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办公,其实就是个替代品而已

没有弃坑的第 7 篇文章

01

因为疫情还没结束,从上周开始,我们公司正式开启远程办公。

说实话,最近这段时间远程办公,比我想象中好太多,至少对我来说,我在家办公的效率,比在办公室办公的效率竟然高了不少。这是很难得的一点,当然我不知道其他同事如何。

2月10日开始,陆续有公司开启了远程办公模式。

比如字节跳动,他们官方公众号还发了一篇远程办公的分享。

估计谁也想不到,最终促成远程办公的,竟然是一次病毒传播。

02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

17年前非典,阿里巴巴一名员工被感染,全公司500多人被隔离,直接对正在高速发展的阿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那个时候,马云每天挨个给员工打电话,了解大家的健康状况。同时,还促成了全体员工在家办公。

就这样,阿里挺过来了。

也是那一次大危机,马云意识到电商的潜力,随后推出了淘宝,然后一点一点地,把淘宝变成现在这个规模。

同样相中电商的不止马云,还有刘强东。

非典的时候,刘强东还在北京卖光碟,压根儿没有想到做线上商城。2003年,北京通报了第一例非典病例,霎时间整个北京人心惶惶,没有人敢出门。

这时的刘强东愁坏了,因为他刚屯了一大批货,根本卖不出去呀。当时公司账面有两千多万资金,而北京非典爆发21天,就亏掉了800多万。

也就是说,他的公司很可能撑不过3个月。

在同事的建议下,刘强东决定开始在网上卖光碟,没想到试水之后,竟然发现效果不错。就这样,他靠着网上卖东西撑过了非典。也由此发现了商机,并在之后建立了京东商城。

淘宝和京东,由此成为中国电商两大巨头。

就这样,非典加速了电商时代的到来。

而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目之所及的最快变化是——远程办公,所以总有不少人觉得,远程办公是下一个时代的趋势。

甚至于,字节跳动也开始了远程办公方面的布局。

但是直到现在我都还在怀疑,远程办公可能就是个伪命题。

03

也是2003年的非典,海底捞经历了一次巨大的考验。

就像这次肺炎一样,当年海底捞也受到大冲击,因为海底捞一直做的线下业务,而且,他们的优势也在线下。

但那个时候,海底捞及时推出了外卖服务。

没想到外卖大受欢迎,救海底捞于水火之中,帮他们挺过了这一劫。

但是17年过去,外卖还是没有成为海底捞的主营业务,反而是去店里吃火锅的业务蓬勃起来,为什么?

一个很直接的原因是——吃火锅,吃的是“氛围感”,吃的是“快乐”。

在家吃火锅和在店里吃火锅,那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

火锅要多人才有感觉,即使你只有一个人去海底捞,也能在店里感受到跟大伙儿一起吃的快感;但是在家吃火锅,锅要自己洗,菜要自己洗,配料要自己调,可能还调的不好吃。

虽然可能外卖服务能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外卖解决不了氛围感。

原来吃火锅想吃的是快乐,但是当火锅成了外卖,怎么想都不觉得快乐。当然,如果像现在这样被关在家里,还是能吃到快乐的,但是这份快乐,始终比不上去海底捞吃火锅的快乐。

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质,这种特质是由一种形式去实现的,当这种形式改变了,就会让产品的独特性失活。

这也是我考虑远程办公的一个特点。

远程办公,究竟满足的是谁?

老板。

不,可能连老板也没办法满足。

试想一下疫情结束之后,老板还会选择让我们在家办公?大概率不会。约莫只会让我们下班或周末在家加班来远程办公。

非典的时候,阿里有一名员工感染,因此非典期间,阿里的500名员工被迫远程办公,但是非典过去了,阿里没有沿用远程办公的模式,为什么?诚然,有工具的问题,2003年的互联网发展远不如今天,工具也没有今天好使。

2020年,工具问题基本解决,但是远程办公真的完全替代线下办公吗?

这次在家干活,我唯一享受的是高效完成独立任务的快感,但是有不少人挣扎在沟通效率、协同效率的痛苦里面。

本来跟设计沟通需求,跑到他的座位,指手画脚那么一会儿,就可以讲清楚,但是线上,怎么讲讲不清。

头疼。

但是最难解决的,还是老板的信任的问题,说实话,坐在办公室都能划水的人,坐家里就能提高效率了?不要说老板不信,我都不信。

但我还是有点期待在线办公软件的发展,毕竟软件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的,我最期待的是,什么样的创意能解决信任问题,毕竟互联网处处是人才,也许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04

跟远程办公一样,还有不少人猜测有哪些行业会有大的变化。

第一个,健身器材。

知乎上有一个回答说,最近健身器材的订单激增。因为大家发现,免疫力是抵抗疫情最重要的防线,所以决定开始锻炼。但是去不了健身房啊,怎么办呢?买点器材在家练啊。

第二个,在线教育。

妈呀,每天看钉钉上热搜也是一种乐趣。

第一天,看成千上万的中小学生因为不满在家上网课,到App Store给了钉钉一次“聚集性差评”。

第二天,刚看到人民日报发博,不反对不支持不提倡学生在家上网课。

第三天,人民日报开始发起了网课的段子视频。

这大概是中国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初次尝试,得到了异常欢乐的效果,学习效果尚未可知。

第三个,在线医疗。

这个不难想到,因为这次疫情,大家才发现我们的医学常识如此之少,防犯措施也远远不够。而且这次疫情是非常好的一次医学科普,有助于大家对医疗行业的了解。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这个行业会备受关注。

除此之外,还有生鲜外卖,物流等,都会受到关注。

但是问题来了,这些疫情期间的需求,到底“疫情需求”还是真实需求?疫情过去,需求还真实存在吗?

比如健身器材,我绝对相信,少有人能坚持使用,不然健身房都要倒闭了;比如在线教育,我相信这几天老师和学生都慢慢习惯了网课模式,但是老师会相信网课的学习效果吗?说实话,我不信,现在教育效果从高到低排序:线下课程>线上训练营>在线课程。

现在的线上授课模式,介于训练营和单线网课之间。

学习效果,有大量的机构做过验证,事实证明,线上的效果,始终没有线下的效果好。

在线教育,其实只是一个“替代品”。

至于在线医疗,我很难想象,怎么在线问诊?如果要拍片、验血,还是得到医院。不过有一个可以期待的是,“上门看病”。不过,短期内可能都没办法实现了,医疗资源太紧缺。

我相信生鲜外卖、物流这些行业会继续蓬勃发展,但是呢,这些行业本来就存在,是疫情放大了它们的作用。

如果真要说疫情改变了哪个行业,我不相信。

就算是17年前的非典,也没有真正地改变哪个行业。电商时代,确实跟非典有关,但是即使没有非典,电商时代也一样会来,只是时间长短罢了。

05

所以说啊,有些东西千万不能细想。

因为一旦细想,就会发现装不了逼了。

每个人都在猜疫情会改变哪个行业,中国会迎来什么新时代,但是如果要让这些人仔细说说,为什么疫情能推动时代发展,他们又说不出个啥来。

最后只能得出一个结论,疫情好像没带来什么改变。

这不就打脸了吗。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假装什么都不知道,继续猜行业变化。就像哥德巴赫猜想,一直没有被证实,也牛逼了好几百年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