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陈设雅器,太湖石,赏石摆件

太湖石【嶺雲】

规格:高76宽55厚20cm

“赏石经魏晋,受唐诗和禅境的深化,既可“以小观大”又能托情寄闲,广受历代文人喜爱。唐有白居易的《天竺石》,杜甫的《小祝融》。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壶中九华”。米芾更可谓“古今第一赏石名家”,在无为见一怪石,立即整理帽冠,对奇石大拜,被后人传为佳话。更是提出“瘦。漏。皱。透”的赏石四要领,至今仍是玩赏石头的圭臬。

白居易咏太湖石:“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太湖石以其玲珑婉转之孔窍,婀娜多姿之变化,苍润坚密之质地成为千年以来最能代表文人寄兴抒怀,林泉之志的指代。孔窍之通达,如同气之游走,由内而外,穿行婉转,仿佛精气之魂魄,神思之渺茫,此正太湖石之精髓所在。

此石为太湖石中之精品,整体造型玲珑嵌空,端庄肃穆,石表嶙峋光洁,石质坚密清润,多面可视,形如云卷,灵飞若动,曲折盘绕,如伏若踞。色泽光湛莹朗,质如腊脂,温润如玉。石面中有透空接连的巉岩孔洞,四相相连,相得益彰,曲折幽微,引人入胜。观此石,则顽、拙、丑、怪、灵、巧、秀、奇之美,兼而有之,数百中无一二矣。

引李渔《闲情偶记·居室部》之说:“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依,所谓瘦也。”不失为古典赏石的典范。

石上镌刻:顾昉“嶺雲”,底配红木鼓钉高脚托,亦是沉静持重,与奇美的赏石相匹,使赏石之美达到了极致,灵气十足,若置于书斋停室一偶,即得隐逸林泉之致。

顾昉,清代画家。字日方,一字元始,号若周,又号晚皋,一号耕云,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及元四家,笔墨清隽而高厚,其画法在当时被视为“虞山派”正宗嫡派。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第二次南巡归来,诏画《南巡图》,由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宋骏业召集名手绘制,王翚于康熙三十年(1691)入京,主持绘制《圣祖南巡图》,顾昉与杨晋成为王翚的左右手。王翚颇为器重顾昉,称他的画“深入古人之室,而笔无纤尘,墨具五色,别有逸致”,从而声名大起。后游两粤、赣南,声价日重,尤工摹仿。也有人认为他“临摹之功太过,舍旧本即不能自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