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世间有两种人命苦,也有两种人有福

王阳明是中国五百年来第一等的大人物,他不仅是哲学家,同时还是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而且王阳明还精通诗词歌赋。很难想象,一个人在钻研哲学、精研书画、教育子弟的同时,竟还能有条不紊地带兵打仗,治国理政。可以说,王阳明真的算得上是一个时代的传奇人物,他只要想做什么,几乎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

另外王阳明还是心学大家,他认为:寻得自知之明本身就是一种修行。所以无论我们是忙碌还是清闲,不断地自我省察都是非常重要的。王阳明提出,世间有两种人命最苦,有两种人最有福。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自己是否是其中之一,若有则改之,若无则加勉。

1、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命最苦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而自重,就是一种自知之明。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卑不亢,才不会得意忘形,贻笑大方,又或是妄自菲薄,自轻自贱。

蚂蚁缘槐夸大国,撼树谈何易?得意忘形、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也只能在夸下海口的那一刻神气一时,等到真碰到困难险阻时,他们也只会因为过度的自负自傲而输得很惨。越是能力不足的人,越是喜欢用高估自己来获得一点可怜的自尊。而层次越高、学识越丰富的人,越有自知之明,因为他们学到越多,就越知道世界之大,不可知全貌。

所以说,做人有自知之明,做事才能量力而行,达到最好的结局。另外,做人还需自畏,即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含有敬畏之心。

不知自畏者,为人处世也没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做事不知轻重,那就非常容易招灾惹祸。可善恶到头终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常怀敬畏之心,说话有分寸,做事有底线,这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王阳明曾说:“君子之所谓敬畏者,非有所恐惧忧患之谓也,乃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之谓耳”。

这里王阳明之意,君子之所谓“敬畏”,并不是《大学》所说的“有所恐惧”“有所忧虑”;而是《中庸》所说的“戒慎不睹,恐惧不闻”。换言之,敬畏亦就是慎独的意思,即在独处中也能保持谨慎不苟,所做之事也必须让自己问心无愧。

没有自知之明和敬畏之心的人,很容易在自己的人生路途中迷路,更容易行差踏错,误入歧途,更容易被自己的狂妄和邪念吞噬,毁掉自己身上的福气,最终只落个命苦的结局

2、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最有福

王阳明认为:自满又自以为是的人,人缘都好不到哪里去,甚至连他们最亲的父母、兄弟姐妹、夫妻都会疏离。一个有天赋,有才能的人,如果高傲自大而不知要活到老学到老,那他最终还是会江郎才尽,一事无成。自以为是的人容易止步不前,因为他们早已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反而是谦虚的人容易取得进步,突破自我。这就是谦虚的力量。

满招损,谦受益。正所谓谦虚纳百福,谦虚的人,总是更能吸引福气。他们心胸开阔,待人和蔼,就算是才华横溢也不会自负炫耀,反而更加谨慎和气,不动声色地积蓄力量。身处顺境而不骄傲,身处逆境而不绝望。这样的人,福泽很深。

谦者待人也是十分亲和有礼的,对待别人给出的建议也是进行感激和思考的,这样的人才更容易遇到自己的贵人,得到喜爱和帮助。

他们不仅自己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也知道尊重别人,这样谦虚不自满、稳重而不自以为是的人,自然会受人敬佩,也就总能遇到贵人了。所以说,谦虚的人,好运和好人都会被他们吸引而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