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初期,日本女人身上就挂两三根丝?咋回事呢?
上一篇文章写日本僧人奝然带着几个徒弟来到宋朝,受到宋太宗光义的接见,并且赞叹日本的国王天皇以及官僚们世袭制,认为此乃中国古代之理想。希望自己的大宋朝,也能永远存续下去。
二十几年后,又来了个日本人。这次,宋朝君臣们,却差不多是把他当笑话看。
咋回事呢?
原来,宋真宗咸平五年,有个宋朝专跑海路贸易的商人周世昌,行商路上,船被风吹到了日本。
看地图两国隔得好远啊,但在大自然那里,距离不以多少里来计算。《宋史 日本传》里,记录着好多日本人遇狂风漂到中国沿海,受到好客的民众及官员们的热情接待,送他们钱米油盐,待天气好转,再将他们送回去的事——当然,他们都是幸运的,更多渔船商船在暴雨乱风之中支离破碎,更多往海外赚钱讨生活的人葬身鱼腹……
周世昌到了日本之后,因为是大宋朝来的,估计在那受到的待遇不错;作为商人,活络的脑袋应该使他在那里发了笔小财;也不知是否娶了日本女人之类……当然,咱后面会讲到,那时的日本女人,比起大宋朝的来,完全不入流……
反正,在日本呆了七年,他回到国了,还带了个人。
是个男人,叫滕木吉。
宋真宗赵恒召见了他们。
不就是个商人带了个外国人吗?有什么好见的?
咱觉得,唯能说明,一者,当时虽然与外国有交往,但能入宋境者,还是比较少的,人以少为贵;就像咱读初高中时学英语,在路上碰到个外国人,不管白的黑的,都想跑上去say hello呢。二者,大宋君臣,有志于了解外国,希望能得到不同的信息,也反映了他们视野的开阔。
召见有个先后,当然还是本国人优先啦。
周世昌讲了两件事。
一件,把日本的和诗,唱给真宗听。
赵恒及满朝大臣一听,直皱眉头。
写得实在是太没有韵味了,“词甚雕刻肤浅无所取”——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装,做死的装,但行家一下,就看出了你在装——当然,也能唬唬知识水平不甚高的人——反正就是,当时日本的和诗,比起宋词来,那真不叫回事,简直是小孩子玩泥巴……
当然,朝堂之上,都是男人,免不了,就会聊到日本女人嘛。
周世昌告诉大家,日本女人啊,都是披着头发的,衣服上的丝,也就两三根而已——估计有人想到个词,一丝不挂,日本女人,就挂了两三丝?原来,他们竟然古来就是如此?传统啊传统……跟现在大家接触得最多的日本女人一样——当然不是如此。他这话,乃是说,那里的人,比较穷,麻布衣服里,加上两三根真丝,以为时髦……(估计周世昌看到的,都是平民女子吧?贵族应该不至于如此)
问完本国人,轮到在边上站得腿都发酸的滕木吉了。
这家伙上殿之时,还带着弓箭呢。
侍卫,侍卫何在?安保工作,搞得实在太差啊!就不怕他对皇上不利吗?
还真不怕。
为啥?
因为这是人家习俗嘛。我堂堂大宋国君臣,岂怕你海外小国一国民带着弓箭,就吓得四散而逃?再说,也太不把侍卫们的身手放在眼里了吧?就算他想乱来,估计弦还没拉开了,手就被剁了。
好了,真宗勉慰了他一番,说了些路上辛苦之类的客套话后,讲,看你随身带着弓箭,想来是习武之人,要不,给咱们展示展示?
大宋皇帝开金口,滕木吉岂敢不从?
于是一行人来到校场,但见滕木吉站到箭靶前方,双脚微弯,力道下沉,站稳脚步,搭弓取箭,嗖地一声,箭出去了……
叭地一下,箭掉下来了。
没中靶?
对。
何止是没中,箭也就飞出去几米远而已,离靶子,还好长一段距离呢。
真宗觉得这家伙,是不是有意隐瞒实力啊?难道是想给咱大宋兵将面子,怕射得太好,折了他们的自信?
于是把自己的疑虑说了出来。
原来还真不是。据滕木吉讲,“国中不习战斗”,因此,弓箭也就用来配配像而已。根本没啥实战价值呢。
按,当时宋真宗之世,正是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咱翻了下,此时期,武士阶层得到了发展。不过,现在咱们熟悉的那个词,武士道,还得差不多五百年后才出现……
或许,滕木吉本来就是个农民,又怎么能期盼他表演出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玩意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