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大问题
人格分裂了。每当事情进展顺利的时候,脑子里总是会跳出个声音,“让我们把它搞砸吧,来点破坏怎么样”,凡此种种。不知为什么,就好像有个心理阴暗的小人儿,见不得别人好,躲在黑暗中伺机破坏,真找,踪迹不见。鉴于此,生活中很难与人建立亲密无间的联系,内心好像是头豪猪,身上的刺太长,距离太近容易扎到对方,更可能反噬自己。
拖延症犯了。周末空闲时间可以无所事事,明明有必须要完成的事,却能在内心纠结心情复杂的焦虑中等到最后一秒,完全放弃不愿意,动手开干做不到,先迈左脚还是右脚,这样的问题也能思考半天。倾向于等待指令,缺少主动寻找方向的意识和动力,摊开手帐写下周计划,脑子里空空如也,不想动弹。
斯蒂芬金《写作这回事》,迫不及待想要看完的一本书。语言生动鲜活,“酗酒的人为自己辩护的劲头绝对不输于荷兰人拦海造田的决心”,“要求酗酒的人控制酒量,还不如让严重腹泻的人不要拉屎”。在谈到新手作家能否从写作课程和研讨班受益,以及如何看待写作时的打断和干扰,信手拈来的比喻让我忍俊不禁,“说到底是一颗沙砾落入蚌壳才长成了珍珠,而不是一群蚌开会讨论结果才长出了珍珠”。
就在这本书写到一半的时候,斯蒂芬金散步时遇到了严重的车祸,腿部多处粉碎性骨折,在康复训练阶段,他拼着命继续写,“我就像个老态龙钟的人小心翼翼曲曲折折地踩着一块又一块的湿石头过河一样,从一个单词摸到下一个”,再一次用类比展示了文字的魅力,形象瞬间立体,富有画面感。
在一流作家的书里,不经意会列举大量其他作家的书,你会惊叹于他们的阅读量,“我看书速度很慢,但通常我每年要看七八十本书,其中多半是小说”;叹服于他们对写作和阅读的热爱,“我读书并非为了学习写作;我读书是因为我就喜欢”,“最终写作是为了让读你书的人生活更丰富,也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写作,跟其他的艺术创作一样,是神奇的生命之水。这水免费,所以畅饮吧。干杯,再满上”。
真正的热爱。凭我那可怜的阅读量,想保持每天输出的节奏,确实勉强,“如果你乐在其中并且有这方面的天赋,那么我倡导的这种刻苦阅读和写作的模式——每天四到六个小时,天天如此——就不会显得太艰苦;事实上,很可能你已经在这么做了”。我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差不多是四到六个小时,看来我对手机的热爱非同凡响,睡前最后一件事,睡醒第一件事,都是检查手机信息。OMG。
以书中一句话作为结尾,“如果你是为了快乐而做事,你就可以永远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