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棉六厂宿舍珍贵留影,永远难忘的记忆!

由于青岛市政府对铁路北站的建设,奶奶的老房子列入了拆迁的行列。今天回去参加拆迁动员会,顺便走进六厂的老宿舍区,随手拍了几张照片,留下童年的回忆。
爷爷是国棉六厂的老工程师,在四十年代就从上海来到青岛,随即奶奶也带着只有五岁的爸爸来这里安家,从此开始了他们在青岛生活,至今已经有五十多年了。爷爷、妈妈、大姑姑、大姑父都是国棉六厂的职工,我也出生在这里,无忧无虑的童年也与这里有关,一家人对六厂都有着特殊感情。直到现在奶奶虽然住在东部,但还是对六厂念念不忘。
这次六厂搬迁是李沧区政府的大动作,据说拆迁政策也相对优惠,可是六厂对更多生在六厂、长在六厂、一辈子工作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房子的概念,更重要的这是他们的家,是他们一生的记忆。难道就要这样消失吗?心中的那份不舍、那份留恋是无法用金钱衡量。
每次看见六厂的大门,就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现在已经改名叫“六棉有限公司”了。
这是厂办公室,据说这个建筑是当年日本人留下的,这次拆迁列入了保护建筑。
上面两张是六厂的礼堂,拆迁动员会就在这里召开。还有一个让我骄傲的,这个礼堂是爷爷亲手设计的。这个礼堂在那个年代也是很气派的。当初爸爸为我选择建筑工程这个专业,也是希望我能继承爷爷的衣钵,但怎奈我不争气,对这个行当实在不感兴趣,所以也就没留下什么作品。
六厂的宿舍没有暖气,生炉子还是很主要的取暖方式,现在在市区都很少见到煤店了。小时候很怕那个煤屋子,里面黑漆漆的,生怕里面蹦出个什么怪物之类的,每次来煤店,就躲在门口,从来没进去过。
这样没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的筒子楼在六厂随处可见,很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纺织工人,一直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这次拆迁,不知道能不能真的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还是让他们连这么仅有的栖身之所都消失了呢?
这就是小时候常来的菜店,在那个买什么都要用票的年代,这里异常红火。常常看见大家在这里排着长长的队,聊着天,买那点少得可怜的肉,回家改善生活。可大家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反而幸福指数很高。事实告诉我们幸福指数和物质是没有关系的。
这是我小时候最愿意来的合作社,类似我们今天说的便利店。大白兔奶糖、核桃酥这些在现在看来很不起眼的小零食,常常吸引着我。听妈妈说,我很小的时候,大姑姑每天下了班回家,就给我换上她喜欢的衣服,抱着我去逛合作社,这也是我一天里最高兴地时候。所以到现在,我还是最亲大姑姑,也最喜欢和大姑姑逛街。这是从小就培养出来的革命感情。
这是六厂的理发铺,以前六厂的男女老少都在这里理发,生意非常兴隆,用现在的话说,还要预约的。我小时候很怕来这里,在我的记忆中,这里的师傅每次给我剪头发时候,那个围巾总是围不好,每次剪完以后,那些头发茬就扎着我脖子又痒又疼的,所以我很讨厌剪头发。可现如今,我已经把做头发当成了一种享受,当然不会光顾这样的小店,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吧,所以这个昔日红红火火的理发店也只有关张了。
六厂的家属食堂,这里以前很大,好像以前还搞过舞会。在我的记忆中,只是早晨在这里能买到油条而已。
这条水泥路是前往老宅的必经之路,以前这里每到上下班的时候,车水马龙的。住在国棉六厂的人很多都是一住几十年,大家彼此街坊邻居的,很熟悉。你家孩子怎么样,他家老公怎么样,这里是一个没有秘密的地方。大家的关系,是同事、是邻居、更像是亲人。住在这里的老人,有的已经西去,有的跟着儿女去了市里,昔日的热闹已荡然无存,留下这条龟裂的水泥路,仿佛在诉说这里的历史。
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宅了,据说爷爷从来到国棉六厂就住在这里,一住就是三十多年,两个姑姑和我都是在这里出生的。直到八十年代,厂里建了第一批套房,我们才搬走的。搬走以后,虽然近在咫尺,但我却再也没有回来看过。
以前这里叫41号,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改成了南门712号。我在这里生活了九年,我是41号第一个小孩子,楼上楼下的邻居全都拿我当宝,小时候谁家有好吃的就把我抱走了,我妈妈经常找不到我,等邻居再把我送回来的时候,我已经吃饱了。我被这些邻居们宠着长大的,可在我的印象中对他们却已经淡忘了,甚至有些连模样也想不起来了。在这个老宅里,我留下了很多故事,也留下了愉快的童年。
老宅的后门,以前后门这里有个小院,每到换季的时候,奶奶就会把樟木箱子里的衣服、鞋子拿出来晾晒,我总是喜欢帮倒忙;夏天,一家人在这里聊聊天,很是惬意。现在已经变成了过道。
著名的小铺。这个小铺对我来说是个标志,因为转过去就是往我幼儿园走的路。妈妈说,我小的时候不喜欢去幼儿园,每天去幼儿园,就骗我去小铺买好东西,可只要一走到小铺,我发现根本没有给我买东西的迹象,我就从妈妈身上跳下来,掉头就往家的方向跑。
这是妈妈和大姑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职工学校。以前厂里为了给工人补习文化课,让他们能拿个文凭,就办了这个职工学校。妈妈在这里教语文,大姑姑教物理。一楼是老师办公室,二楼三楼就是教室。可现在大学生、硕士生都已泛滥,更别说这个厂里办的职工学校了,所以也就荒废在那里了,学校的老师也早已各奔东西了。

这就是我的幼儿园,也是六厂最新的一个建筑了。好像是翻新过。

走在六厂的马路上,一片衰败的景象,我心中感慨六厂曾经多么辉煌的企业,有多少人希望成为一名纺织工人。可是它却在改革的浪潮中,被淘汰了,随之带来的下岗、压锭,让很多六厂人迷茫绝望。有人选择了改变,选择了离开,有人选择了留下,选择了坚守。
可不管走也好,留也好,对六厂的那份感情都深深地留在了每个六厂人的心中。这一次,六厂将整体搬迁,一个百年的老厂,又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人也将各奔东西,开始新的生活。未来是怎样的,没人能预测,就像当年建设六厂的人也没想到今天的萧条和衰败。但至少他曾经辉煌过,足矣。
再见了,六厂;再见了,我曾经成长的地方!你带给我的快乐将成为我一生的财富,我将永远在心里为你保留一份回忆。

本组图文编辑源自《angela1206的博客》,原文《六厂回忆》,发表于2011年3月。记录下当年了国棉六厂宿舍区拆迁前珍贵的影像,现重新编辑发布,与大家再次回顾那些永远难忘的画面。

(0)

相关推荐

  • 暖烘烘的被爱时刻

    我回到家. 小侄子还在午睡. 好想他哇, 就默默在旁边看他睡觉. 过了一会儿他翻起身, 叫了声妈妈, 我说不是妈妈哦. 小朋友又翻过去继续睡, 过了两秒翻回来, 睁开眼睛看我. 我说猜猜我是谁. 小朋 ...

  • 慧宝贝,我们都要坚强快乐

    昨天回城,这是妈妈走后第一次回家.一进门,妈妈的气息扑面而来.走进卧室,看见妈妈给我缝的被子,叠的整整齐齐,用绳子捆好,等着我回家拿.另一房间床上还摊着一床被子,缝了一半,上面放着针线,老花镜和剪刀, ...

  • 对门邻居来我家坐了坐,给我提了一箱牛奶和...

    对门邻居来我家坐了坐,给我提了一箱牛奶和10斤花生油,让我无论如何也得收下,感谢我给她出的好主意. 其实根本不是什么主意,而是聊天时分析的一些实际情况,只不过她听了我的建议觉得可行而已. 两年前我家对 ...

  • 就读这篇 | 尹志勋:故乡那棵歪脖子树

    故乡那棵歪脖子树 作者:尹志勋 不知道这算不算故乡的早春,总之,很冷!似乎还有些凛冽的风.母亲说:这是倒春寒.其实,原本这塞外的春就来得晚,晚很多. 这次回乡,是陪母亲回村看奶奶的祖屋,顺便,其实主要 ...

  • 【菊韵】母亲(散文)

    故乡有一种草,母亲告诉我叫母子草.每年春天,母子草根连根长成一片,要分开它们,是很难的.清晨,母子草挂满晶莹的泪珠,这被多情的人看到了,谱成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母亲是个苦命人,她 ...

  • 同安有座“哇呜小院”,百年老宅故事多!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哇呜小院(wow yard)(厦门市同安区柯镇洪塘村蔡店里) 蔡店里109号,一座很有味道的老宅子 ...

  • 爷爷我想您了!

    马上临近爷爷五期 ,爷爷已经走了快一个月,走的匆匆,没留下任何遗愿:爷爷走了,走的从容,没留下任何遗憾.爷爷,生于1935年10月21日,于2021年08月21日11时15分,安祥谢世,享年86岁. ...

  • 拆迁消失的记忆——国棉六厂宿舍

    国棉六厂,前身为日本钟渊纱厂,厂区与宿舍区同在一个大院内,同用一个门牌号(四流中路46号)如此格局在青岛也算为数不多.国棉六厂宿舍恐怕也是青岛目前为止现存最大的职工宿舍了,它里面的住户人数难以估算,里 ...

  • 【青岛记忆】消失的国棉六厂宿舍老建筑

    本文作者为社区网友"青蜓",岛城文史爱好者杨义宽老师.2018年3月1日发表于青岛城市档案论坛,以此纪念2017年下半年莫名消失的国棉六厂宿舍日式老建筑. 2月21日城市档案见ya ...

  • 【青岛记忆】2011年,即将消失的国棉六厂宿舍

     国棉六厂,前身为日本钟渊纱厂,厂区与宿舍区同在一个大院内,同用一个门牌号(四流中路46号)如此格局在青岛也算为数不多.国棉六厂宿舍恐怕也是青岛目前为止现存最大的职工宿舍了,它里面的住户人数难以估算, ...

  • 【青岛记忆】消逝的国棉六厂老建筑

    国棉六厂外的居民区2011年拆迁后,保留了一小片比较有历史的老房子, 有小洋楼,有居民楼,有随处可见的百年大树...... 但是去年这里土地出租之后,建起驾校,开始施工建设驾校的各种设施道路,然后一整 ...

  • 【青岛记忆】2011年,即将消失的国棉九厂宿舍

    国棉九厂宿舍,和青岛很多老企业宿舍一样,基本住的都是以前国棉九厂的职工及家属,姥姥以前是华新纱厂的退休工人,所以经常过去玩,国棉九厂宿舍在以前小时候记得有著名的一区(特点大茅房,棚户区).六区(特点是 ...

  • 十六年家的变迁,难忘的记忆

    家,就是有父母在的地方.十六年来,我随父母几次搬家,每一个我和父母住过的地方,都有我深刻的回忆,都是我难以忘记的家. 父亲是普通的镇中学教师.在我小时候,他就用每个月领来的几百块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一 ...

  • 清风流响 | 于连英老师《难忘的记忆》之 珍贵的墨宝(六)

    难忘的记忆 于连英老师 游寿先生 1906-1994 [珍贵的墨宝] 游老师是书法家,她的字在国内外声誉极高,人人都想得到,当然我更是其中一员.不过,我不忍心过多地打扰她,我知道时间对一位学者的重要性 ...

  • 京剧骨子老戏,八十年代前辈艺术家的精彩录像(六盒八出戏),珍贵留影,绝版收藏

    <平贵别窑> 李万春--薛平贵 王玉蓉--王宝钏 <武松打虎> 李卜春--武松 <打金砖> 谭元寿--刘秀 姚宗儒--姚期 马崇仁--马武 张滨江--邓禹 贾荣生- ...

  • 去六中宿舍转一圈

    [旺柴]哒哒哒~一起去探索一下宿舍内部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