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用多种药物,肾友的尿蛋白仍居高不下,这4点或许被忽视了

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尿蛋白升高是肾病患者最为突出的表现,尤其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膜性肾病、微小病变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及过敏性紫癜性肾小球肾炎等都属于肾小球疾病,大多以尿中检测出少量、中等量或大量蛋白尿为主要表现。治疗这些肾病的过程,基本上都是在围绕“尿蛋白”上“做文章”,即如何才能尽快地将患者的尿蛋白降下来,并保持其稳定而不反弹。如果肾病患者长期存在居高不下的尿蛋白,不仅丢失大量营养物质,而且会进一步造成肾脏受损进而影响肾功能致肾衰竭或尿毒症。

肾病患者经全面检查并确诊,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制定出治疗方案,主要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治肾病降蛋白的药物有许多,属于降压药的沙坦及普利类药物也有降蛋白作用、糖皮质激素(如甲基强的松龙、醋酸泼尼松及甲泼尼龙等)用于治肾病降蛋白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各种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来氟米特、吗替麦考酚酯及羟氯喹等)是降蛋白作用较高的药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与他克莫司)的降蛋白作用更强、生物制剂(利妥昔单抗)也已被用于治肾病降蛋白、他汀类降脂药也有降蛋白作用、以及其它各种辅助治疗的药物(人工虫草制剂与中药及中成药)等都有一定治疗效果。

医生已根据病情选择使用如上多种降蛋白药物,可肾病患者的尿蛋白仍居高不下,这时候就应该重新评估病情与分体原因。除了与疾病本身原因或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之外,如下这四点也可能影响治肾病降蛋白疗效。如果忽视了这四点,同样也会让尿蛋白居高不下。

1.有隐性感染

明显的感染,医生及患者本人都容易辨别与重视,也会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比如感冒、扁桃体炎、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及尿路感染等,会有咳嗽、发热、咽痛、气喘、胸闷、腹痛、腹泻、尿急、尿痛等相应的临床表现。虽然这些感染也会影响肾病患者的蛋白尿与治疗效果,但是经积极治疗后一般不会有太大影响。然而,有一种感染叫“隐性感染”,比如口腔感染、肛周脓肿、痔疮感染、甲沟炎及皮肤感染等,往往比较隐蔽或不被人们重视。还而肾病患者根本找不到具体感染病灶,但显示为血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或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都属于“隐性感染”。这些感染同样也会影响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导致尿蛋白居高不下。反过来说,肾病患者已用多种药物,而且时间也已足够,若尿蛋白仍居高不下,肾友就应该寻找是否存在隐性感染。如若有,应积极治疗,或能让尿蛋白快速降下来。

2.吃得比较多

还会有部分肾病患者存在这一误区,认为尿蛋白排的多,饮食就应该多䃼些蛋白质,其实这是错误的。肾功能正常的肾病患者,一般不需要严格控制高蛋白,但也不可以补得太多。也就是说,尿蛋白高的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及恢复过程中,都应适量摄入蛋白质。如若吃得比较多或太多,将导致肾小球滤过更多的蛋白质从而增加肾脏负担,即不仅影响肾脏,而且还会导致尿蛋白排出更多。长期如此,还可能影响肾功能致肾衰竭。因此,当肾病患者的尿蛋白仍居高不下时,或许与患者吃得比较多或太多有关,应尽快纠正。

3.血压未达标

降蛋白药物确实用了不少,时间也已足够长,可有的医生及患者只盯住尿蛋白及与其有关的指标(如血浆白蛋白与血脂等),却忽视了其它指标,尤其是血压。并非每位高血压患者都有头痛头昏等症状,有没有症状的血压升高都会对肾脏产生影响。而合并有高血压的肾病患者的降压治疗也是基础治疗。不管是血压偏高(1级高血压),还是血压较高(2级高血压)或明显升高(3级高血压),肾病患者都应该将血压控制达标,否则也会导致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居高不下。根据病情,可选择沙坦类或普利类降压药,也可选择地平类或其它类降压药,总之必须将血压控制达标。

4.爱吃保健品

有肾友认为,漏出那么多蛋白质,身体一定很“亏”,是肾病导致的“亏”就是“肾亏”,或者叫“肾虚”,因此肾病患者自己或家人就会想到“补”。有这样想法的肾友,都是错误的。肾病的“肾”是西医的“肾”,完全不同于肾虚的“肾”即中医的“肾”。因此,肾病不是肾虚,肾病也不能乱补与多补,尤其不能多补各种保健品及其它补品。这是因为各种保健品与补品大多属于高蛋白食品,而患有肾病的朋友是不需要多补蛋白质的,肾病患者补得越多,尿蛋白反而越高。部分患者出现尿蛋白居高不下,或与肾友爱吃保健品有关。

肾病患者的尿蛋白还那么高吗?看看是否与如上四点有关,及时纠正或采取相应措施,或可让尿蛋白降下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