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除了性,还在想什么?心理学家的答案令人羞愧

Oxford University的学者赛莫夫以其书名略有猎奇的著作《男人除了性,还在想什么》而闻名于世。也许众多读者在看到书名时都会感到有些忍俊不禁:书名如此直白,会写些什么内容呢?

对于这些种种想法,质疑也好,支持也好,反对也好,作者赛莫夫都付之一笑。他认为许多人试图说明他书名的想法是不合理的,有的人会花大力气去论证他的书名是错的。

但是不管受到怎么样的质疑,最终这本作品为赛莫夫带来了许多话题度,书的销量也一路飙升。

令人咋舌的是,这本受到如此大争议的作品,除了设计精美的封面之外,书本当中两百多页的正文内容居然是一沓白纸。

这让许多书的读者感到诧异——书中没有任何内容,所以不管支持也好、想反驳也好,都无从下手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赛莫夫此举还有一个隐含的意思,那就是男人的大脑当中,除了性之外,就真的如书本内容一般,空空如也了。

但是让我们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男性真的如同赛莫夫所言,满脑子都只有性吗?

性冲动以及力比

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对人的性本能颇有研究,他认为性冲动是伴随人的出生,与生俱来的,同时在对个体性格的决定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

而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冲动进行了量化,他称之为“力比多”,并且将其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

唇欲期(1岁之前)

这一时期的个体尚为婴儿,此时的性冲动源于类似吮吸乳头时的感觉,所以被称为唇欲期。并且当其成年之后,啃手、抽烟、啃笔头等行为也都是这种性冲动的延伸。

肛欲期(1岁-3岁)

此时的个体对自我与他者间存在的差异并不清晰,所以会对自己的排泄物产生极大的兴趣。

性器官期(3岁-6岁)

在这一阶段,个体已经具备一些自主意识,会留意到两性之间的区别。而这种区别集中于性器官的差别,同时也是一些儿童形成某些性癖的滥觞。

平静期(10岁左右)

在经历了性器官期,并且还尚未到达青春期之前,个体对于与性相关的各种事物会经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对性相对不是太敏感。

男女青春期(11岁、13岁)

此时的个体处于一种生理及心理的双重发育过程之中,女性由于发育早于男性,所以青春期也来得早一些。此时个体的外在表现为叛逆、暴躁、不会愿意被长辈及老师教导,产生一些麻烦。

所以根据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我们可以得知,个体在一生的发展当中,都会经历不同阶段的性冲动。但这种力量并非任何时候都会让人去做两性之间的事情,也会作为一种驱使人类进步的力量而存在。

所以简而言之,“性”并非只代表两性之间为了得到快感而产生的行为,也代表一种个体为了追求心中所想而做出的行为。

总管人的一生,几乎每个阶段的发展都离不开性冲动的驱动:即使是不谙世事的婴儿时期,即使是充满“火药味”的青春期,都不例外。

诚然,性冲动自然也代表那种与性行为有关的心理,会让人心猿意马、想入非非。弗洛伊德认为,这种想法的存在是合理的。

但是个体一定要加以控制,因为过度的性相关的幻想会导致人的身心双重伤害,甚至影响人的正常生活,是十分不利的。

适当的幻想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想象力,让人在工作和学习当中创造出更大的能量。最常见的例子就是音乐家和艺术家,他们的作品离不开天马行空的想象。

在弗洛伊德看来,生与死都是人的本能,性也是是一种人类的本能。人自然十分具有求生欲,但是当人口膨胀到一定程度时,战乱、灾祸也会反映人类“求死”的本能。

此外,根据科学研究,除了男性之外,女性同样也会存在性冲动,只不过是出于名声及两性之间的差异,基本不会表现出来而已。

对于人们来说,应该正视这一点。人生在世,“食色性也”。应该将冲动积极的一面加以利用。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chütze, R. (2016). Re‐thinking over‐thinking pain: What can metacognition add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pain catastrophising? Clinical Psychologist, 20(3), 147–15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