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8373-「老照片」追忆那些年,抗战中的大学

西南联大:抗战烽火中的不辍弦歌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平津陷落。8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陆续南迁。1938年,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抗战胜利后,联大“胜利关闭”,三校各自北归复校。风雨如晦。在时空的纪年中,8年实在太短太微不足道,但对西南联大,足以凝结最久远的风神。

东北大学:白山黑水不屈魂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就踏上了流亡之路,成为当时首个因日本侵华而被迫内迁的高校。从暂居北京,到流离于西安、开封,再到川北小城三台复校,直至抗战胜利后,1946年陆续返回沈阳,师生们离开家乡15年之久。这15年间,东北大学的热血青年们坚持抗战报国,一二九运动游行、西安事变请愿、三台宣传抗日……为抗战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抗日军政大学:戮力同心播火种

“抗大抗大,越抗越大。”抗大8期12个分校,培养了20万名优秀的军政干部,他们带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从学校出发,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到全国各地,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陕北公学:救亡图存育英才

在如今的中国人民大学的西区,矗立着一座现代化的场馆——世纪馆,自建成投入使用以来,世纪馆一直是人大师生举行重大集会的首选之地。每年六七月间,人大的毕业典礼都会在世纪馆举行,在国歌和毕业歌的旋律中,一批批人大学子在这里告别校园,奔赴中国的四面八方。

复旦大学:光复震旦续文脉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中方死伤33万余人,这是抗战史上伤亡最惨烈的战役。复旦大学现存的影像资料见证了这一历史事件:日军从老校门冲进来,在草坪上生火做饭。当时复旦最为宏伟的教学大楼,名曰简公堂,也被日军掀翻屋顶,复旦校园成为战场。

浙江大学:烽火炼就求是魂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浙大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举校西迁,穿越江南六省,行程五千余里,最终抵达遵义湄潭。浙大西迁办学历时7年多,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为中华民族保留和培养了一批科学文化精英,在沿途的穷乡僻壤播撒下现代文明的种子,留下长远的影响。

西北联合大学:卓绝西进奠基石

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一所存续了仅仅1年零4个月的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这所在抗战期间由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北平研究院等共同组建的联合大学,和西南联大双峰并峙,双水并流,南北呼应,延续了中国现代教育的火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同济大学:六易校址传薪火

时光回溯到七十多年前,日寇的战火烧到卢沟桥畔,烧到黄浦江边。同济大学位于上海吴淞的美丽校园在日机的多次轰炸中成为一片废墟。全校师生被迫一路内迁,先后六易校址,在硝烟中吟唱着不辍的弦歌。抗战兴国、科教报国,是同济人在炮火中坚守的信念。在四川李庄落脚并办学6年,薪火相传,留下一段艰难曲折而感天动地的历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