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力挽狂澜名垂青史?范仲淹和于谦大爷来教你,这两个鲜为人知的小窍门很重要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李从嘉
字数:1544,阅读时间:约5分钟
马革裹尸、死在冲锋和断后的战斗中,这是武将们最喜欢的人设(哪怕是打了的败仗,他们的阵亡情景也都差不多);而文官们最喜欢的人设则是谈笑风生,挥手间力挽狂澜,成为战局的拯救者,范仲淹和于谦大爷就是文官们心中最好的偶像。但学习偶像不容易,很多人学习范仲淹和于谦都惨遭失败,这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仔细看过与两个人的经历,不知道他们力挽狂澜的真正诀窍。
范仲淹和于谦能成事,首先是他们手中有兵,也会练兵。范仲淹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负责鄜延路防务,但是他能让兵头们听话,关键还是有听命于自己的龙猛军。龙猛军这个名号听起来很威猛,其实是北宋君臣挑选各路好汉刺头组成的王牌部队(龙猛军者,本皆募羣盗不可制者充之),能打仗也能惹事。宋太宗亲自把开封洛阳的刺头挑进汴梁的禁军中,著名狠人枢密直学士张咏(张咏是也组建过自己的龙猛军在益州维稳,范仲淹也有自己的龙猛军。范仲淹的龙猛军成员和前辈一样,也是刺头组成('范公尝立一军为'龙猛军',皆是招收前后作过黥配底人,后来甚得其用),但效果不错,是范仲淹压制军头的利器。于谦在也先进攻北京前就紧急调动了22万大军,在京营的基础上打造了团营,在京军中影响巨大。
范仲淹给宋仁宗上过不少练兵建议,还在检阅延州军队 的基础上, 淘汰老弱军人 , 选取了一万八千名精兵 , 分作六队 , 交给六位都监严格训练指挥。而于谦作为兵部尚书对明军的训练影响更大,他制定了明军新的作战、训练条令。于谦根据蒙古骑兵善于抓住明军填充子弹空档冲击的战术特点,提出了“出战分合之势”战法让明军训练。这个战法要求明军列好阵势,用鹿角遮护,如果蒙古军进攻迅猛先用弓箭抵抗,同时大量燃放爆竹,让蒙古军误以为明军火器子大量发射弹药,利用战场上的迷雾赢得先机。
范仲淹和于谦还对军队干部选拔任用做出了突出贡献,手头有一大批愿意听命的将领。范仲淹上书宋仁宗恢复了武举,还让武将的考核任命从五年一次变成三年一次,在西北武将中挑选了狄青等人才,在西北宋军中有很多人都因为他的政策和努力得以逆袭,手下的铁杆亲信很不少,甚至引发了宋仁宗的猜忌。于谦是明朝兵部尚书,知人善任,在北京保卫战爆发前的50多天时间内,他接连提拔了60多个将领,孙镗、石亨、杨洪、韩青等北京保卫战的首发阵容全是他力排众议选出的。于谦提拔的将领性情不同,人品各异,但能力是真强,把也先打得没脾气。
于谦和范仲淹都在力挽狂澜前做了大量基础工作,赢得了从士兵到将领的信任,因此他们才能在关键时刻建功立业。文官统帅好比是大型饭店的行政总管,他准备了足够好的食材(士兵)和厨师(将领)后,才能完成战场盛宴,而不是一个人脑洞大开去想妙计。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