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也中枪: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
mMDT 影像医学论坛第59期
Alone Alan Walker - Alone
..........................................................................................................................................................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schiofemoral Impingement syndrome,IFI)
IFI: 概念在2009年由Torriani等首次提出。
定义:坐骨结节和股骨小转子间隙变窄,其间走行的股方肌受压、水肿、变性、萎缩,出现 形态学异常和(或)MRI信号异常及相关的髋部疼痛。(非股方肌自身病变引起,躺着也中枪)
临床:主要引起髋部非特异性疼痛,疼痛时间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可发生在人群各年龄阶段, 25%-40%的IFI病例为双侧同时发病,常表现为腹股沟区或臀部慢性疼痛,另外由于股方肌近端对邻近坐骨神经造成的压迫,疼痛可向下肢远端放射。患侧髋关节后伸同时内收、外旋,可能诱发疼痛。
坐骨-股骨间隙变窄的发生原因:
l 体位性因素:髋关节过度后伸同时内收、外旋,常为一过性(芭蕾舞姿)
l 先天性因素:股骨小转子过度突出、股骨小转子水平横断面过大
l 获得性因素:重度髋关节骨关节炎导致股骨向上、向内侧移位;
l 波及股骨小转子的骨折;
l 外翻式股骨转子间截骨;
l 骨扩张性生长病变(如骨软骨瘤);
l 腘绳肌近端止点末端病等。
l 此外,与男性比较,女性骨盆解剖形态左右横径更长,前后径更短,坐骨结节位置更宽,因而女性更容易出现先天性坐骨股骨间隙狭窄,更容易罹患IFI。
解剖:股方肌位于髋关节囊后部,起-转子间嵴、止-坐骨结节,呈四边形;前-闭孔外肌、后-坐骨神经、上-下孖肌、下-大收肌;功能-髋关节外旋、内收。
l 评价坐骨-股骨间隙狭窄程度的两个指标:
1.坐骨股骨间隙(ischiofemoralspace,IFS):坐骨结节外侧骨皮质到股骨小转子内侧骨皮质的最短距离(A线)。Torriani等研究发现,有IFI临床症状的患者IFS距离为 (13±5)mm,而无症状对照组IFS距离为(23±8)mm,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股方肌间隙(quadratusfemorisspace,QFS):股方肌通过的最窄间隙,其后内侧边界是 腘绳肌肌腱止点的外上表面,前外侧边界是髂腰肌肌腱或股骨小转子的后内侧表面,测量这两个边界之间的最短距离(B线)。有IFI临床症状的患者QFS距离为(7±3)mm,而无症状对照组IFS距离为(12±4)mm,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IFI影像表现:
l IFS和QFS变窄
l 股方肌受压、变形
l 股方肌以肌腹为中心出现水肿信号。
l 长期可出现股方肌脂肪浸润、肌萎缩。
l 伴或不伴髂腰肌腱止点水肿、腘绳肌腱止点水肿或损伤、滑囊样组织形成。
文献病例:女,49岁,右髋关节疼痛数年。双侧坐骨-股骨间隙、股方肌间隙变小,其内股方肌受压、变形、水肿,其中右侧股方肌部分肌腱纤维束断裂,坐骨神经周围反应性积液、右侧腘绳肌腱止点水肿,邻近骨质无异常,关节镜下可见断裂、脂化的股方肌,该患者左髋临床症状(-)。
文献病例:女,66岁,左髋关节疼痛。左侧坐骨-股骨间隙、股方肌间隙变小,其内股方肌受压、变形、水肿。
文献病例:女,58岁,左髋关节疼痛3月。左侧坐骨-股骨间隙、股方肌间隙变小,其内股方肌受压、变形、水肿,部分肌腱纤维束断裂,坐骨神经受压向后推挤,左侧腘绳肌腱止点水肿、周围滑囊积液。
mMDT骨肌论坛盛向前老师提供:女,72岁,左髋关节疼痛数年。左侧股方肌萎缩、脂肪浸润。
mMDT骨肌论坛刘耕心老师提供:女56岁,双髋关节、双侧臀部不适。双侧IFI,右侧腘绳肌止点末端病
引用文献
Torriani M;Souto SC;ThomasBJ,Ischiofemoral impingement syndrome: an entity with hip pain and abnormalities of thequadratus femoris muscle.[J] AJR,2009 Jul;193(1):186-190
.........................................................................................................................................................
诊断群联络员:王文辉 jing201103
技术群联络员:唐敏 TM8715-DTZM
mMDT义工组长: 罗小平 lxp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