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傅守乾:苏油坊的前世今生

苏油坊的前世今生

文|傅守乾

“阳光明媚和蔼,携一缕浅夏的的芬芳,伴着亲朋好友的欢笑声,在苏油坊民宿迎接五月的美好。”打开百度,搜索安徽省明光市苏油坊,你能看到这样的旅游推荐词。真是想不到,当年名不见经传的、曾经破烂不堪的小村庄竟然在百度上能够搜到,而且配上的苏油坊实景照片足可以让你眼前一亮。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只有你走进苏油坊,才能真切的感觉到他的美丽和魅力。
苏油坊,明光市美丽乡村之一,位于安徽省明光市张八岭镇镇南、104国道边,现有住户35户,142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成立人民公社后属于中良大队苏油坊生产队;1983年,人民公社改为乡镇属于中良村苏油坊村民组;2008年1月和隔壁的庙山村合并为岭南村;2021年年初和庙山村分开,并入张八岭村。
早在清朝末年,大别山山区霍邱县的一户姓苏的人家因遇旱灾逃荒来到张八岭南边的一片开阔地落户(按当年的地形,这里南、西、北都是山丘,苏油坊地势平坦),苏家祖上带着儿子和6个孙子在这里插草为标,开荒种地(大孙子苏子庆,苏开元之父;二孙子、三孙子和四孙子早逝;五孙子苏子桢,苏开英、苏开田、苏开云、苏开青之父。小孙子苏子家,苏开龙之父)。因为苏家在霍邱县时就会榨油的手艺,并且新落脚的这个地方毗邻大集镇,交通比较便捷,南边是一个人口比较集中的大村庄——良岗,当年日本人曾经在这里建过炮楼,驻有一个班的日军;北边就是张八岭镇,泗浦古道从这里穿镇而过,公元1912年,津浦铁路在这里设站。苏氏家族为了生存,就在公路边开了一个小油坊,主要做芝麻的来料加工生意。大家见面打招呼的时候问:“上哪去啊?”答:“上苏家油坊去啊!”苏家油坊叫着叫着便叫开了,苏油坊从此而得名。
小油坊惨淡经营,只做了几年便倒闭了,之后苏家人就靠种地为生。随着人口的流动,很多外姓人也来到苏油坊居住,外姓人当中,当年小有名气是王玉柱和王玉良兄弟俩,他们俩都参军入伍,王玉柱提干当上了军官,回家探亲时,吸引了众多羡慕的眼光。王玉良退伍后也招工当上了汽车驾驶员,他的夫人王井霞,在六十年代曾经作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而出席县里会议,后来参加文艺宣传队因为形象较好饰演江姐还曾经火了一段时间。因为苏家的影响力较大,从互助组、合作社到人民公社,一般都是苏家人执政。我的记忆中,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要么是苏开元当队长,要么是苏家的女婿余德全当队长(后来这个情况有所改变)。苏开元虽然只是一个生产队长,但是他在当地很有名气。因为他性格开朗,不拘小节,虽然说话有点小结巴,但是他爱说爱笑,爱唱爱跳,同时还会做篾匠手艺。在领导眼里,他不是一个好队长,在群众眼里,他不是一个差队长,因为他总是站在群众的角度说话办事。说到唱,他最拿手的是唱门头词,唱门头词非常不容易,台湾有一个“急智歌王”叫张帝,他可以即兴填词,借景抒情,开创了现场歌声互动的演唱表达形式。唱门口词也是如此,可以现场编词,信手拈来,当年,农村春节期间有个玩旱船拜年的习惯,领旱船的必须有个唱门头词的人。唱门头词有两种形式,一是只唱门头词,不参与表演;二是担任玩花船的船头和船尾(一般扮演老夫妻俩),同时兼唱门头词。苏开元则是既参加表演,又唱门头词,而且用词准确、恢谐,声音宏亮。

苏开元

玩旱船

前排中为王井霞
苏子桢的后人在苏油坊也颇有影响。他们家兄妹四人,老大苏开英、老三苏开云是女孩,1.70的个头,皮肤白皙,长得都很漂亮,在农村算是出类拔萃;老二苏开田,六十年代嘉山中学高中生,因文化大革命辍学。他多才多艺,尤其擅长二胡、京胡、笛子,在文艺宣传队里被称为“主旋律”。后来参加自学考试,当上了教师和教导处主任。老四苏开青,两个女儿都非常优秀。有一年我在广场看张八岭宣传队的狮子表演,只见一个手持绣球、在前面领舞的小姑娘,清丽秀雅,身法轻盈,动作灵活,飒爽英姿,认识的告诉我,她是苏开青的女儿苏婷婷,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漂亮超过她两个姑姑,后来考取了教师,现在合肥一家幼儿园当教师;她的妹妹叫苏玉,当年在明光中学是高考女状元,录取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公费留学日本。
部分文艺宣传队员2013年在盱贻县,后排着白色衣服者是苏开田
苏婷婷领舞狮子
说到苏油坊的人物,还必须提到苏家的一户亲戚——张正武和张正文兄弟俩。我在一篇文章里写过张八岭的三大家族,即张、万、范三家,解放前后,张家的班辈排行是“正大光明”四个字,而他们兄弟俩是“正”字辈,和解放前当过国民党南京市白下区区长、竟争过国民党嘉山县党代表的张正兴是同辈,张八岭街上所有的姓张的都是他们的晚辈。既是张家长辈,为什么会落户苏油坊,因为他们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姐姐姓苏,所以他们的母亲在解放前把他们带到了苏油坊落户。

《明光风》记录了张家大户的故事

作者和张正武
八十年代之前的苏油坊,是当时的张八岭公社中良大队比较穷的一个生产队,大集体年代,一个劳动力一天的工值只有两、三角钱。当时的苏油坊有“两多一低一少”,即破草房多、贫困户多、农田产量低,收入少。改革开放之后,苏油坊的变化也赶不上周边的村庄。环境方面,因为旁边有一个隶属于县二轻局的大型轮窑厂,一个数十米高的烟囱整天浓烟滚滚,苏油坊人穿衣服都不敢穿浅色的衣服,不仅有粉尘污染,而且还有一些没有烧尽的小颗粒象下毛毛雨一样从天而降,如果你注意观察,家前屋后树木上的树叶都不是正经的绿色。
同样没有绿色的还有1972年1月7日。1972年1月我们文艺宣传队集体住在苏油坊。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冷,连续多日雨雪绵绵,1月7日那天,夜里的一场雪让大地穿上了白色的服装,早晨,气温陡降,树木上一片雪白,树枝上挂满了冰凌,天空很低,仿佛触手可及,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老人们说,肯定有哪个将星陨落了,果然,第二天在收音机里得知,陈毅元帅于1月6日深夜与世长辞了!
陈毅元帅在皖东的照片
文艺宣传队合影
1972年12月,一个事件给苏油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6个从上海下放的女知青来到了苏油坊。“举首远望之,飘然若流星”,如一缕清风吹来,一袭清流涌进,贫穷落后的小村庄从此有了生机与活力。她们穿着乡下人从来没有见过的洋气服装,说着乡下人从来没有听过的清丽温润的软侬吴语,成为了这个小村庄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她们集体居住在当年苏油坊最好的房子——生产队的公房里,说是最好的房子,也就是比较高大一点的瓦房。近几年,这个房子被我们当年文艺宣传队的一个朋友买去了,我去过那里,虽然已经做了一些改造,但还是远远不如隔壁农家的房子。我去过那个知青点,和她们有过多次近距离的接触。在她们身上,我强烈的感觉到来自于大都市的气息,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举止言谈、一颦一笑,无不显示出卓尔不群的魅力。在那里,她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参加劳动的艰难过程,生活的枯乏无味,无奈、无助、无盼、无望,真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有一段话,真实的记录了她们的困难:“73年?这一年,是我在农村的头一年,最艰难的一年。不仅因为艰苦的生活艰苦的劳动以及各方面的不习惯,而且,生病,发40度的高烧多次,而且的而且,就那么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无人照顾,连要喝口水也只好爬到厨房,有时候水缸里没水了,只好舀点缸底底浑水喝。”短短几句话,让人唏嘘,让人落泪,这就是她们面临的真实处境。

六位知青在驻地门前

风华正茂

葛倩、薛美云、潘依群参观党的一大会址

六姐妹下放后的第一次合影

参加劳动

在上海
到1979年,她们陆续离开了苏油坊。我所知道的情况是:徐振兰,热情、开朗、漂亮,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因此,较早的融入到群众中去,自然成为了6位知青的领导。后来,她招工去了明光酒厂,这在当年是一个比较好的工作;潘依群,亭亭玉立,秀外慧中,她和虞红珠是最后离开苏油坊的。潘依群回上海后凭着自己平时爱学习的实力考取了工商银行,后来和老公一起去了美国。虞红珠,顶替父亲在一家食品厂当售货员;葛倩,思想活跃,要求进步,后来入了党,担任张八岭公社岭北大队书记,回沪后在一所中学担任辅导员直至担任校领导,现任上海市徐汇区少数民族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薛美云,回沪后顶替母亲做了纺织女工。沈艳英,较早去了江苏泰州,在当地农业银行一个营业部担任营业员,九十年代后期患癌症去世。远走高飞也罢,漂洋过海也罢,香消玉殒也罢,虽然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她们曾经给苏油坊带来的缕缕清风和靓丽风景,将永远留在苏油坊人的记忆中。

前排右起下放廉郢知青姚金来、王郢知青黄立善、作者,

后排右为徐振兰、左为潘依群

图为交团费的纪录

你猜猜是谁?

归来

50年过去了,还能找到当年的她们吗?
苏油坊的大变化是从合肥力聚集团下属的景泰阳公司的进入开始的。2016年,景泰阳投资有限公司计划投资6个亿在苏油坊一带建设旅游度假村,项目的开始便是拆除轮窑厂,恢复原来的地形地貌。随着“五通一平”的前期推进和部分项目的建成,苏油坊的外部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2019年,张八岭镇把苏油坊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点进行整治,期间,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展“我是党员向我看,我是党员我带头”活动,带动群众共同开展房前屋后清理整治。先后使用本地废弃木材和毛竹修建“五小园”18处,清除各类无功能建筑7处,清理废弃猪圈和旱厕30个、垃圾杂物近百吨,家前屋后、新建道路两旁及空闲地全部绿化。由村民理事会牵头,将整治后的村庄划分33条责任段,每户认领一段,做好长效管护。增强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责任意识,共建共享美丽田园。积极开展”最美庭院”评比活动,真正做到环境优美和家庭文明的表里如一。同时用好用活资源环境优势,积极推进村企联合、利益共享的发展机制。景泰阳休闲旅游度假村项目使用村组闲置农房改建民宿5处,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达到了企业获利、村组得益、农民收益的多边共赢目标。
2020年10月19日,明光市作家协会的作家和老年大学的部分学员们走进了苏油坊。宽敞平坦的104国道旁,一块石头上“苏油坊”3个字赫然入目,由此进入,一条柏油路向村内延伸,秋高气爽,花香袅袅,路旁开满了不知名的花朵,它们亮丽夺人,争奇斗艳。女作家们禁不住花香的诱惑,纷纷蹲下身来,嗅一嗅那迷人的香味,摘下一朵插在发间,花一样的笑脸绽放着,是那样纯洁,朴素,胜过那国色天香的牡丹……整洁的房舍沿着四通八达的小路向曲径通幽处漫延,或高或低,错落有致,把我们带进了另外一个别样的天地。一幢别致的小楼和一排装饰一新的农舍出现在我们面前,粉墙黛瓦,窗明几净,整齐的乡村小院,红砖砌就的围墙,院内木栅栏内长满了绿油油的蔬菜,硕大的遮阳伞下,或是一方水面,或是一排座椅,好一个娴静休闲的去所。这就是景泰阳休闲旅游度假村运用闲置农房改建的民宿。再往前,我们来到了农民广场,这里占地3000多平米,有村民锻炼的器材,有三星级的卫生间,远眺,高大的摩天轮横空而立,近瞧,绿油油的小草连成一片,像一块碧绿的翡翠。记者们的“小飞机”腾空而起,参观的游客们挥舞着五颜六色的纱巾抛向天空,把美丽的小村庄点缀的更加绚丽多彩。空气里面夹杂着泥土的清香,沁人心脾,乡亲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让人陶醉!
那一刻,熟悉那片土地的我,被深深地感动了,震撼了……
文字资料和照片的收集特别感谢徐振兰、葛倩、潘依群、岳虹、阚港、程志远、祁勇、牛忠义、涂利祖等。
图片:网络
编辑:董祖芹
(0)

相关推荐

  • 第一个插队的女知青:争勇斗狠,19岁叛逃苏联,25岁悔恨离世

    8小时前丽姐美妆师 Aca0Lg1 "知识青年下农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知青下乡时期,也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比如,为了照顾4个孤苦无依的孩子,娶了寡妇胡庭 ...

  • 边想边写:村庄速写(之三)

    村庄速写(之三) 文/海拔3500米 炒面庄村 炒面一样的黑土 银子一样的雪山 黄金一样的油菜花啊 是祁连山遗忘的花手绢 是扁都口赠给炒面庄的定亲之物 马鞍子山 马鞍子山,戴帽帽 雨水下地起泡泡 多大 ...

  • 怀旧知青歌曲《插队的小村庄》,方芳唱出了知青下乡的情怀与无奈

    怀旧知青歌曲《插队的小村庄》,方芳唱出了知青下乡的情怀与无奈

  • 推荐 | 傅守乾:月影月牙湖

    月影月牙湖 文/傅守乾 摄影:吕仲平 在老嘉山脚下,有一个美丽的湖泊,叫月牙湖.月牙湖是她和他起的名字.她姓韩,酷爱诗词歌赋的母亲引自于明朝朱高煦的诗<感兴>中的"寒月照绮窗,囧 ...

  • 推荐 | 傅守乾: 玉带锁蛟龙

    用我们的故事 让世界爱上明光  玉带锁蛟龙 文/傅守乾 起伏.逶迤的黄寨草场被绿色的草.彩色的花.挺拔的树装点的五彩缤纷,成群结队的牛羊掩映在茂密的草丛中,黑白相间,各得其所.更有那凑热闹的一只只白鹭 ...

  • 推荐 | 傅守乾:神秘军火库

    用我们的故事 让世界爱上明光 神 秘 军 火 库 作者 | 傅守乾   随着老嘉山一带风景区的开发,驻扎在老嘉山深处的原83506部队和"245"军火库的秘密也应该逐步解密了.笔者 ...

  • 推荐 | 傅守乾:丰乐亭里享丰乐

    丰乐亭里享丰乐 文/ 傅守乾 2018 ,仲夏,当年文艺宣传队老朋友的聚会再次在滁州相约.花博园的鲜花让每个人都醉在其中,影视城逛了一圈,人工再造的景点倒是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有人建议再去醉翁亭,多数 ...

  • 推荐 | 傅守乾: 十里长相依

    用我们的故事 让世界爱上明光  十里长相依 文/傅守乾 山依着水,水依着山,因为山层峦叠嶂,神秘朦胧:水依着山,山依着水,因为水溪流淙淙,清纯可人:树依着山,山依着树,因为树俊秀挺拔,郁郁葱葱:藤依着 ...

  • 推荐 | 傅守乾:洪武醉大地

    用我们的故事 让世界爱上明光  洪武醉大地 作者:傅守乾    编辑:董祖芹 第一个发现朱元璋睡在老嘉山的是文联主席任亚弟.那天我们一行数人在老嘉山采风,车子驶过迷人的山水画廊--"十里长相 ...

  • 推荐 | 傅守乾:享受火车

     享受火车  文|傅守乾 2019年10月14日夜11点34分,伴随着K48次杭州至齐齐哈尔列车从明光火车站徐徐开出,也就宣告了百年津浦铁路的明光站暂时停止运营.十个月后,明光火车站将会以一个崭新的面 ...

  • 推荐 | 傅守乾 : 桂花缘

    桂 花 缘 文|傅守乾 一年前,朋友送了我一盆桂花,不知什么原因,叶子逐渐枯黄,我想尽千方百计挽救它,但依然未能奏效,我依依不舍的拔掉了它,换上了其它新花. 我对它的眷念缘于那个秋天,源于它的不争艳, ...

  • 重点推荐:明光本土作家傅守乾散文集《明光风》

    明光作家推荐 把你的时间交给阅读 那是一个扑朔迷离.绚丽多彩的地方, 那是一个藏在深闺人未识.轻撩面纱世界殊的地方. 新 书 推 荐 傅守乾 作者简介: 男,笔名:傅凡.马雅.大学文化.安徽省明光市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