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看过什么书|阅读能力会退化吗

80后作家蒋方舟在一次节目中说到:阅读能力是会退化的,我妈现在都不看书,看一页书给她一百元钱她也不看。

蒋方舟的妈妈可不是一般没文化的妇人,是她一手培养打造了蒋方舟这位天才少女,培养了她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让她12岁就可以靠写作给家里赚钱,收入超过了父母。

但蒋方舟说妈妈已经不看书了。

这不是个案。

我的阅读习惯受父亲影响,这大概是我能得到的最好的家族财富。印象中的父亲总是手不释卷,他并未要求我们喜欢阅读,他只是自己喜欢,就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们,孩子总是喜欢模仿的,我学着父亲看书,而且看他的大人书,从小就是“成年人阅读”,长大后我们是父女关系也是书友,每次通电话或回家陪父亲散步,我们会聊最近读过的书,他自己会买书,我也会买书寄回去给他看,我以为这样的状态会一直持续,但我错了。

父亲现在基本不看书了,我看到好的书,觉得他会喜欢的书,第一时间寄回去,等我偶尔回家时看到,那些书还是新的,没有翻动,有的被用来垫东西。父亲已经不看书了。

他现在喜欢玩手机,我给他买了平板后,他住院的时候也喜欢看平板,而不是带书去医院给他看。一开始他说,年纪大了眼睛不好,看得费力。给他配了老花眼镜,他最后直接说,就是看不进去了,不想看书。

父亲以前去别人家做客,有时回来会跟我们说,这户人家里连个带字的纸都没有,连本杂志都没有,一家人不看书,边说边摇头,现在,父亲成了他自己从前批评不屑的那种人。

我的一位老师,我曾经给他寄过书,他也很直接跟我说,年纪大了,不太想看书,还是看手机比较轻松。

我跟身边一位60后朋友聊起这些,她弱弱地说,我现在也不大爱看书了。

我很吃惊,难道这是普遍现象?人的阅读能力真的会退化?我将来也会如此吗?成为一个“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言语无味”的人?

微信开了视频号,我是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人,看了一些视频号后也尝试开了一期,很多感慨:

视频号要求内容一般在一分钟左右,所以必须精确估算时间和内容,这就需要有金句和爆点,有吸睛的标题,但不要求有严谨的论证和翔实的论据,不需要铺垫,偶尔为之就像写写打油诗是可以的,但如果长期制作和观看这样的内容,会对人们的心智有何影响?

人们逐渐放弃阅读长篇,从而也失去理解和创作长篇巨制的兴趣和能力,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身边同事朋友都在看唐浩明的长篇《曾国藩》,大家热烈讨论,现在唐浩明也不写了,采访时他说现在还有人看长篇小说吗?

短视频,一个想看,一个要迎合,否则就没人关注,没有流量,“如叫喊于无人的荒野之中”,而荒凉,荒寒,除了作家们喜欢,除了张爱玲那样的作家喜欢,除了范宽那样的画家喜欢,大众是不喜欢的。

所以一个人如果主动去制作、观看并且沉迷、习惯这样的一分钟视频,连续跳动的画面,长此以往,我们的大脑会被塑造成什么模样?

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被格式化为瞬间的碎片思维,而这种思维会进而影响到我们对生活的方方面面,会快餐化生活中需要沉潜需要等候需要耐住寂寞的很多事情,浅薄化话题化很多需要深沉表达的题材,比如理想,比如情感。

我们小时候还有过阅读长篇小说的体验,现在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就伴随着抖音快手视屏号,这些碎片思维将来会如何影响他们成年以后的人生?而每天有那么多人在短视频中消磨时间,又会怎样影响整个社会的心智模式?人们是不是会变得更没耐心?更不会体验、捕捉、表达层次更丰富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

比如标签化污名化一个人,绿茶直男玛丽苏,霸道总裁工具人,白富美高富帅,走上巅峰人生赢家,这样的表达非常简单粗暴不用动脑子,但也忽略甚至否定了人性的多变和人格的稳定性、复杂性,会漫画化外在的环境和人物,这一切,都会在现在和未来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我不反对抖音快手视频号,我自己也看也用也注册,好玩有趣的我也转发,但我想人们要对此保持觉察,保持警惕,享受的时候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可以看短视频,但同时每周或每月要看一部长剧,至少2-3小时的那种;

可以看微信号文章,但同时每周或每天要看一篇长文,至少5000字以上的那种,要看一本有点厚度的书,300-500页以上的那种;

可以讲段子,聊聊金句爆款,但同时要保持随时能写500-2000字以上文字的能力和习惯......

不要笑,我见过朋友为了凑500字用户评价优惠5元打折券憋不出来的样子,我也在这些年逐渐把从前对学员要求的“教练日记”500字减到了300字,因为大多数人写不了那么多,500字对他们已经是挑战,300字甚至有人都凑不够,勉强写个100字已经很好,这样的书写能力,可以推导想像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不是没读过书的人,都受过教育,只是毕业后就不再有意识地锻炼这方面能力,觉得随着走出学校大门进入社会,读书学习这事就已经告一段落了。

毕业后还每年坚持看书学习的人,我说的不是那种因为工作而被动参加岗位技能培训,而是自觉养成看一些跟工作无关的“闲书”,学一些不那么实用不能马上变现的技能的人,这样的人,整个社会人群中,保守估计大概不到10%。

现在人喜欢讲养生,各种保健品总是能屡屡让老年人心甘情愿打开钱包,但很少有人愿意去思考养老先养脑,养生先养心,人老了以后最先退化的其实不是器官,是脑子,是不再对自己有要求,奇怪的是这样反而老得快,皮相衰老是人力所无能为力的,否则古代的皇帝都可以驻颜有术再活五百年了,而人们却喜欢把大量金钱时间精力耗在一个明显无用的事情上,反而阅读这种成本最低的养老方式,人们不愿去思考。

其实很多保持终身阅读习惯的人都很长寿,他们的阅读能力并没随着年龄而退化,喜欢阅读的人长寿的例子太多,他们过着清静而丰富的晚年生活,比如百岁老人杨绛,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100岁时还在写文章,很像那些百岁时还能下田或者上山劳作的老人。

喜欢阅读的老人,用书籍延伸了自己已经不能再亲自去外面看世界的身体,用阅读体验了更多人的生命,借助于阅读,他们的体验丰厚,用一辈子活出了几辈子的生命体验,直到生命终点依旧耳聪目明。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脑子越用越灵光,越不用越容易痴呆,世上哪里有什么天才和大师,只有终身不懈怠,终身不放弃对世界的好奇,对自我的探索,对宇宙的思考,这些,是谁也拿不走,而且会不离不弃陪你一生的,人之为人,不正因为此吗?朝闻道,夕死可矣。长时间专注地观察、思考、记录、加工素材并创作精神产品影响更多人,不是人类努力进化的独有的能力吗?

所以不是阅读能力退化了,是人自愿退化了,愚民已经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是人们选择自愚,而且很开心地自愚,自动放弃了思考和创作,放弃了人类努力进化而来的独有的阅读能力,这样的事情如果不是个案而是现象,将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未来?

所以,请问你最近看过什么书?

我最近在看《左传》,很有意思,是写给天子读的书。古人说自己有什么癖好的时候,有人说自己有《左传》癖,确实很容易上瘾,希望你也能有这种癖好,因为有读书癖,让自己可以对抗退化。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