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语文老丢分?因为没有吃透课文!
高老师体系学习法
2020-11-12 07:50:18
想要考得好的语文成绩,积累非常重要,语文本身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知识,积累的足够多,才能考出一个好成绩。
常言道,学霸之间的竞争往往在于语文成绩的高低,得语文者得天下。
我分析过很多语文试卷,不管是小升初,还是中考,语文考试只考三大题型:基础题、阅读题、作文题。
基础题型主要考知识点:字、词、句、语言运用。具体是包括:字音、字形、词语、句子及古诗文积累等。基础题占总试卷分数20%左右。
阅读题型主要考古文阅读和现代文理解,其中古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和古诗文鉴赏。
现代文阅读主要是,实用类文体阅读:说明文和议论文,还有文学类:小说和名著。阅读理解占试卷总分30-40%左右。
作文题占试卷分数40%左右,要求写作一篇字数400-600字。小学主要是记叙文写作,以及读后感/观后感为主。中学是写记叙文和议论文写作。
近期有很多家长,把孩子试卷发给我诊断分析,作文和阅读理解成了丢分的重灾区。
当然,从试卷中可以总结出基础知识,题型都来自于课文,只要留心课文中边边角角的知识点,就不难拿到高分。
阅读理解主要是考课内和课外阅读,就算是课外阅读,虽然是没有见过的文章,但赏析手法也是课本里的文章内出现过的。
至于作文,我可以肯定的是,没有阅读绝对写不好作文,作文需要积累素材,当然也可以运用课文中赏析的积累名句,也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
在我多年研究语文提分经验中发现,有些孩子语文成绩之所以糟糕,原因在于平时的知识点积累不够,没有“金刚钻”又怎么揽得“瓷器活”?
学好语文就是要吃透课文,吃透课文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语文成绩自然得高分。本身分析一篇课文就是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那么,该怎么去吃透一篇课文呢?
一堂课45分钟,要想在45分钟内吃透老师所讲的每一个知识点,这绝对是困难的。
所以,提前预习,有准备的听课才能最高效率利用好课堂的45分钟。
实际上很多孩子都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老师要求预习的内容,家长会要求孩子完成,一旦老师没有要求,基本上是不会预习的。
原则,我对自己的学生要求是课前要预习两次,第一次是在新学期开学前,把整本书进行预习,预习后用思维导图整理。
第二次是在开课前一天,把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学习,在上课时,一定是带着问题去学习的。
每次找我咨询语文提分的家长,我都会讲预习的重要性。
很多家长会说,现在学生太辛苦了,每天作业太多的很,根本没有时间去预习。
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都是因为我们忽略了预习的重要性,以及不知道如何预习导致的。
预习是让孩子学习有目标,同时也是帮助他提高学习效率。预习时不能花太多的时间,30分钟内预习一篇语文课文,养成了习惯和方法,最多15分钟。
很对孩子在预习时,会进入以下四个误区:
1. 预习就是相当于把知识仔仔细细全部看一遍,全都要搞懂?
预习的程度应该“不浅不深”,应该预习到一个“熟悉内容,大致理解,存在疑问,充满兴趣”的程度。
2. 预习就是把内容走马观花地看一遍?
觉得看一遍就叫预习,这样的预习只能是浪费时间,对听课一点作用也没有,这是就会怀疑预习有没有必要。
3. 预习就是对照着《教材全解》,把知识点都抄上课本?
不加过滤和选择的”劣质勤奋“,确实很努力,但是笨拙的学习方法,会让自己觉得学习很辛苦。
4. 所有科目的预习方法都是一模一样的?
没有科的预习肯定是不一样的,比如:数学、历史、地理,知识点比较多,预习的时候就要先看目录,在浏览教材。
正确的高效预习课文的步骤:
第一步:浏览教材,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
第二步:题出问题。
这是灵魂一步,如果是语文,主要提问与作者、写作背景、结构、中心思想、写作手法相关的问题。
第三步:带着问题再浏览教材(或参考书),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第四步:画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体系,根据自己预览教材整理的大纲进行导图。
关于语文,吃透课本是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方式,那就必须带着问题,高效预习,才能吃透45分钟的课堂内容。
虽然四个步骤看着很简单,实际操作的时候对于很多孩子还是有难度的,前期在预习时,孩子不知道怎么做,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按照我说的步骤进行预习。
先要教会孩子如何预习,虽然小学内容很简单,家长重视,孩子用心成绩都不会差的。
我建议,一年级开始就要坚持课前预习,毕竟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培养孩子预习习惯,等进入初高中,家长就会觉得轻松很多,不用天天盯着孩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