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书法家缘何长寿?全在这8个原因里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各派各家风格迥然,艺术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有一个耐人寻味的规律,从古到今的书法家,大多长寿。医学专家研究结论表明,在可使人长寿的二十种职业中,书法家名列榜首。下面笔者给大家逐一列举。
从汉代至唐代,这个在人类平均寿命只有25岁—40岁的时代,而著名书法家的平均寿命约80岁,如:唐代的柳公权享寿87岁,欧阳询84岁,虞世南81岁,颜真卿76岁。
即是在战火纷飞、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空前下降的元代,书法家王馨享寿92岁,黄缙81岁,王恽77岁,杨维桢75岁,赵孟頫68岁;明朝的书法家文征明享寿89岁,董其昌82岁,杨维祯74岁;清朝的书法家梁同书享寿92岁,翁方纲85岁,吴昌硕84岁,包世臣81岁,何绍基75岁,翁同和75岁;现、当代书法家中高寿者更是不胜枚举,如:于安澜98岁,萧娴96岁,何香凝95岁,齐白石享寿94岁,启功94岁,舒同94岁,赵朴初94岁,董寿平94岁,沙孟海93岁,黄宾虹91岁,章士钊、郭绍虞、萧龙士90岁,于右任85岁。
享寿百岁以上的有孙墨佛104岁,朱屺瞻105岁,苏局仙110岁,乃书法界第一长寿。查遍史书,前后二百三十多个皇帝,短命的多,长寿者少,而长寿者多与酷爱书法有关。
苏局仙先生
清朝的康熙皇帝玄烨在位61年,活了70岁,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酷爱书法,他说:“人果专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朕所及明季之与我之耆旧,善于书法者俱长寿,而身强健。复有能画的汉人或造器物匠役,其巧绝于人者,皆寿至七八十,身体强健,画作如常,由是观之,凡人心志有所专,即是养身之道。”
乾隆皇帝是清朝第六代君主,在位六十年,活了89岁,是历代皇帝中寿命最长者。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享受了七代同堂的天伦之乐。乾隆好读书,善诗文。据说他一生作文一千三百多篇,写诗四万余首。乾隆喜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其字圆润遒丽,很有功底。每到一处,必要御笔垂青。西湖十景就是由他亲手题的碑。这些爱好对乾隆健脑、强身、养性,是大有裨益的。
自古书法家多长寿,已为人所共知。但为什么书法家能长寿?笔者分析认为,缘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书法是舒适的体力劳动
古往今来,人们把写毛笔字与健身长寿联系在一起,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练习书法是脑力劳动,它可以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是轻体力劳动,它几乎需要周身活动。
练习书法不仅要展纸挥毫泼墨,还要用心用神用气。每日临池握笔,开卷书写,必然端坐凝视,专心致志。写字时头正、肩松、身直、臂开、足安;执笔则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肘起。一身之力由腰部而渐次过渡到肩—肘—腕—掌,最后贯注到五指,运行于毫端。
古人云:“力发乎腰”,“务使通身之力奔赴腕下”,就是指此而言。练字看上去只是手在动,其实全身的气血都在运行,书写者绝虑凝神,心正气和,身安意闲,血脉通畅,完全进入了“练功”的境地。因此练习书法被许多人比喻为“练气功”。
二、书法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中医学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七情太过可使脏气失调,书法可调节心态,使情绪稳定。狂喜之时,习书能凝神静气,精神集中;暴怒之时,能抑郁肝火,心平气和;忧悲之时,能散胸中之郁,精神愉悦;过思之时,能转移情绪,抒发情感;惊恐之时,能神态安稳,宁神定志。可见,书法能调节情绪,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可以说书法是防治心身疾病的非药物疗法。
根据中医经络学说,手挥笔管,可摩动“足三里”这个强壮穴。我们常用的五指执笔法,非但可把字写得刚健有力,而且,通过手指活动能调和气血,活络关节,平衡阴阳,有益身体,促进生命活力。
同时,写字还具有不可忽视的心理保健作用。唐太宗《笔法诀》说:“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去妙;心神不正,字则欹斜;志气不和,书必颠覆……”“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不同的心理状态会使人受到不同的影响暗示,写出的字也各不相同。
书法有养生的作用,这是不少学书法的人的共识。有人把这些作用总结成四句话:“洗笔调墨四体松,预想字形神思凝。神气贯注全息动,赏心悦目乐无穷。”
“洗笔调墨四体松”:是书法养生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洗笔、调墨等预备动作,达到四体放松,疏通全身气血经络。
“预想字形神思凝”:是书法养生的第二阶段。王羲之说:“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作字”。这就要思想集中,把意识调节到最佳状态。这样才能进入形象思维,就会顿觉心旷神怡,气力强健。
“神气贯注全息动”:是书法养生的第三阶段。把神、气贯注于书法运动的全过程,关键要做到神领笔毫、气运于手,以此带动全身心的活动。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书法运动的最实质性的阶段。
“赏心悦目乐无穷”:是书法养生的第四阶段。好的作品可以赏心悦目,令人乐在其中。学习书法,可以从自己的创造中得到满足感,心境也随之得到一种超然与净化,达到心绪舒畅。
不同书体还具有不同的养生功效:
楷书:字体端正工整,结构紧密,笔法严谨,沉著稳重,适合于焦虑、紧张、恐惧症、冠心病、高血压、心率紊乱患者的心理调节。
行书:字体如行云流水,轻松自如,对抒发灵性,培养人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很有帮助,适合于忧郁症、有强烈自卑感、手足麻痹、脑血栓患者练习。
草书:体态放纵,笔势连绵回旋,离合聚散,大起大落如风驰电掣,一气呵成。尤其适合精神压抑,忧郁者抒情达性之用,而不宜于焦躁者练习。
隶书:书体从容,风格变化多端,形象丰富,对于调节焦躁不安,固执偏激的情绪有帮助。
篆书:严正安稳、行笔缓慢,尤适合于焦虑、紧张和躁动者练习,有利于调节心理,适合于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辅助治疗。
书法被认为是养生之首,自古就有“寿从笔端来”的说法,道出的正是书法与养生之间的关系。
著名书法家苏局仙先生以110岁高龄仙逝,并享有“上海第一老人”之誉。推究其百余年的人生旅程,得益于他的养生有道。
苏老8岁临池习字,百年间乐此不疲。他说:书法是一种运动,并自创了配合书法气息的“吐纳术”,深吸慢呼,调整气息,呼气时“长啸”有声,伴以动眼、手、腕、臂,舒筋活血,将神、气贯注于书法运动的全过程,这就贯通了周身的气血,调整体内各部分的机能。

三、书法是精妙的养性之法

一可养神:《黄帝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书法能让人的心静下来,通过学习书法凝神静虑,少躁动,书法之动是专一不杂、养神之动。
二可养心:学习书法可以培养我们耐心,细心的素质。耐心恒也,细心微也。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杜甫有诗曰:“始知豪放在精微”。书法的起笔收笔处可培养我们精微的好习惯。
三可养目:书法要心悟手出,耳濡目染,而观察最为重要。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书法尤其注重眼的观察能力。
四可养美:学习书法是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五可养正:书法培养人心正。柳公权说:“心正则字正”,通过写字提升人格。书法是人心灵的心电图,即:“写好字,做好人”。
六可养学:学习书法不仅仅在学写字,同时也是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诸如经子史集等传统文化。
七可养气:孟子说:“吾善养我浩然之气”,此气至大至刚也。我们注重书法的气息、气韵的培养,更强调“浩然之气”的培养。这是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八可养敬:《弟子规》说:“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我们做学问,学写字要有虔诚之心,敬重之心,唯敬重之心才能领略其妙。
九可养礼:不知礼无以立,通过一笔一画的学习,我们注重礼的培养。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通过学习书法“克己复礼”,礼的精神在当今尤有提倡的必要。
十可养勤:练习书法需要坚持,勤奋,会培养人的耐力。唐杜甫《柏学士茅屋》诗:“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四、书法是良好的心理疗法
清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包世臣云:“全身精力到毫端,定气先将两足安。悟入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力齐难。”—说的就是书写的姿势跟练习气功的心法要诀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字“先须端坐正心,则气自和,血脉自贯,臂自活,腕自灵,指自凝,笔自端。是臂也、腕也、掌也、指也、笔也,皆运用在一心”。这种方法去做,“自然之气机”便流行体内,精神与生理机制协调,真进入这般境界,这又何异于当代流行的“心理疗法”。

五、书法可以强身健体

书法的美感能给人什么呢?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书法与预防疾病的辩证关系。优秀的艺术作品,会使人产生美的感觉,引起大脑皮质新的兴奋点,使原来处于紧张状态的部分得到抑制,进入休息状态,促使大脑各部分趋于平衡,这样便有利于人体的各个系统正当运转。书法练习及创作可以使参与者愉悦,而精神愉快可以促进身体分泌健康的激素,调解血液流量与兴奋神经细胞,使血压、呼吸、脉搏、消化液分泌等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对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疾病有预防作用,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练习书法,需要从一笔一画做起,有规有矩,如起笔、行笔、收笔都十分讲究,这好像做事,起笔—像做事的开端,行笔—似做事的过程,收笔—如做事的结尾。悬肘书写,提笔凝神,心无杂念。心、眼、手凝聚于一点,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一点一划,全神贯注。发力于思维,落实在毫端。每个字都要全身配合,牵动上百块肌肉,气血流通。而且在运笔的时候,人的心跳速率及指头的脉冲均逐渐减慢,渐渐的进入身心和谐平静的境界。长此以往,对人的精、气、神能起到一种神奇的调节和平衡作用,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书写的过程,又是动静结合的过程。书法是形象思维,由右脑主宰。很多人白天工作处理问题,多以左脑来进行逻辑思维。在业余时间练习书法,可以舒缓神经,左、右脑交替运用,交替休息,使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劳逸结合。因此,在工作之余或工作感到劳累时练练书法,确实是一项很不错的健身运动。有人把人生不同阶段练习书法的好处比喻为:幼时习书如驯兽,青年习书如交友,中年习书如避暑,老来习书如进补。对于在事业、家庭双重压力下忙得不亦乐乎的中年人来说,练习书法就如同“避暑”,可以让精神得到放松,身心得到锻炼。对于退休老人来说,练习书法就如养生进补,得受其益。
唐朝有个和尚皎然,曾作诗:“浊酒不饮嫌昏沉,欲玩草书开我襟。”道出了书法有排解郁闷、忧愁,使人昂扬向上的作用。宋代诗人陆游说:“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是说练习书法,笔下生力,墨里增神,有利于防治疾病,强体健身。

六、书法可以陶冶情操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在世界上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人们通过欣赏和学习书法艺术,不仅可以了解人类的古代文明文化,同时也可以培养个人情趣,并且在练习过程中,使人的眼,脑,手都得到灵敏的反应提练,可以提高自身的耐性度。长久练习书法,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性情。在当代这个嘈杂快节奏的科技时代,如果能静下心来学习书法,势必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态度,那就是“用心”和“心平”。同时,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艺术欣赏品位,培养艺术情操。书法的特点,就是能让人静心、平气,修身、养性。而且通过练习书法,可以锻炼一个人做事认真、沉稳、有始有终的品格,日复一日,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从古代帝王到现代领袖,从古代状元到今天才子,从白首老翁到天真稚童,人们对于书法艺术的欣赏、喜欢,陶冶锤炼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我们从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读到了惠风和畅、天朗气清的优美意境;我们从颜真卿的楷书中感悟到忠勇壮美的万丈豪情;书法以抽象的笔墨线条给我们以震荡心灵的美感;我们在欣赏怀素和张旭的狂草作品时,被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线条律动而震撼和激动着;我们在欣赏凝重的钟鼎铭文或摩崖石刻的时候,也为先人的大气磅礴而肃然起敬!

七、书法可以抒情达性

书法是一种表现性极强而又耐人遐思的视角造型艺术。书法家笔底下的线条和造型千姿百态,虽然静静地留在平面上,却显示着“抑扬、顿挫、快慢、疾涩、起伏、顺逆、收放、聚散、轻重、伸缩”等无穷无尽的“势”,这种“势”其实就是书法家意兴情绪的起伏颤动。美国评论家库克经过考察后说:“凡是带有明显的横向线(即水平线),通常表示和平、安闲和宁静;斜线在一幅作品中表示通常包含着运动;锯齿状通常包含着痛苦与紧张;圆线或弧线则表示圆满和完美。”书学大师吕风子先生也说过:“凡属表示愉快感情的线条,无论其状是方、圆、粗、细,其迹是燥、涩、浓、淡,总是一往流利,不作停顿,转折也是不露圭角的。凡属表示不愉快感情的线条,就一往停顿,呈现出一种艰涩状态,停顿过甚就显示焦灼和忧郁感,有时纵笔如'风趋点疾’,如'兔起鸠落’,纵横挥斫,锋芒毕露,就构成表示某种激情或热爱、或绝忿的线条”。所以书法家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全可在笔端尽情的流露和表达出来。
书法还能激发人体的巨大潜能,现代科学研究还发现,有一种微型的“人体电能”——叫做腺三磷的特殊化学物,分布在人体的每一个细胞中,平时按兵不动,在特定的条件下,却迅速集结,在一种酶的促进下,释放出巨大能量。《史记.李广传》:“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李广急迫中射箭入石,失去了急迫的条件,便射不入石了。”同理,书法家在书写的过程中,通过笔端的淋漓抒情,可以激活人体的这一潜能,从而焕发出博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八、书法有益身心健康

书法是值得提倡和发扬的艺术,作为一个中国人,即使有很高的学历,有精湛的电脑技能,但如果不能“手到擒来”、“得心应手”地书写自己的民族文字,或者写得极其难看,那也是一种文化缺失,会被认为没有文化底蕴和文化表现力。最好把书法当成电脑族生活的一部份,别让电脑失写症,荒废了这一传统的中华文化精粹!再者,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诱惑多,压力大,浮躁情绪十分浓厚,一个人在心浮气噪之时,如果能够避开红尘,练习书法,精神放松,心情恢复平静,就像打太极拳,有异曲同工之妙处……。因此,学习书法对身、心两方面均极有益处,把自己闲暇的时间用到练习书法上来,收获一定不小!
《心术篇》云:“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之气,散心中郁也。”故书家每每得以无疾而寿。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学习书法是养生强身之妙法。
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曾说过:“学习书法能休养脑筋,转移精力,增进健康。”毛主席一生酷爱书法,临池不辍,自成一体,气势磅礴,以83岁的高龄逝世。
当代已故著名书法家吴玉如先生说:“书法可以养生,今人知之者少矣。”吴玉如先生也是长寿者。
苏局仙先生关于书法与健康长寿曾有一段精辟的见解:
“人必有一种嗜好,相与终始。嗜好种类千形百色,有好有坏,有俗有雅。拿书法来讲,是益的雅的。如果爱好它,每天有定时、有定所,全心全意地临摩,初觉其难,继而渐渐摸着路子,一步一步地入了古人门径,自然发挥兴趣,欲罢不能;于是身心有了寄托,胸中滑滑然,有一团喜气,而百体亦感到轻松。

有人说。身体健康,寿命延长,与写字有关,不无道理。然非尽如此。以吾来说,素来柔弱多病,心烦意乱。自四十以后,日日晨间临写几个字。端坐凝神,如在故人面前恭恭敬敬地做了几刻钟学生,年积月累,就觉得病也少了。到了七十以后,时居解放,生活宽裕,儿孙辈得了国家培植,除写字外,可不担虑,老骨即强起来。

活到今朝,虽老态自然要暴露出来,然终能自己料理,无待与人。细细体会,健康长寿,全从写字得来,未免太过,还要靠时代。练习书法,是嗜好中最好的一门。终生持之,的确能强身益寿。因为修养注意,心情纯洁愉快,及有规则地运动。写字恰有这样的好处。
因此,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养生之道。对于人的健康长寿的确有一定作用。学习书法,既能培养高雅的爱好情操,也是一种修身养生的好办法。同时能在书法的逸趣中,洞彻书学真机,身心怡然,延年益寿。 

好看

,就点亮在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