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识托起希望---《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1

今晚看了斯蒂芬金的小说《肖申克的救赎>,理清了之前的观点,有了新的感悟。

人是个不知道满足的物种,阈值总会被调整的越来越高,犹如吸过毒的人,对HIGH点觉得不值一提,人在接受了很多幸运之后,就会对生命中本来值得感恩的事情视而不见,如沐春风的环境中不知道感受美好。

斯蒂芬金是个自我要求极高的作家,昨天看他写的《ON WRITTING 〉,他曾经要求自己不写完相应自数决不出屋,有种中国作家路遥的风格,他的作品曾经长期不被看好,他有着斯大林一样的冷静沉稳,在艰苦的斗争路上执着不已。他很幸运有个坚信丈夫必将成才的妻子,当他把手稿扔进垃圾桶的时候,妻子拾起来,一如李安的妻子。

扯远了,说说这本《肖申克的救赎〉。主人公安迪是个银行家,年轻有为,却被被诬陷谋杀妻子及其情妇,要知道这起案子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美国警察有压力,给予破案,其实在中国呼格及勒图案件也时如此。安迪在监狱中遭受了很多耻辱,比如被SM,但是他有头脑,帮助贪污腐败的狱警合理避税,洗黑钱,历任监狱长都很器重和依赖他,也受到了所谓“正面势力“的保护,在监狱生涯的最后几年,安迪无意间搜寻到有利于自己案件冤情昭雪的机会,但是最后一任监狱长不愿离放走这个“白手套”“理财师”,监狱长需要一支生财有道的狗,又怕这只狗出去乱叫,竭力把有利于安迪的证人转移到别的监狱。安迪胆大心细,用十年作为一个时间计量衡,衡平了三次,终于越狱,从自己钻的洞爬出监狱,利用另一个身份重新活出一番天地。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之前看过的美剧《越狱》的鼻祖原来是它。这本书也使得我相信,知识和利用价值在成人社会是如此重要,甚至作为一名犯人,如果有利用价值,也会在极其严酷的生存形势下赢得尊重。一如阅读《活出生命的意义》心得体会(一)

我们假设斯蒂芬金创设的场景是真的,在肖申克的工资是每小时一毛钱,1965年调升到每小时两毛五分。纵使这是说到是dollar,并考虑了时间跨度后,也是不值钱的,如果这些工人在美国的城市里,干同样的伙计,可以赚的几十倍的工资。犯了错误,尤其与命案关联,就没法考虑刑法所谓的行为无意义还是结果无意义,迎接生命的都是阴霾的未来。

书中有很多金句 :

当你被烙上了谋杀罪后名后,想离开肖申克可有得等了,慢的就像流水侵蚀岩石一样。

一纸文凭不见得就可以造就一个人,正如同牢狱生涯也不见得会打垮每一个人。

这念头好像鱼钩一样拖住我的脑子。

他重新从衣柜里拿出自由的隐性外衣,披在身上。

明年是我入狱三十周年纪念日,我一生中百分之六十的光阴都在肖申克州立监狱中度过。

怀抱着最好的希望,但预做最坏的打算。

因为一个人的确会受到监狱环境制约,当你剥夺了某人的自由、教他如何在劳力生存后,他似乎就失去了多面思考的能力,变得好像我刚刚提到的野兔,看着迎面而来、快撞上它的卡车灯光,却僵在那里动弹不得。

他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对任何人从来没有一句好话,认定全世界都跟他作对;这个世界骗走了他一生中的黄金岁月,而且会把他下辈子也榨干。我见过一些几乎像圣人般品德高尚的狱卒,我知道他们为什么如此---他么明白自己的生活虽然贫困艰难,却依然比州政府付钱请他们看守的这群囚犯好的多。这些狱卒能够把痛苦作个比较,其他人却不能,也不会这么做。

这里关押的都是一些刑事犯人,很多人在禁闭室内牙齿刷刷的凋落,不是因为酷刑,而是因为监狱只给这些人吃面包和喝水,从而导致营养不良。所以当我们因为一些小事情想不开的时候,想一想监狱的犯人,至少我们还有自由!而这是多么重要,如果你不开心,满可以自费看一场电影,拼命加班赚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也未尝不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出了生命,就是自由。在肖申克州立监狱里,充满了肮脏的交易,还有令人发指的同性间的暴行。安迪利用自己掌握的生理知识,告诉想要强奸他的变态犯人,自己惊恐过度和受外力打击之下,可能会咬下对方的身体部位。这一知识宣言,令变态群体知难而退。只给了安迪毒打一顿,而安迪最终依靠贿赂狱警,报仇雪恨。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肖申克州立监狱的越狱历史中,成功者很少。安迪,从一个身份卑微,被狱霸欺凌的瘦小个,逐渐成为历任监狱长的理财顾问、蝉联图书馆长,依靠什么?知识、耐心、逻辑分析。而一切的根基还是知识,没有大学期间酷爱地理的背景,他不可能分析出30年代建筑所谓的混凝土的脆弱,没有金融背景就没有机会接近监狱中的权力人物,也就没有机会拿到监狱结构的图画;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入狱之前就合理设计自己的剩余资产,并由最好多朋友打理;超乎冷静的挖掘计划,穿越半英里的地下爬行逃亡,如果是一个幽闭恐怖症患者,这一切逃亡都将化为泡影。用一张海报遮掩自己的挖掘计划-----看似有漏洞的情节,也烘托了主人公的冒险精神。


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前年。监狱故事的叙事者,安迪奇迹的见证者,在假释出狱的几天里,体会了监狱外面世界的巨大变化,他既渴望自由,又不习惯这种自由,在监狱中一切被设定,连上厕所都要报告。

”起初,我根本不认为自己能适应外面的世界。我把监狱描绘成外面社会的缩影,但完全没料到外面对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人们走路和讲话的速度都变快了,连说话都更大声。“

在假释期间,叙事者始终不相信自由的存在,他写道:

窗子是开着的,不时传来外面车子的喧嚣声,震耳欲聋,也挺吓人的。我不断看着窗子,确定上面没有装铁栅栏。我晚上常常睡不着好,因为尽管房租很便宜,这个床对我来说仍然太大,也太豪华了。。。我常做噩梦,重获自由的感觉好像自由落体骤然下降一样,让人既害怕又兴奋。

这让我想到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一个出狱的犯人在冬季来临,找不到事物,想犯点小偷小摸混进监狱度日,几次作奸犯科总被人原谅,突然听到教堂钟声,想要重新做人的时候,却被人误认抓起来。命运总是捉弄人,周朝到唐朝,从明朝连坐到清朝的文字狱、凌迟,重刑之下必有冤魂,从肖申克的冤情,到五月飞雪的冤案,很多事情没法用公平正义来诉说。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辛普森的幸运。

写道这里,我已经写不出经典了。所以请允许我摘抄以整段文字来表达我对这本经典的敬仰,我要摘抄的这几段充满了悲伤的韵味:

我听到有人说,你写的又不是自己的故事,你写的是安迪的故事,你在自己的故事中,只是个小角色。但是你知道,其实并非如此,里面的字字句句,其实都是我自己的写照。安迪代表了在我内心深处、他们永远也封锁不住的那个部分,当监狱u铁门最终终于为我开启,我穿这廉价西装、带着二十块钱走出监狱大门时,会感到欢喜鼓舞的那个部分。不管其他部分的我当时是多么老态龙钟、狼狈、害怕,那部分的我仍然会欢欣雀跃。但是我想,就那个部分而言,安迪所拥有的比我多很多,而且也比我懂得利用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