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教育,贵在四法
艺述史官方原创
今天呢我来到的是被誉为“东方圣城”的鲁国国都曲阜,在这里,随处都能看见很多代表儒家文化的元素。在这呢,我想跟大家说一下儒家认为的几点教育观念。
因材施教
这点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这四个字呢不是孔子自己说的,而是宋代教育家朱熹对孔子的评价。《论语》中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意思是对中等以上才智的学生呢,可以教给他比较高深的学问;对那些智力水平中等偏下的人,就不适合跟他们讲一些比较高深的知识。毕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老师,更应该做到胸中有数,要能分辨学生的能力,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
这点呢,也是我们现在教育中的“启发式”教学,也是孔子最先提出来的,说“循循然,善诱人”。提倡教师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以己推人,学习和思考并重,要告诉学生“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
有教无类
说这点呢,跟大家分享一个孔子收子路为学生的故事。当年呢,孔子就走在这曲阜的街头,看到一个年轻人,头插着公鸡毛,身上披着野猪皮,还带了把剑,这个形象乍一看就像是一个不良少年啊。不巧,这个人正是子路。孔子就问子路:“你怎么不来跟我一起学习呢?”子路就说:“我为什么要学习呢?说南山有竹,资质很好,砍下来可以当箭射穿犀牛皮。”意思就是说子路认为自己就是那南山上的竹子,天生资质就很好。孔子紧接着又说:“那如果你把南山的竹子前面削尖,装上箭头,后面再插上羽毛,岂不是射得更深吗?”说完后,子路马上就明白了,先天条件再好,没有后天的磨练,也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于是,就拜孔子为师。正是孔子这种不分贫贱富贵的收徒方式,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第一次提出了教育的平民化、平等化。
尊道贵德
在《论语·述而》当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从这句话呢,我们就能看出来孔子的教育当中德行占有很大一部分。他的教学内容大多都是以“道德教育”为核心,而反观我们现在很多学校的教育,一味地追求“应试”教育,却忽略了“素质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是价值观都出现了扭曲的现象。所以说,现下我们的教育更应该做到“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这个教育法则。
从古至今呢,教育一直都是社会家庭很重视的一个环节。作为教育的传播者,我认为应该学习孔先生的一些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给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那反过来作为受教育者,应该好好珍惜自己的学习生活,真正地用到自己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