
油茶是方宅村最具特色的经济作物。
【叶岩头村】→→→
历史上的叶岩头村曾是仙居山地村落中耕读传家的典型之一。
村落的总体布局,错落有致。村内的道路以石块对垒和铺垫而成,与依山势而建的房舍搭配得当,并配置有良好的排水沟渠。叶岩头杨氏历代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