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肺部急症临床验案举隅

中医书友会第2356期

I导读:长针深刺,导致伤肺,应对得法,化险为夷。

针刺治疗疑似针灸所致气胸案

作者/袁炳胜

安某,女,72岁。1991年夏某日下午4时许,因头颈肩臂痛就诊于同科某医师,于坐位针刺其右侧肩井穴,半小时后由另一位同事取针。取针后该患者立即出现同侧胸胁痛、进行性加重,伴呼吸困难,某医师立即通知在医院办公室接电话的我和时任医院院长某西医外科主治医师到针灸科,会诊紧急处理。

因该医师临床习惯以长针针刺(3寸针灸针),此次针刺右侧肩井穴,取针后立即出现右侧胸胁剧痛伴呼吸困难。据病因及临床表现,符合针刺导致气胸特点,个人认为应立即按针刺所致气胸处理,不可迟疑。因患者年高,突发剧烈胸痛、呼吸困难明显,主张先针灸治疗立即缓解病情为要,如针刺无效,再做其他处理,获得支持。

治疗过程:

先稍用力揉按所针肩井处,嘱其忍痛深吸一口气,稍屏息,反复三五次;继则针刺同侧尺泽、孔最、足三里,及肺俞、膈俞、三阴交、合谷、太冲穴,仍缓慢深呼吸,吸气后稍作停顿、再呼气。诸穴进针、施行捻转提插手法后,患者剧烈胸痛即刻明显缓解。嘱与饮温热水半杯,并加艾灸气海10余分钟。

治疗约20余分钟后,患者呼吸已经基本无碍,胸痛已经不明显,予留针30-40分钟后起针,经本院X光扫描检查,外科医师会诊,认为经针灸治疗,胸痛气急等气胸主症消除,呼吸正常,X光已难以发现明显气体漏出,应当已无大碍。

遂再处以血府逐瘀汤加人参、紫菀等速煎与服,并留院门诊继续观察2小时后,无有任何不适,患者要求回家。遂由该同事送其回家,次日复诊,继续治疗头颈肩痛,气紧胸痛未复发。

体会:

肩井穴,在大椎与锁骨肩峰端连线中点,深部正对肺尖;古云“针五分”(今13mm),不宜直刺或深刺,恐伤肺致气胸。《内经》有“刺中肺,三日死”及“针缺盆中(锁骨上窝中央,深部为肺尖),(针)内陷(于肺,令)气泄(即今所谓伤肺成气胸也),令人喘咳”诸论,警戒后人针缺盆、肺俞等胸背穴慎勿伤肺。《针灸大成》言针肩井穴,“若针深闷倒,急补足三里”。“闷”者,气闭也,当为剧痛之意,应为针伤肺所致气胸,主张针刺足三里补法治疗。

此案患者年龄虽高,身型痩削,皮下脂肪薄,长针深刺,更易导致伤肺,但好在体质素健。《针灸大成》引《导引本经》言:欲清金,必先调息,息调则动患不生”,实治肺病经验之谈。故先嘱其缓慢均匀深呼吸,自调气息。

因针刺伤肺,肺气泄,漏出气体可压迫肺导致肺不张,故先按压针刺所伤之穴,同时嘱其深吸气以促肺扩张;胸痛气紧,呼吸困难明显,紧急发作,手太阴肺经“是主肺所生病者”,故先刺其手太阴肺经经气深聚的郄穴孔最、及该经“所入为合”之尺泽,以急调肺气,复其宣肃,且平咳喘而止疼痛;针伤肺而肺气泄,当属气虚之证,故宗《针灸大成》针补足三里(足阳明胃为阳土,土能生金,可补肺气之不足)法、并灸气海,益先后二天之气;针肺俞、膈俞以调肺及胸中之气机,助肺气清肃及升降之恢复。

气血肝肺,协同为用,故又取三阴交、合谷、太冲诸穴,以和血理气、调理脏腑气血,扶正祛邪、局部与整体同治,促其恢复;故能数分钟之内,胸痛、气紧皆明显好转;治疗30余分钟,而诸症若失,是诸穴功能效验显现。

复与血府逐瘀汤,方中四逆散理气机、桃红四物汤活血;桔梗、牛膝调气机升降,更益以大剂人参、紫菀,峻补肺气。调气不忘调血,亦促使气及气血之恢复者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