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倒心墙,绿城创造了一个梦中自由和谐的伊甸园

还记得《肖申克的救赎》结尾里蔚蓝蔚蓝的太平洋吗?当安迪·杜弗瑞与瑞德历经漫长岁月、老友重逢的时候,我的耳旁禁不住响起瑞德的喃喃自语:“我希望我能越过边境。我希望太平洋同我梦中的一样蓝。我希望再见我的朋友,同他握手。我希望......  ”电影里的太平洋,就这样成了一个自由而又充满希望、温情的地方。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仅只有瑞德和安迪逃离了“肖申克”监狱而投向大海的怀抱。从北国远道而去海南的“候鸟”们,又何尝不是逃离“肖申克”呢?

文/星子

自学校毕业以来,我每天按时上下班,认真努力,与时俱进,像海绵一样吸取着工作中的养分......但很难说我过得轻松,有时候我缺少方向感。每个加班和码字的深夜里,都弥漫着颓废的情绪。对,就像搁置已久水果,随着时间慢慢腐朽······

直到昨天夜里心情低落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名叫【会唱歌的沙滩】的视频。

在视频里,主人公邵新原本是北京的老艺术家,因为雾霾的原因避居绿城·蓝湾小镇,却发现了远比“避居”更有意思的东西。

我知道海南有一些美好的东西,比如椰影、阳光、风帆.......想必大家都有过感受,但是,视频里的蓝湾小镇,却更多展现出理想、自由和社区友谊等人性光辉,这不禁令我想起《肖申克的救赎》。

疲惫过后,谁都想拥有这样一片湛蓝的海天。

NO. 1|理想

在《肖申克的救赎》里,瑞德说希望是最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重重挤压之下在牢狱里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确有资格这么说。因为从进来的那一天起,典狱长就说过,“把灵魂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除了他能弄来的香烟和印着裸女的扑克牌,任何其他异动在这个黑暗的高墙之内似乎都无法生长。

然而安迪告诉他,“记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于是他便用二十年挖开了瑞德认为六百年才能挖开的隧道,奔向浩瀚无垠的太平洋。

日常生活里的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面对现实,习惯了没有奇迹,习惯了社会给予我们的身份和节制,告诫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可是随着时间越来越长,我们越来越不善于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理想是什么?

正如《肖申克》中的安迪遭受非比寻常的心路历程,视频里的蓝湾业主也历经沧年,从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知青上山下乡到体制内辞职下海,“不试试,怎么知道呢?”特别是绿城·蓝湾小镇的那一片让人挪不动脚步的大海,那一栋栋美轮美奂的洋房、villa,从环境方面潜移默化地推动大家追求自我,成了这一群业主“蓝色理想”最好的注脚。

面对绿城·蓝湾小镇清澈如画的碧海蓝天,业主追求“蓝色理想”有了一个完美的平台。

"试着留住一些信念,在它们丧失殆尽之前。"可以说,正是那片蓝色的海湾,开启了蓝湾业主生活的新篇章。

NO. 2|自由

在《肖申克》中,可能最有深度的话就是瑞德说的这段话了:“我告诉你,这些围墙很有意思。开始,你恨它们;接着,你适应了它们;日子久了,你开始依赖它们。这就是体制化。”片中被体制化的象征人物是监狱图书管理员老布,他刻骨铭心地爱上了那间剥夺了他自由的监狱。

其实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或多或少的都被体制化过,教育上的或政治上的。只不过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慢性症状,说得严重些,就是“群体性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这使得我们虽然向往自由,向往沙滩,却并不敢迈出“逃离北上广”的第一步,不敢脱离原来的社会环境,不敢去拥抱如蓝湾小镇那样的碧海蓝天。

想到这里我才明白安迪的用意。修屋顶的时候,他为大家争取来啤酒,事实上是为大家争取到那种像在修缮自家的屋顶一般自在的感觉,所以他不喝酒,微笑却带着巨大的幸福;而蓝湾业主,也在通过视频的方式,告诉大家:在这里,海尽天是岸。

忙着活,或者忙着死。步履匆匆的人们也许应该偶尔驻足,跳出来看看自己的模样。我们终会知道,每个人的天性都是崇尚自由的,而蓝湾小镇,必定是恣意挥洒自由天性的乐土。

NO. 3|友谊

《肖申克》片中有着纯粹的男人间的友谊。瑞德和安迪的那种友谊置放在高墙之下,似乎比我们纷繁俗世中的友情来得更加干净。他们都是内敛的人,然而洞悉一切,心意契合。

我喜欢这种感情。所以在他们终于都抛下往事,相会在太平洋小岛的阳光沙滩之上的时候,我忍不住笑了。

而绿城·蓝湾小镇的业主之间,由于共同的爱好和追求,自建合唱团、自谱《蓝湾之歌》,已经走在了业主兴趣社群养成经验的前列。这样的情谊,是蓝湾小镇日益成熟的社群思维和品质生活所培育出来的,已经远超出普通的邻居情。

拥有这样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海天一色的美景,我们的人生,还有什么不畅快淋漓的呢?

附:欢迎点击下方原文链接,查看绿城·蓝湾小镇的官方微店,最低1000元可享蓝湾“海岛游”。

你怎么看?点击留言互动交流让更多人看到你的观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