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 阳历 阴阳历(二)
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动一周为计年依据,天文学称为回归年。一个回归年的实际长度是365.2422天,合365天5小时48分46秒。
阳历把历年的长度定为365天,比回归年的长度要短0.2422天,积累4年后的误差约为一天。因此,人们规定每经4年就追加一天,也就是说第四年不是365天,而是366天,这一年叫做闰年,这样历年的平均长度便和回归年很接近。
每4年闰一次后,历年的平均长度为【(365×3) 366】÷4=365.25,和回归年的365.2422天仅差0.0078天。为了使平均历年更接近于回归年,我们还需要通过计算确定多少年中有多少个闰年最为合适,现在世界通行的公历定为400年为一个周期,在400年中闰年又是如何安排的呢?这个问题关系到阳历历月的安排。
阳历的历月是历年的分割,和朔望月没有关系,仅仅是沿用了阴历的办法,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的平均长度是30.4368天(365.2422天÷12),也不是一个完整的天数,因此必须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年时应该有5个大月和7个小月,闰年是应该有6个大月和6个小月,但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并没有采用这个合理的办法,它的历月有28、29、30、 31四种不同的天数,不论在平年或闰年都有7个大月和5个小月,所差的不过是在2月增加或减少一天。
阳历规定每年为365天,一年分为12个月,单月为大月是31天,双月为小月是30天,这样一来一个历年就有366天了,需要去掉一天,在那一月去掉这一天呢?罗马统治者最后从2月份减掉了一天,为了将小月的8月份改为大月,再从2月份减掉一天加在了8月份,这样2月就变成现在的28天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虽然有多种说法,但一点科学道理也没有,完全是罗马统治者滥用权力的结果。
公历规定,公元年数凡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如公元2000年、2004年、2008年等等,凡不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平年,如公元2001年、2002年、2003年等等,这样400年中有100个闰年和300个平年,闰年增加的那一天放在2月的最后一天,即闰年的2月有29天。但400年中只能有97个闰年,因为每4年一闰后,阳历历年的平均长度比回归年多出0.0078天(365.25—365.2422=0.0078天),相当于11分14秒,过400年后就多出了三天,所以在公元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决定改革历法,改革后的历法称为“格里历”,即现在国际通用的公历。改革历法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规定不能被400整除的世纪年是平年,能被400整除的世纪年是闰年,如1600年、1700年、1800年、1900年四年中,只有1600年是400的倍数属于闰年,其它三年则为平年。
按以上办法置闰后平均历年长度为365.2425天【(365×303 366×97)÷400】,和回归年的长度相比差0.0003天,合26秒。400年中的误差为2小时53分,这个误差虽然很小,但还是不准确,过大约3200年后误差就是一天。按照之前的逻辑,为了消除这个误差,应该规定被3200整除的年份应该是平年。
当然,绝对精确的历法是不可能有的,由于地球和月球的公转周期不是整数,所以这个算法还会继续下去,另外公转周期也不是永恒不变的,至于3200年后到底应该是平年还是闰年,还是留给后人去回答吧。
我国在1911年推翻满清统治者以后,于1912年1月1日开始使用公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