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教会地产人的几件事儿
这部剧的营销真的让人叹为观止,堪称国内营销的范本。
本文来源:地产八卦女
记得2011年的时候,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刚从08年金融危机的大坑里爬出来,《延禧攻略》最近真是太火了。
前几天星子去拜访某一线房企的项目营销负责人,没想到她正窝在办公室看电视剧。她说这剧不一口气刷完有种百爪挠心的感觉,干啥都在想这个。甚至她也建议我看看并写写这部剧,毕竟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当我走出售楼部的时候看到几个销售员窝在不同的角落拿着iPhone X也在悄悄刷《延禧攻略》,甚至有个姑娘看到帅皇帝聂远还兴奋地握紧了小拳拳。
这部剧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播放量已经超过了50亿次,甚至微博、豆瓣热搜中10个起码有两个是延禧攻略相关的内容,据了解还要在香港TVB和台湾播出,而且火爆还在继续,毕竟这部70集的片子目前才播出到40多集。
我有个闺蜜,看很多人都在刷,抱着好奇的心态打开视频,没想到竟然一夜没睡,一发不可收拾的看了二十集,她甚至恨恨的说,看到脑袋都快炸了,可是就是停不下来!
如果你也没看过,我推荐你看不看至少可以关注一下,至少能让地产人学到很多东西。
首先,这部剧的营销真的让人叹为观止,堪称国内营销的范本。
要知道这部剧出自爱抄袭剧情、粗制滥造和夸张颜色风格的清宫偶像剧专业户钮钴禄氏·于正之手。于大妈最擅长干啥?碰瓷儿蹭热点,不过这部剧这回碰了把大的。
谈到宫斗剧巨制,前有周迅霍建华主演的《如懿传》号称投资三亿,筹拍到开机到杀青,各路环节精雕细琢地花了两年的时间,而且由于剧情画面等原因,《如懿传》迟迟无法过审。而这个时候于妈带着团队杀出来了,同样的乾隆年间宫斗剧题材,70集的《延禧攻略》从筹备到拍摄四个月杀青。
更有意思的是,《延禧攻略》和《如懿传》都以乾隆后宫的那点破事儿为主题,但两部片里的正反派是相反的。如懿传前前后后宣发已经搞了两年多,人物故事线都被扒了个底朝天,这下可好,先播出的《延禧攻略》占了个大便宜。
不仅如此,《延禧攻略》的宣发团队真是牛逼到家了:
他们不仅紧跟热点,还制造热点,把话题营销渗透到了方方面面。从传统门户到新闻客户端、论坛、贴吧再到微博微信知乎抖音,几乎无孔不入。关于这个,星子想说一句,地产营销应该向电影电视宣发和快消品营销学习。
《延禧攻略》刚播放到一半,微信上就有不少于100篇的10万+文章,登上微博热搜榜133次,TOP1就有14次。由各路解读和蹭热点带来的二次传播引发了更多人观看和讨论的热潮。
比如一个深夜女性情感鸡汤类大号会发《为什么秦岚演绎富察皇后翻红?成熟女人稳中求变》,;再比如针对儿童健康话题的公众号发文标题为《从《甄嬛传》到《延禧攻略》,宫斗剧里的太医还是那么不靠谱!》。
再想象下,如果其他大号借势会怎么写?
星子觉得,毒鸡汤咪蒙可能会这么写:《延禧攻略》:不是狠角色,你连片头曲都活不过。
卖货狂魔一条可能会这么写:抄袭、粗制滥造怎么了?他用四个月拍出巨制证明自己并生产了很多爆款!
地产界的青年斗士卢sir可能会这么写:这应该是十年来最值得地产人看的宫斗剧。
而靠一个人一篇文章干掉一个上市药企的兽爷可能会这么写:璎珞撩帝往事,天下就这样被野路子的女人带走。
此剧的宣发团队一定深度学习了清宫历史的方方面面,深度发掘出了剧中的卖点。而且,优秀的营销不是控制,而是引导和双向互动,润物细无声才是价值观感染营销的精髓所在。
无论你从什么渠道打开,都能看到《延禧攻略》,也能看到微博知乎各路KOL创造的各种小热点,甚至吸引到博物杂志、故宫淘宝、国家宝藏 等权威大V的翻牌,还能借势百家讲坛等多角度解读,至此乾隆、富察等历史人物流量引来更多人关注此剧。
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媒体,我们无时无刻不被海量的信息包围。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重叠交错,让我们的整个生活和工作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你在微信微博头条抖音刷到《延禧攻略》时,你可能意识不到你已经被营销了,而我们做房地产营销的,也应该学习这种互联网思维的话题性、渗透性和趣味性。把卖点解构后分化并通过不同的方式渠道散布出去,这也是地产营销在做的事情。
其次,地产人都在谈颠覆,真想颠覆别人,就要先颠覆自己。
这片子的制片人于正近两年遭遇了自己职业生涯的低谷。近两年,但凡与于正沾染的电视剧,未播先火是肯定的,但大部分都是黑红,而且每次都被人笑掉大牙。每一次有新的电视剧上线,于正抄袭事件便又会被再提一次。于正的名声,可以说是烂到彻底。
于大妈以前的古装剧以夸张颜色风格、剧情稀烂而著称,看到电视上高纯度高对比度亮瞎眼的古装电视剧,不用想就是于正拍的。
五彩斑斓得像是掉进了染缸:
这一次于妈终于不再因为服化而被人骂得狗血淋头了,甚至成了加分项。这次的《延禧攻略》片子一打开感觉就像是打了十层的柔光模糊,有一种五彩斑斓的黑的美感。
不是我说,现在很多开发商的广告设计审美都应该提升一下了,如果还停留在上世纪街边超市小传单的画面上,那么您和酒店门缝小卡片也没什么区别。
整体服化的冷色调看起来比较有质感,甚至被人称为是奢侈品里专用的高级优雅的莫兰迪色调,实际上制作团队请来了故宫的绣娘,参考了很多中国古代画作与服装。
小到一耳三钳、“小两把头”发型、绛唇妆,服化都参考了很多史实和传统文化。甚至剧中还加入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西,刺绣、缂丝、绒花、昆曲、打铁花等等,终于不被人吐槽脑残粗俗没文化了。
于妈绞尽脑汁给片子加上了很多文化的标签,放弃了原本的大红大绿风格,贡献出一道符合大众口味审美的产品,这一次他终于颠覆了自己。回到地产人,你一直在提颠覆自己,颠覆产品,颠覆行业,应该怎么做?
还有,这剧在道具和景观设计上也蛮有趣。
比如整体的家居风格可以是你新中式样板间的参考,和整体低饱和度的灰色调也能给室内设计一种高级感。
比如移步换景的月洞门设计,在剧中大量出现,属于中国古典花园设计的一种经典元素,这种景观,不仅为了空间上的区隔,还为了造景。如一幅画中画,极具光影层次。
如果有足够的层高,户型也支持,做新中式设计的时候借鉴一下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原本是个超级于正黑,毕竟这种拿无知当有趣拿糟粕糟蹋古文化的人太让人恶心了。
但是,当市场的风向开始转变的时候,曾经粗制滥造的代名词于妈都开始转变自己的创作态度,知道要从细节着手去打造一部正剧了。房企们,你们有什么理由不盖好房子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