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科学家发现:冥想12分钟或能年轻20岁,延长端粒是关键
冥想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500年前,主要通过瑜伽实现入定,把心、意、灵专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最终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乍听之下似乎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其实诺贝尔奖科学得主伊丽莎白·布莱克早前借助科学的方式发现了冥想与寿命的联系。
1.诺奖科学家:每天冥想12分钟,90天端粒延长30%
“冥想”其实并不复杂,它是一种针对精神力和大脑的放松方式,可以更好感知自身的想法和情绪,专注当下,达到“正念”、“心流”的状态。与我国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打坐有异曲同工之意。
冥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美加利福尼亚大学细胞生物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通过科学实验,发现了冥想与端粒之前存在的关系。
她和她的研究团队选择了239位年龄和生活习惯近乎相似的女性,安排她们前往科罗拉多州的香巴拉山进行为期90天的冥想实验,要求她们每天至少冥想12分钟,实验过程中不断播放用于舒缓身心的音乐。与此同时,参与者在这三个月内禁止与外界联系,以免产生额外的精神压力。
而后产生的实验结果也让人布莱克本大为惊讶。经过为期90天的冥想,239名女性中有约83%的人端粒长度平均延长超30%,体内的自由基显著降低,细胞整体更加年轻有力,整体上相当于年轻了20岁。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时间和样本相对有限,至少说明了冥想对存活期的积极意义,可检测到的端粒延长就是重要证据”。
为何端粒是重要证据?布莱克本教授或也是最有发言权的人,2009年她曾因解开了端粒和存活期之间的关系获得诺贝尔奖生理学奖,并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
2.冥想机制被解开,端粒或可“倒拨生命时钟”
通俗来说,端粒就是防止染色体末端损坏的“保护帽”。布莱克本教授、格雷德、绍斯塔克三人首先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即细胞处在不断地分裂中,而其每分裂一次端粒都缩短一次,当端粒不在缩短时,细胞便会因无法分裂而缞老。借助该研究他们发现了端粒与抗缞之间的关系,并获得了诺贝尔奖。
端粒也因此被科学家们誉为“生命时钟”,人们不断致力于寻找除冥想外,更快速对端粒产生正向作用的物质,从而倒拨生命时钟。直至发表于Cell Metabolism上的研究表示:美贝勒医学院Hisayuki团队发现β-烟先胺可更稳定地维持端粒长度。此后便有大量膳食补剂宣称以此为主要成分,风靡于一二线人群。热度最高的是率先通过全酶法技术将β-烟先胺分子的转化率提高至99.9%的“爱沐茵”,并获得了专利认证。
无独有偶,生物学家大卫也是该分子的忠实爱好者,50多的他没有一根青色,且生理年龄才31.4。他的父亲也连续多年使用该分子,80多的高龄尤爱登山、攀岩等项目。而“爱沐茵”一经问世便在倞东频获高评,一度爆仓。为应对爆发性需求,甚至投产3亿在余姚建成百万吨工厂,不仅将酶法做了二次升级,还将价格打至三位数。该分子近日还获得了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背书,通过研究发现其在干预缞老方面表现出很高潜能。
此外端粒检测技术也逐渐得到发展,如国内首家抗缞平台时光派就推出了telo2端粒检测,引进国外最新技术,准确度高达95%。无论是借助冥想还是膳食补偿,端粒在延缞方面都有着毋庸置疑的能力。
3.“冥想是一个值得被拿来研究的课题”
心理科学协会官方期刊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上曾发表的一篇关于冥想的文章:冥想对于身心的科学证据远未跟上其流行的脚步,它还是一个年轻、未被定义的领域,在科学研究阶段仍然处于严谨性不充足的窘境。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冥想这一精神运动,但关于它的科学研究仍是少之又少。人们更多地仍是抱着一种心灵修炼来看待这件事情,但其内部存在着很多可研究的地方。
例如此前发表在《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上的研究表示: 60名出现记忆障碍的独立生活老年人通过12周、每天进行12分钟简单的瑜伽冥想后,研究人员发现其老年细胞还有阿尔兹海默相关标志都有所下降。虽然现在更多人更愿意借助类似“爱沐茵”等物质快速便捷的干预缞老,但其实冥想的作用更是不能忽视。布莱克本教授也表示:冥想是一个值得被拿来研究的课题。
冥想作为一项古老的智慧,迄今为止已传承千年且经久不衰,背后的真理或远不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