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哥谈影|《论摄影》导读之一:谁是苏珊·桑塔格?
摄影界有一批这样的著作。说知道吗咱们都知道。说买了吗咱们谁家都摆了一本。说认真看过吗就都不说话了……这事不瞒大家,我也一样。按说愿意读书学习是很值得点赞的事情,可是买书放在书柜里落土,好比娶了媳妇每天给街坊做饭,真心有点委屈。所以我想到一个主意,组织个“学习小组”,我先来读一读,咱们再分享。我力争给您一些帮助,您也给我一些动力,可好?
这里首当其冲,就是号称“摄影圣经”,人人都买了人人都看不完的,来自于苏珊·桑塔格的《论摄影》。严格的说来,《论摄影》不是“一本书”,而是一部论文合集,书中分为六章,实际上是六篇独立的论文,彼此不发生直接的关系。
论摄影,人人听说过,没几个人读完
虽说是陪您读书,但是在进入具体章节之前,我准备先介绍他的作者。毕竟一本书是作者私人理念和性格的产物,不了解作者,想看懂他/她的书,很难……所以我们今天的问题就是:苏珊·桑塔格,她是谁?
尽管苏珊·桑塔格(飞哥习惯叫她苏珊大妈)是因为《论摄影》被影友记住,但她不是一位摄影家、或者摄影理论家、或者摄影评论家,或者摄影别的什么玩意儿家。她最常见的评价是“作家、评论家”,当然,由于她对公共事务的关心,我更愿意称其为“知识分子”。
1933年,苏珊生于纽约曼哈顿。她和中国有一点缘分,因为她的父母常年在中国北方做皮货生意。不过这段“中国缘分”其实一点都不浪漫,1938年,小苏珊父亲在中国患肺结核逝世。
虽然没有父亲,但是祖父母和母亲对她的教育十分重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小苏珊都在对文学书籍的陶醉中度过。9岁看《悲惨世界》,10岁迷上爱伦坡和《马丁伊登》,实力诠释了一把什么叫天才。她的闺蜜和恋人哈丽雅特(苏珊谈恋爱一辈子都不分男女)曾经说,“桑塔格14岁到30岁的日记,差不多就是一厚本阅读清单”。15岁时,她曾在日记本里列下了这么一份清单:
有这么多的书、剧本和故事我得看——以下只是其中一些:
《伪币制造者》——纪德
《背叛者》——同上
《梵蒂冈地窖》——同上
《柯里登》——纪德
《柏油》——舍伍德·安德烈
《心灵之岛》——路德维希·卢因森
《圣殿》——威廉·福克纳
《伊斯特·沃特斯》——乔治·莫尔
《作家手记》——陀思妥耶夫斯基
《背道而驰》——于斯曼
《弟子》——保罗·布尔热
《萨宁》——阿尔志跋绥夫
《约翰尼上战场》——多尔顿·特兰波
《富尔赛世家》——高尔斯华绥
《利己主义者》——乔治·梅瑞狄斯
《彷徨中的戴安娜》——同上
《理查德·法弗尔的考验》——同上
但丁、阿尔奥斯托、塔索、提布卢斯、海涅、普希金、兰波、魏尔伦、阿波利奈尔的诗歌,辛格、奥尼尔、卡尔德隆、萧伯纳、海尔曼的剧本……
正因为超级阅读能力,小苏珊也享受了神童待遇,她一开始上学就上了三年级,高中毕业才15岁,之后入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岁同时考获芝加哥大学学士学位和哈佛大学英语及哲学双硕士学位。
当然,饱读诗书不代表苏珊不解风情。17岁,她在学校遇到了社会学家菲利普·里夫,10天(你没看错,10天)之后两人结婚,19岁生下儿子。婚姻生活对苏珊并不幸福,她曾说夫妻之间“既没有通过隐私和孤独才能获得的自我提高,也没有伴随着激情而来的辉煌和英勇的自我失去”。所以婚后的苏珊仍然不“安分”,1957年她到巴黎大学攻读博士,其间阅读了大量的欧洲哲学著作,并结识了一批先锋艺术家,感觉大对胃口,从此混迹于当代艺术和反主流的圈子中。1959年,她回到美国,离婚,带着“70美元、两只皮箱以及7岁的儿子”来到纽约,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宗教学,并继续与当代艺术家们为伍。
青年苏珊
1966年,苏珊出版了她的第一部论文集《反对阐释》。这是她成名之作,奠定了她成为美国“ 现有的目光最敏锐的评论家” 的基础。这本著作并不是反对一切解读,而是反对对艺术的“过度阐释”和“唯一阐释”。这本书给飞哥的启示就是:艺术(以及其他观念)除了“主流”的解读,还应当有基于个人感受的解读。后一种解读应当被包容和理解,不应当有一种“绝对正确”的解释吞并个人化的体验,否则不但是对艺术的伤害,更是对我们自身感受力的破坏。这样的观念,直到今天对大多数中国摄影人,仍然有着非凡的指导意义。
此时的苏珊,风华正茂,思想激进,言辞犀利还喜欢卖弄一点小聪明,性格里带一点富家女的“小作”。如果就这样发展下去,她会成为一名犀利的评论家,但也仅此而已。然而上帝给她安排的不是这个剧本,一场大磨难在等待着她。
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珊被诊断患有乳腺癌,最初医生认为她难逃一死,但她说服医生做了乳房切除手术,又经历了2年半痛苦的电疗,最终痊愈的时候,她差不多就可以叫“苏珊大妈”了。
中年之后苏珊尽显知性
得病是苏珊的思想的一个转折点。发病之前她只关心艺术,有小情小趣却和社会隔膜。但生病后,她为了治病没工夫体面和雅致,被迫穿梭于美国和法国的数家肿瘤医院。看病是很没有尊严的事情,苏珊见到了很多和她一样的病友。现实是残酷和荒谬的,一个罹患乳腺癌切除乳房的病人,思想上无恶意,行为上无过错,却仅仅因为失去了乳房,在健康人的社会中处于尴尬地位,常常承受他人的非议,甚至慢慢的自以为有罪……
自以为有罪?那是别人!我们的苏珊大妈可不会这么轻易垮掉。她从没有回避自己的疾病,反而选择发问:身体的病为何会变成道德批判,又为何会转换成一种社会压迫和歧视?在病中,她开始认识到这个世界有很多隐喻和被遮蔽的真相,并试图揭开这一切。
正因为“隐喻和遮蔽”的特性,苏珊大妈开始关注到摄影这样一种连接着真实和虚幻的呈现形式。1977年她写下了《论摄影》一书。本书关注点不是摄影的方法,而是摄影的广泛社会意义。大妈在书中深入地探讨摄影的本质,包括摄影是不是艺术,摄影与绘画的互相影响,摄影的“捕食性”和“侵略性”等等。特别是摄影与真实世界的关系,也就是这个“隐喻和遮蔽”的问题。摄影被认为是反映现实最好的工具,但是在拍摄和传播中,影像已经自成一个世界,这个世界能否反映真实世界?又能否取代真实世界?大妈为我们做出了弥足珍贵的评论。《华盛顿邮报》对此的评价是:“这是在过去140年中,就摄影影像对我们观看世界以及观看我们自己的方式这一深刻改变 所作的才华横溢的分析。”
《论摄影》之后,苏珊大妈越来越走出艺术的小圈子,关注到现实生活,为受侮辱与伤害者呐喊。1989年她写了《疾病的隐喻》,1989年又写了《艾滋病及其隐喻》,成为社会批判的经典之作。1993年,她来到战火中的萨拉热窝,令人侧目的断断续续生活了三年,甚至在战火中导演了话剧《等待戈多》(苏珊自己说:演一出戏,对当地戏剧界专业人士来说是意味深长的,因为这使他们成为正常人)。2001年“911”之后,她写下《真正的战斗与空洞的隐喻》,反对美国出兵伊拉克。2003年她出版了最后一部著作《关于他人的痛苦》,这是又一本关于摄影的专著,聚焦于战争摄影、探讨影像反映出的人的痛苦与观者之间的关系。她提出惨不忍睹的战争影像尽管能唤起观者的悲悯之心,但人们的无能为力感更让这些在生活中无孔不入,又格格不入的影像显得多余而荒诞——这大妈一辈子都在和国家主流对着干,和政府、军方、华尔街作对,骂美国政府比谁都厉害,但没人怀疑她是个真正的爱国者,是“美国公众的良心”。
老了,但依旧犀利
对于自己的思考方式,1988年苏珊大妈接受中国学者采访时曾坦言:
我更感兴趣的不是理论,而是基于描述真实的全面的解释,即参考了历史的全面的解释。每当我想到什么的时候,我就问自己,这个词的来源是什么?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它的?它的历史是什么?它的中心词义是什么?它被发明以搅混或克服的意义是什么?因为我们所作用的一切思想意义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时候被发明的。记住这一点很重要。
这种思维方式,确实也贯彻了苏珊的一生。
2004年,可爱的苏珊大妈去世。为了冲淡写到这一句的伤感气氛,我们八卦一个故事,苏珊在2000年接受采访时,承认自己爱过9个人,其中5位同性,4位异性——这老太太,还真是活够本了。
老太太这一辈子,过瘾呐!
好了,这句是苏珊大妈的极简介绍,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本“不教摄影”的书,为什么成了摄影人的圣经,甚至为一向不怎么看读书的中国摄影人重视?很简单
对症,特别是对中国摄影人的症。
今天的中国摄影人有两个天大的毛病,第一个毛病是空有技术没有摄影观,不知道拍什么,更不知道为什么拍。这就像一个足球运动员,会盘带会射门有体能有速度,但是就死活不知道自己的球门在哪儿?自己的队友又是谁?所以踢出来的比赛永远是个世界级的悲剧。这样的人,真是需要先学学“摄影是什么”。而在这个问题上,苏珊大妈能给你的比你想象的多得多。
第二个毛病则是爱用力气没不爱用脑子。卖力气可勤奋了,说思考思考吧立时要了亲命。虽然《论摄影》并没有为每一个问题给出清晰准确的答案,但是有一种抽丝剥茧的论述,一种冷静而锋利的解剖(这是翻译者对本书的评价)。这种方法论摄影人学会了,那才真的是“补足精神之钙”呢。
当然,《论摄影》确实不好读,这事还真不全怪读者。本书有两个译本,1999年湖南版和2008年上海版。湖南版开风气之先,而且网上有PDF免费版,所以影响很大(其实影响大主要是因为免费,有些影友只要便宜真的不在乎质量),但是错漏也委实太多了些,逻辑关系经常顺不下来。上海译文的版本准确的多,学术界好评如潮,但其实真也没有那么好啦,翻译腔还是比较重,可读性依然差了些。
当然可读性差最主要原因还是苏珊大妈的文风,一则比较松散还经常耍个小聪明,不很像“正经论文”;二则人家是神童,胸中锦绣万千所以下笔用典举例都很多,文史哲水平不到家,真心接不住。比如说全书开篇第一句话:“人类无可救药的留在柏拉图的洞穴里”,这句话绝大多数影友真心看不懂,然后毅然决然选择了放弃……
那么,我们的导读《论摄影》就从这句话开始吧!
飞哥谈影|《论摄影》导读之二:柏拉图的洞穴困住了谁?要期待哦!
最后说明:很多影友加了我的微信xuhuafei1978,欢迎大家跟我交流,但是我的好友实在太多,可能招呼不周,大家原谅。看不了我朋友圈的是被以前微信的设置限制了,告诉我一声,我改一下设置。
飞哥是谁:许华飞,摄影理论工作者、影像评论人、图片编辑,参与众多国内一线摄影活动,在《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摄影之友》等媒体发表摄影文章多篇,2016年起连续担任中国文联《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摄影部分撰稿人。著有摄影文集《飞说不可:最通俗的摄影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