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中医之门第66篇:腰椎间盘疼痛及骨质类疾病论治
腰痛以及椎间盘突出等骨质类疾病在现代社会及为普遍,广义的骨质类疾病包括骨质疏松、腰腿痛、白血病、各种骨类肿瘤、关节痛等多种疾病。
我们的身体依靠骨骼作为身体的“支架”承担起身体的重量,如果骨骼结实而有力量,则不易产生腰腿痛、关节痛等疾病,如果骨骼“脆”而无力,则身体无法承担起自身的重量并支撑各种生理活动,很容易产生各种疼痛。骨骼内部充盈着骨髓,骨髓的主要成分是“肾精”和“津血”,如果骨头持续得到骨髓的滋养和“填充”,那么骨头则变得有营养、密度增强和富有力量。《素问·五藏生成论》讲: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这段话大概意思是讲人体的骨髓、骨头由肾来制造和管理,腰是肾“居住”的地方,如果腰部活动不利意味着肾气不足,骨是髓“居住”的地方,如果不能久站,行动不稳意味着骨头已经老化了。
骨骼的外面通常有韧带作为保护和连接,韧带和骨骼一起承担人体的重量并协助完成人体的各种活动,如果韧带结实而有弹性,则骨骼会比较有力也不容易受伤。《素问·五藏生成论》讲:“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支八溪之朝夕也。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人体的韧带属于人体的筋络组织,受肝血的滋养和供应,肝血充足则韧带强健有韧性。
疼痛的产生通常有两种原因,一是如上所述肾系统提供的精血不足,骨髓不足以充盈和滋养骨骼,肝血对韧带筋络的滋养也不够。二是人体的经络脏腑受到外邪的入侵导致。《素问·举痛论》:“帝曰:愿闻人之五藏卒痛,何气使然?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岐伯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
按照上段话的描述,在人体的经络里流动气血是人体生命能量的基础物质,气血按照规律不停地流动,以用来抵御外邪和确保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得以实现,如果寒邪入侵经络则会导致血脉凝结,寒邪在经脉外收缩血管则会导致血少,都会产生疼痛,寒邪入侵的越深,疼痛越严重。
结合以上的原因分析,对于腰痛、骨头疼痛总体来讲有两种治疗方式。一是通过滋补肾精和肝血的方式让人体的肝肾充盈起来,二是寒邪入侵相应的脉络也会导致经络失去滋养,长期也会影响人体运化吸收,可以通过疏通经络和祛邪的方式恢复人体的气血运行。
对于慢性虚劳性肾精肾气不足的情况,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肾气丸的治疗思路:“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人体的腰部处于人体“地理”位置的中心,腰部承担着人体“挺直”的重要支撑点,同时对人体的脊柱也起着支撑作用,当肾精不足时,流动在脊柱中的骨髓就不够充盈,脊柱就缺乏力量,不能承担人体的重量,也不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而导致腰痛。肾系统是人体能源供应中心和水处理中心,当肾气虚损时,因为对水的运化不足,小腹很容易感到不舒服,小便也很容易出现不利的情况。肾气丸方是:干地黄八两,山药、山茱萸各四两,泽泻、牡丹皮、茯苓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组方中重用地黄来填补肾精滋补肝血,用山药补肺起到“金降生水”作用,通过加强肺的肃降能力来强肾,用山茱萸滋补肝气。肾系统是人体的水处理中心,肾气虚弱身体容易积水,所以用茯苓和泽泻和泻祛身体多余的污水。肾精补充进去后,还要用“小火”将肾精转化为人体使用的“肾阳肾气”,所以加了附子和桂枝起到把“煤炭转化为能源”的作用,慢性体质性问题经常存在肝系统郁结,肾气生发容易导致肝阳妄动为害,用丹皮祛除郁结之火来控制肝阳妄动。
我们在第三十一篇《人体的能源供应中心和水处理中心》做过较为详细的分析,人体水分的汽化和运化主要依靠肾系统来处理,当肾气充足时,人体的废水被肾系统“蒸腾”到膀胱,膀胱在充足的“气和能量”的控制下充满弹性而又有力量,水分可以再次循环化生津液,膀胱在“蒸汽充满”的状态下会有比较大的容量和控制力,如果肾气不足,膀胱无力容易产生尿频。
对于现代社会常见的骨质疏松、“瓷娃娃”等疾病,以及肾气虚寒导致的遗精、尿频等疾病均可以从填补肾精肾气的思路去考虑。
对于邪气入侵造成的腰腿骨骼疼痛,在第六十六篇中《风湿类疾病论治》中桂枝芍药知母汤,甘草附子汤中给出了治疗总体思路,具体情况可辨证处理。
另外,椎间盘突出以及颈椎类的疾病在现代社会发病率极高,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上图,人体的脊柱骨横剖面,脊柱骨是一颗一颗相连接起来的,总共24颗,每两颗脊柱骨之间连接圆盘(有点像厚一点的钱币)物质称作椎间盘,椎间盘的中央部分称作髓核,由髓核、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的纤维环,和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而成,是脊椎骨之间的弹性连接物质,可有效减缓脊椎骨之前的压力和活动摩擦。椎间盘前后有韧带作为保护和固定,以保护和确保椎间盘在指定的位置,椎间盘的后面是脊髓和脊柱神经。所谓的椎间盘突出,就是指椎间盘离开了固定的物质向后突出,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在脊髓和脊柱神经上产生的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以突出物的大小分为膨出、突出和脱出三种类型。以临床症状的轻重分急性期和缓解期。
现代医学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时,一般的医院均建议病人首先使用牵引治疗,牵引主要以机械的力度牵拉椎间隙,而减轻椎间盘的内压,使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稍减轻,但临床的治疗效果经常不是太理想,这主要是由于牵引的力度因人而异,难以撑握;另一个是适应症的选择难以准确区分,再者是病人的配合问题。对于腰椎间盘膨出的患者,椎间盘内压力很高,通过牵引可以治愈,但牵引时应绝对卧床较为理想。如果牵引之后马上行走、坐车等又会恢复椎间盘内高压状态,造成牵引无效。牵引只适用于椎间盘膨出患者,如果椎间盘已造成突出和脱出,进行牵引完全无效,并且有可能加重病人症状。在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者中,牵引为禁忌症。因为病人在急性期时,由于神经根的水肿和炎症刺激,会引起腰背肌肉紧张、痉挛,如果这时牵引就会拉伤腰肌纤维,造成腰痛而加重临床症状。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手术切除病变腰椎间盘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而达到治疗目的。但由于腰椎的特殊生理位置的限制,因此手术破坏了正常的腰椎骨生理结构,造成手术损伤大,易造成腰椎术后失稳,术后瘢痕组织粘连,术中误伤神经根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所以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
那么中医对于椎间盘突出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思路呢?
我们都有生活体验,当身体状态好的时候,人体的背部挺拔而有力,背部也会承担较重的负荷,中医认为是肾气供应比较充足的原因,当肾气供应不足时,经常感到腰酸背痛。如上原因分析,人体脊柱内的骨髓靠肾气上承滋养和充盈,体表靠膀胱经和督脉在背部形成一种“护持和强健的力量”,如果肾气不足这种护持背部的力量减弱,背部脊柱骨之间的连接就容易弯曲和松弛。由于“肝肾同源”的道理,肾气亏损也会引起肝血不足对韧带失去滋养,韧带对椎间盘保护不足也容易导致椎间盘松动而突出,所以中医在治疗上以恢复肾气肾精向背部的供应为治疗之本,通过加强背部的“护持和强健的力量”让突出的椎间盘自行恢复,另外可兼用疏通经络的药物让腰背部的经络气血运行良好起来。此外,还可以结合腰部按摩,刺激脚部反射区,太极拳等方式强肾健肾的方式。
笔者在药物组方中通常使用附子来温暖生发肾气,根据情况选择用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等药物来补益肾精、肾气,用桑寄生助肾气生发,用杜仲来引肾精强健韧带筋络,用桂枝加芍药的组合来疏络,用淫羊藿来启阴交阳,用生白术和党参的组合来健脾加强肌肉的力量,善后的稳定可用桂附地黄丸来慢性调养巩固。当然,笔者这里只是给出了一个总体思路,具体情况还需辩证施治。
作者:同人,原文首发公众号“四圣弘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