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喜欢讲道理的人,后来怎么了?
近日,注册了悟空问答,兴趣认证选择的领域是教育。对于今日头条始终不大感冒,利用算法洞悉用户喜好,精准投放令人沉迷的内容。那我为什么还要看头条呢?
群里闲聊时,有朋友说起,微信公众号对新手并不友好,流量几乎都在头部大号那里,小号几乎没有活动空间。你写篇文章发出去,即使在朋友圈分享,发到几个群,阅读量只有几十,这是日益增长的虚荣心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流量分布之间的矛盾。
同样的,随便在悟空问答里回答问题,瞬间就有不少访问量,应该是机器的自动访问,大概率如此。即使你清楚数据有水分,但是起到了及时反馈的作用,你会忍不住关注数据的变化,甚至一天刷新很多次。
兴趣认证的条件是30天之内完成4条优质问答,否则认证取消,接下来30天内不能再申请。我注册以后觉得麻烦,很快卸载了头条君。过了半月再次闲聊,有位朋友提起她计划专注育儿领域,兴趣认证刚刚通过,很开心的样子,看起来并不困难,我也想尝试尝试。假期三天回答了几条提问,结果还好,有两条通过优质问答条件。距离结束还有10天,再给出两条优质问答应该不难。
不过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喜欢讲道理,无一例外,所有的问题我都在讲道理。你应该这样做,你应该那样做,脑子里的本能反应,固有的思维习惯。难道说这是职业病吗?毕竟我的工作是老师,老师最喜欢讲道理。
据身边人提醒,我往往有一种好为人师的习惯,这种说法也许并不全面,至少有时候会给人这样的感觉。
有一次参加培训,课堂分组练习说服技巧。题目是如何在3分钟说服他人认可夜跑是好的运动方式,我努力分析利弊讲道理,搭档却无动于衷,不管你怎么说,她都能找到可反驳的点,最终,说服宣告失败。
生活中,爱人经常忍不住抗议:“你不要动不动就说教,这样让人无法接受”,我自己意识不到是在说教,反而我觉得是真诚的交流。也许是某种表达方式,给对方造成居高临下的感觉。
讲道理有时事倍功半,你累得要死,别人烦得要死。
久在鲍鱼之肆,不闻其臭也。让一个人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不说完全不可能,也是很难的事情。反思就是这样的工具,批判性思考的出发点不是思考别人是否错了,而是指向自己,我这样的想法做法是否错了,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关于回答问题,你有没有考虑什么样的答案受人欢迎。除了讲道理以外,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让人记住你的答案,并且认同你的答案呢?假如你是提问者,你又希望看到什么样的答案。
教育别人,千万别让他们意识到。人们更认同自己得出的结论,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不喜欢被说服。你只需要讲一个故事,隐含的道理无须多说,留出自由思考的空间,自发生成想法,而非外界灌输。
没有人喜欢听道理,所有人都喜欢听故事。
1968年4月4日,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老师为了给三年级的小朋友解释什么叫种族歧视,想了一个办法。她告诉学生,蓝眼珠的学生比褐眼珠的学生优秀,应该坐在教室前面。为了区分,褐眼珠的学生还要戴一条围巾。很快,两种学生不在一起玩了。蓝眼珠的学生看褐眼珠的学生时,带着一种瞧不起的眼神。隔天,她宣布搞错了,其实褐眼珠的学生才是优秀的,要颠倒过来。结果,褐眼珠的学生高兴的要命,把围巾扯下来,丢在蓝眼珠学生头上。这下蓝眼珠的学生坠入地狱,很多学生哭了起来。后来,老师告诉大家,蓝眼珠和褐眼珠没有区别,只是一个实验,目的就是让大家了解什么叫歧视,以及歧视如何造成仇恨的。十五年后,电视采访了当年的学生,他们还清楚的记得种族实验课带给他们的震撼和启示。
时过境迁,让人记住的往往都是故事。
道理虽好,不要上瘾。试着讲个轻松的小故事,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