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动态图:足太阳膀胱经足部穴位
承扶穴
取穴方法:人体承扶穴位于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承扶穴 解析:
1)承扶。承,承担、承托也。扶,扶助也。承扶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外散。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下行的地部经水和经水中夹带的脾土微粒,由于膀胱经经水在上、次、中、下髎穴四穴处大部分流落于地之地部,至本穴后气血物质实已变为经水与脾土微粒的混合物。气血物质在本穴的变化为吸热气化,水湿气化上行于天部,脾土微粒则固化于穴周,固化的脾土物质质干坚硬,能很好地承托并阻止随膀胱经经水流失的脾土,故名承扶。
2)肉郄。肉,肌肉也,脾土也。郄,孔隙也。肉郄名意指膀胱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运行缓慢。本穴物质为水液与脾土物质的混合物,其运行变化为水液气化而脾土屯固,脾土的运行量小,如从小孔中运输一般,故名肉郄。
3)阴关。阴,阴液也,地部经水也。关,关卡也。阴关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水在此被关卡不能下行。理同承扶名解。
4)皮部。皮部,天部也,气也。皮部名意指膀胱经经水在此气化为天部之气。理同承扶名解。
穴位含义:膀胱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外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脾土水湿及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脾土物质屯固于穴周,水湿气化后则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燥湿生气。
主治疾病: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穴位配伍〗配委中穴治腰骶疼痛。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臀大肌下缘;有坐骨神经伴行的动、静脉;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为坐骨神经。
殷门穴
取穴方法:殷门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后面,当承扶穴与委中穴的连线上,承扶穴下6寸。
殷门穴 解析:
殷,盛大、众多、富足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承扶穴脾土中外渗而至的地部水湿,至本穴后,水湿分散于穴周各部并大量气化,气血物质如充盛之状,故名。
穴位含义:膀胱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充盛的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燥湿生气。
主治疾病:腰痛,下肢痿痹。
〖穴位配伍〗配大肠俞穴治腰痛。
〖治法〗寒则补之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半腱肌与股二头肌之间,深层为大收肌; 外侧为股深动、静脉第三穿支;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
浮郄穴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的腘横纹外侧端,委阳穴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浮郄穴 解析:
浮,阳也、气也。郄,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经气在此各至天之天部。本穴物质为委阳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上至天之天部,但因膀胱经气血性本寒湿,即使吸热其所上行天之天部的气态物也少,如从孔隙中上行一般,故名。
穴位含义:膀胱经经气在此升至天之天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行并散热冷降。
功能作用:清热降温。
主治疾病: 便秘,股腘部疼痛,麻木。
〖穴位配伍〗配承山穴治下肢痿痹。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股二头肌键内侧;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布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腓总神经处。
委阳穴
取穴方法:委阳穴位于人体的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委阳穴 解析:
1)委阳。委,堆积也。阳,阳气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天部阳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委中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化为天部阳气,阳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
2)三焦经合穴。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富含水湿,其性同于三焦经气血之性,且聚集于穴内,故为三焦经合穴。
附注:三焦经下合穴。
穴位含义:膀胱经的天部阳气在此聚集。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富含水湿。
运行规律:不断地吸热并循膀胱经传于浮郄穴。
功能作用:益气补阳。
主治疾病: 腹满,小便不利,腰脊强痛,腿足挛痛。
〖穴位配伍〗配三焦俞穴、肾俞穴治小便不利。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股二头肌键内侧;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布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腓总神经处。
委中穴'
取穴方法: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委中穴(腘中,郄中,血郄)解析:
1)委中。委,堆积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吸热后的上行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
2)腘中。指本穴所在部位为腘窝横纹处中点,故名。
3)郄中。郄,孔隙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郄中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聚集,出入缓慢。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气血的输出输入皆较缓慢,如从孔隙中出入一般,故名郄中。
4)血郄。血,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受热后变成的红色液体也。郄,孔隙也。血郄名意指本穴气血为膀胱经水湿吸热后的气化之气,亦即是血的气态物。
5)膀胱经合穴。本穴物质为膀胱经气血汇合而成,故为膀胱经合穴。
6)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特征。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有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
附注:足太阳经所入为“合”,合穴,属土。
穴位含义: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亦即是血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大部分散热冷降后归于地部,小部分吸热后上行委阳穴。
功能作用:分清降浊。
主治疾病: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丹毒; 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脖子酸痛、膝盖疼痛等。
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穴位配伍〗 配大肠俞穴治腰痛。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 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层为腘动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胫神经处。
合阳穴
取穴方法:合阳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当委中穴与承山穴的连线上,委中穴下2寸。
合阳穴 解析:
合,会合、会集也。阳,阳热之气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吸热上行的阳热之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阳气聚集而成,故名。
穴位含义:膀胱经吸热上行的阳热之气在此聚集。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水湿少。
运行规律:散热冷缩并上传于委中穴。
功能作用:散热降浊。
主治疾病: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疝气,崩漏。
〖穴位配伍〗配腰阳关穴治腰痛。
〖治法〗寒湿则补之灸之,湿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腓肠肌二头之间;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腘动、静脉;布有腓肠肌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承筋穴
取穴方法:承筋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当委中穴与承山穴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穴下5寸。
承筋穴(腨肠穴,直肠穴)解析:
1)承筋。承,承受也。筋,肝所主的风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上行阳气在此化风而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足下部各穴上行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为风行之状,故名。
2)腨肠。腨肠者,直肠也。腨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与大肠经的气血物质特性相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足下部各穴吸热上行的阳热之气,富含水湿,性温热,与大肠经气血同性,故名腨肠。
穴位含义:膀胱经的上行阳气在此化风而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快速上行。
功能作用:运化水湿。
注意:本穴经书列为禁刺者,乃膀胱经下部的水湿靠本穴运化也,针刺则风停气息,膀胱经下部的水湿无以运化,故列禁刺。
主治疾病:痔疮,腰腿拘急疼痛。
〖穴位配伍〗配委中穴治下肢挛痛。
〖治法〗寒则灸之,热则取合阳穴而泻,禁刺。
〖生理解剖〗在腓肠肌两肌腹之间;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腓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承山穴
取穴方法: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
承山穴(鱼腹,肉柱,伤山,鱼肠,肠山,鱼腹山,玉柱,鱼腰穴)解析:
1)承山。承,承受、承托也。山,土石之大堆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脾土。承山名意指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上行而来的脾土与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后,水液气化而干燥的脾土微粒则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积如大山之状,故名承山。
2)鱼腹。此是从类象的角度来言穴内气血的特性的。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在穴内为堆积之状,如同鱼之腹部丰满的肌肉,故名鱼腹。鱼腹山、鱼肠、鱼腰穴名意与鱼腹近同。
3)肉柱。肉,脾主之土也。柱,支柱也。肉柱名意指膀胱经气血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堆积。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微粒,性干燥,在穴内为堆积之状,有较大的承重能力,故名肉柱。玉柱名意与肉柱同。
4)伤山。伤,伤害也。山,土石之大堆也。伤山名意指膀胱经上行的阳热风气对穴内固化的脾土微粒有较大的伤害。本穴物质为干燥的脾土微粒,而膀胱经上行的阳热风气又从本穴经过,脾土微粒中水湿不足则将被上行的风气吹散伤害,故名伤山。
穴位含义: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脾土及天部上行的风气。
运行规律:风气循膀胱经上行,脾土则屯固于穴周。
功能作用:运化水湿,固化脾土。
主治疾病: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脱肛等。
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穴位配伍〗 配大肠俞穴治痔疾。
〖治法〗寒湿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风热则泻之或水针。
〖生理解剖〗 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股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飞扬穴
取穴方法:飞扬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七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处。
飞扬穴(厥阳穴,厥阴穴,厥扬穴)解析:
1)飞扬。飞,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也。扬,指穴内物质扬而上行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跗阳至至阴穴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蒸升,故名。
2)厥阳。厥,厥通掘,乃翘起、掘起之意。阳,阳气也。厥阳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掘起上扬。理同飞扬名解。厥阴、厥扬名意与厥阳近同,阴表示本穴上扬的气血物质为膀胱经的寒湿水气而非为真正的阳热之气。
3)膀胱经络穴。本穴气血为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它不光膀胱经上行,同时亦向外扩散于与膀胱经相表里的少阴肾经,故为膀胱经络穴
附注:足太阳经络穴。
穴位含义: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向上飞扬。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性温。
运行规律:大部分循膀胱经上行,小部分别入足少阴肾经。
功能作用:联络表里。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腰腿疼痛,痔疮。
〖穴位配伍〗配委中穴治腿痛。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有腓肠肌及比目鱼肌;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跗阳穴
取穴方法:跗阳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跗阳穴(付阳穴,附阳穴)解析:
1)跗阳。跗,脚背也。阳,阳气也。该穴名意指足少阳、足阳明二经的阳气在此带动足太阳经的气血上行。膀胱经足部上行的阳气至本穴后散热而化为湿冷的水气,由于有足少阳、足阳有二经上行的阳气为其补充热量,足太阳膀胱经的水湿之气才得以继续上行。本穴水湿之气的上行是依靠足背上行的阳气才得以上行的,故名。
付阳、附阳穴名意与跗阳同(何以足少阳、足阳明经的气血交会于本穴,而经书却不言本穴为足三阳之会呢?这是因为本穴在人体重力场中是处于肌肉隆起的高地势,所以足少阳、足阳明二经的上行阳气会交于本穴,阳者向上、向外而行也。但是,足少阳、足阳明二经上行至本穴的阳气有名无实,只是虚热之气,热多而气少,故此经书不言此穴为足三阳经之会)。
2)阳跷脉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足三阳经上行的阳气构成,气血之性同于阳跷脉。
但由于膀胱经上行至此的阳气较为寒湿,即使有足少阳、足阳明的阳气带动足太阳的阳气上行,由本穴上输的阳气量亦较少,如从孔隙中输出一般,故为阳跷脉郄穴。
附注:阳跷脉郄穴。
穴位含义:足少阳、足阳明经的阳气在此带动足太阳经的气血上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传于飞扬穴。
功能作用:吸热化湿。
主治疾病: 头痛,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穴位配伍〗跗阳穴配环跳穴、委中穴,主治下肢痿痹。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腓骨的后部,跟腱外前缘,深层为拇长屈肌 ;有小隐静脉 ,深层为腓动脉末支 ;布有腓肠神经。
昆仑穴
取穴方法: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昆仑穴(上昆仑穴)解析:
1)昆仑。昆仑,广漠无艮也。昆仑名意指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经水的气化之气,性寒湿,由于足少阳、足阳明二经的外散之热作用,寒湿水气吸热后亦上行并充斥于天之天部,穴内的各个层次都有气血物存在,如广漠无艮之状,故名昆仑。
2)膀胱经经穴。经,经过也,动而不居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其运行变化为吸热上行,动而不居,故为膀胱经经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原本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吸热后上行天之天部,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附注:足太阳经所行为“经”。
穴位含义: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散热化气。
主治疾病:头痛,项强,目眩,癫痫,难产,腰骶疼痛,脚跟肿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
昆仑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穴位配伍〗 配风池穴治、目眩。
〖治法〗寒湿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风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直刺昆仑穴0.5~0.8寸。孕妇禁用,经期慎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踝关节炎、神经性头痛等。配风池、天柱、肩中俞、后溪治疗项强;配太溪、丘墟、三阴交治疗足跟痛。
〖生理解剖〗 有腓骨短肌;有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 脉;布有腓肠神经。
仆参穴
取穴方法:仆参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穴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仆参穴(安邪穴,安耶穴,安邦穴)解析:
1)仆参。仆参者奴仆参拜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有少部分吸热上行。本穴所在为傍胱经,穴内物质为寒湿水气,水为主,火为仆,穴外传来的火热之气仅能使较少部分的水湿之气气化上行于天,火热之气相对于本穴的寒湿水气来说就如奴仆一般,故名。
2)安邪。安,安定也。邪,邪气也。安邪名意指穴内的火热之为弱小之势。本穴物质为寒湿水气,穴外传入穴内的火热之气是为邪气,但穴外传入的火热之气不足以改变穴内气血的寒湿之性,故名安邪。安耶、安邦名意与安邪同。
穴位含义: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有少部分吸热上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由天之下部上行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散热化气。
主治疾病:下肢痿痹,足跟痛,癫痫。
〖穴位配伍〗配太溪穴治足跟痛。
〖治法〗寒湿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风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有腓动、静脉的跟骨外侧支;布有腓肠神 经跟骨外侧支。
申脉穴
取穴方法:申脉穴位于足外侧部位,外踝直下方凹陷中(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
申脉穴(鬼路,阳跷)解析:
1)申脉。申,八卦中属金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脉,脉气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本穴物质为来自膀胱经金门穴以下各穴上行的天部之气,其性偏热(相对于膀胱经而言),与肺经气血同性,故名。
2)鬼路。鬼,与天相对,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路,道路。鬼路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一是金门穴以下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二是昆仑穴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鬼路名意旨在强调穴内气血的经水部分,故名鬼路。
3)阳跷。阳,阳气也。跷,跷脉也。本穴物质中既有天部的阳气,又有地部的经水,气血物质性同跷脉之性,故名跷脉。
4)足太阳阳跷脉之会。同阳跷名解。
附注: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脉。
穴位含义:膀胱经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一为经部经水,其量少,二为天部的温热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膀胱经下行,阳气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补阳益气,疏导水湿。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癫狂痫,腰腿酸痛,目赤肿痛,失眠。增进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
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穴位配伍〗 配肾俞穴、肝俞穴、百会穴治眩晕。
〖治法〗虚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实热则泻针出气。
〖穴位解剖〗 在腓骨长短肌腱上缘;有外踝动脉网及小 隐静脉;布有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
金门穴
取穴方法:金门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金门穴(关梁穴,梁关穴)解析:
1)金门。金,肺性之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变为温热之性。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下部经脉上行的阳气,性温热,与肺金之气同性,故名。
2)关梁。关,关卡也。梁,屋顶之横梁也。关梁名意指膀胱经的天部之气由此上行。本穴向上传输的为膀胱经下部经脉吸热蒸升的阳热之气,膀胱经滞重和寒湿水气则被关卡于下,故名关梁。梁关名意与关梁同。
3)膀胱经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性寒湿,只有少部分水湿气态物吸热上传并成为膀胱经经脉中的气血,此上传之气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膀胱经郄穴。
附注:足太阳经郄穴。
穴位含义:膀胱经气血在此变为温热之性。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补阳益气,疏导水湿。
主治疾病: 头痛癫痫,小儿惊风 ,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穴位配伍〗配太阳穴、合谷穴治头痛。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有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及腹横肌;浅层布有第11、第12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及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11、第12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肋下动、静脉 。
京骨穴
取穴方法:京骨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京骨穴 解析:
1)京骨。京,古指人工筑起的高丘或园形的大谷仓也。骨,水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湿冷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吸热蒸升的水湿之气,性寒凉,在本穴为聚集之状,如同储存谷物的大仓,故名。
2)膀胱经原穴。本穴物质为天部的寒凉水气,气血场范围大,最能体现膀胱经的气血之性,为膀胱经寒湿水气的输出之源,故为膀胱经原穴。
附注:足太阳经所过为“原”。
穴位含义:膀胱经的湿冷水湿在此聚集。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生发气血。
主治疾病:头痛项强,目翳癫痫,腰痛。
〖穴位配伍〗配百会穴、太冲穴治头痛。
〖治法〗寒湿则点刺出点或温灸,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足底外侧动、静脉;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
束骨穴
取穴方法:束骨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束骨穴 解析:
1)束骨。束,捆也、束缚也。骨,水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在此聚集不能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寒湿水气和下部经脉上行的阳气,二气交会后聚集穴内既不能升亦不能降,如被束缚一般,故名。
2)膀胱经俞。俞,输也。本穴的水湿之气来路为膀胱经,去路则是膀胱经之外的足背各部,有对外输出气血的作用,故为膀胱经俞穴。
3)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其运行为横向的向外传输,有风木的横行特征,故其属木。
附注:足太阳经所注为“输”。
穴位含义: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在此聚集不能上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由穴内横向传于穴外。
功能作用:输布水湿。
主治疾病:头痛项强,目眩癫狂,腰腿痛。
〖穴位配伍〗配肾俞穴、太冲穴治目眩。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第四趾跖侧总动、 静脉;有第四趾跖侧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 经分布。
足通谷穴
取穴方法:足通谷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足通谷穴 解析:
1)足通谷。通,通道、通行也。谷,肉之大会也,两山中间的空旷之处也。该穴名意指膀光经经气在此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一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寒湿水气,二为至阴穴上传于此的天部湿热水气,二气交会后的运行变化主要是散热缩合冷降,冷降之水循膀胱经回流至阴穴,故名。
2)膀胱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其变化主要为散热冷降,冷降的地部经水极为细小,故为膀胱经荥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其变化为散热冷降,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
附注:足太阳经所溜为“荥”。
穴位含义:膀胱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水湿冷降归地后回流至阴穴,小部分吸热后上行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升清降浊。
主治疾病:头痛项强,目眩,鼻出血,癫狂。
〖穴位配伍〗配大椎穴治项强。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补之。
〖生理解剖〗有趾跖侧动、静脉;布有趾跖侧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
至阴穴
取穴方法:至阴穴位于人体的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至阴穴 解析:
1)至阴。至,极也。阴,寒也,水也。该穴名意指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为来自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它位于人体的最下部,是人体寒湿水气到达的极寒之地,故名。
2)膀胱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有地部有孔隙与体内相通,为膀胱经体内与体表的气血交换处,故为膀胱经井穴。
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主要是体内输出的温热水气,出体表后散热而凉,表现出肺金之气的秋凉特征,故其属金。
附注:足太阳经所出为“井”。
穴位含义: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体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温热水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缩并交于足通谷穴。
功能作用:散热生气。
主治疾病:头痛目痛,鼻塞,鼻出血,胎位不正,难产。
〖穴位配伍〗配太冲穴、百会穴治头痛。
〖治法〗寒则深刺闭孔出针,莫留针,热则浅刺出气。
〖生理解剖〗有趾背动脉及趾跖侧固有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趾跖侧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