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这是非常乡间的故事,从中可以清晰看到宋代人的心灵世界是什么样子的,那时是个充满“杂神”的世界,人们真实相信着周边的神灵,现在看可能会觉得那是迷信,其实关键还是灵,不灵马上不信。
绍兴三十年,张寿彭在乡居,赴近村燕集,嘱家妇辈守舍,至夜未还。
庖婢多喜者,忽自经于屋后。是日,适尝以过受挞,疑其不忍一朝之忿。举室惊挠,救治弗得。乃遍祷里社丛祠,三更而苏。问其故,曰:“始者实以怨惧,妄为此举。旋则昏眩,蒙蒙然似大梦中,见两个官员,各裹幞头,一人著紫公服,一人著绿公服,同语曰:'放去放去,他家既相祷,如何不周旋。’因遂得活。”
明日,张氏为具酒馔,召巫赛谢诸神。婢睹其像云:“并与所见不同。”别一妾初入张门时,笥中带一卷轴,置于神堂侧,元未尝取视。漫展观之,一紫一绿相对,正侔昨夕示现者。见婢微觉笑容,盖其灵感也。乃信幽冥间无问尊卑小大,皆能随力自表以亨祭供,殊非偶然。(《永乐大典》卷一万八千二百二十四。)
【白话语音文字版】
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张寿彭在乡间居住,有一回参加附近村庄人家的宴会,走的时候叮嘱家里的女眷好好看家,到了夜里他还没回来。家里的厨娘“多喜”忽然自己跑到屋子后面上吊自杀了。白天的时候,多喜确实遭受过家主人的责打,人们怀疑她是一时受不了这口气才上吊的。这下子全家恐慌害怕了,抢救半天也没活过来,于是家人去遍了周围的祠庙,祈祷神灵让多喜活过来。到了三更天,多喜真醒过来了。家人问她自杀的原委,多喜说:“开始我确实是既怨恨又恐惧,一时冲动才上吊的。但我很快就迷糊眩晕了,糊里糊涂的像是在大梦中,我见到了两个官员,他们各自裹着幞头(男性的帽子),一个人穿着紫公服,一人穿着绿公服,两人交谈说:'放回去放回去吧,她家里人都已经祷谢过了,咱们不帮忙就不好了!’于是我就活过来了。”第二天,张家准备了酒食,请来巫师举办赛神活动感谢各位“乡神”的帮忙。多喜看到神像说:“这跟我在'入冥’时见到的神灵不一样。”家里另外一个侍妾刚到张家的时候,随身带的竹笥里是装着一卷轴神像的,她当时把卷轴放在了神堂旁边,一直也没打开看过。此时有人想起这卷轴,随便打开一看,上面画着两位神人,一穿紫一穿绿,两像正相对,多喜一看,就是“入冥”时见到的那两位官吏。他们看着多喜,脸上似乎还浮现出微笑,大概多喜心里就是这么感应到的。这事情就让人相信幽冥世界里的“鬼神”无论尊卑小大,都能依照自己的能力回馈世人对他们的祭祀与供奉,这绝不是偶然的。事情也记载在明朝的《永乐大典》卷一万八千二百二十四上面。【祥宏点评】:这是个入冥的故事,《夷坚志》的常见类型,也可以说,多喜经历了一次濒死体验,让人想到“一念起,世界生”这句话,故事说到的神像有什么来源,现已无从查考,但任何事总会有始作俑者,世间没有无因之风,既然有了也就有了,就要按照因果的法则运行,张家人无法承受多喜自杀,遍祷里间诸神,让人想到临时抱佛脚的话,好在多喜命不该绝,也就活过来了;燕集,就是宴会;张寿彭的信息已无从查考。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31-从《九圣奇鬼》看宋人的心灵世界)(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