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易起雾霾,“一天不跑就难受”的你咋办?
“ 应对不同的天气条件,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一天不跑就难受”的人,恐怕大有人在。
早些年,我自己也有这个症状。被人这样介绍的时候,甚至还有小小窃喜——自己暗中把这跟“自律”攀上关系,并以为是一种好的品德。
很多人所说的自律,就是一直在做“取”而不是“舍”的动作。“一天不跑就难受”,天上下刀子也要去跑,这其实是“取”的态度,谈不上自律。当可以“取”(适合跑)的时候,刻苦耐劳地取(跑),不能取的时候,果断地放弃,这才是自律。
所以,生活中,我几乎从来不用“自律”一词来形容他人,或者形容自己。
一、又到易起雾霾的季节
今年北京大半年的天气基本上都是优良级别的,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无可否认,冬季也是雾霾的多发季节。以昨天为例,直到阳光最猛烈的午后,远看天空还是这个景色。
而手机上的软件提示的天气,是这样的:
这当然也是晴天。如果做个对比,刚入秋的时候,是这样子的。
其实,一年里有那么几天天气不佳,丝毫不奇怪。要是永远是晴空万里,一尘不染,也不叫生活了。
关键是,人要顺应自然。在不佳的天气里,如何保持自己的锻炼。
二、跑步未遂时,可以练室内项目
本来嘛,即使对于专业跑步的人来说,也不能所有运动时间都在跑步,而是需要用一定的时间练力量,这是基本常识。当天气不良时,不仅在家里练练力量,正当其时。甚至,在家里练有氧,用来代替跑步,保持有氧能力,也能收获良好的效果。
以周末的一场午后有氧训练为例。
这是一场一个小时的室内有氧训练,其消耗强度,稍稍低于同时间的一场燃脂跑的消耗,基本在一个等级。
但是就训练所达到的健身效果,则比一场单纯的燃脂跑更全面,因为这些动作有:
开合跳,与慢跑很类似了;
波比;
深蹲起对侧肘膝相触;
平板,侧平板;
卷腹;
自行车式卷腹;
俯卧撑、蜘蛛花式俯卧撑;
等等……
用这样得来的有氧效果,在全面性上,比一场燃脂跑更好。
“一天不跑就难受”,更多地是一种成瘾,如果从提高身体机能、促进全面健康来说,并不具备实质性的意义。
三、年过35,不可忽视肌肉训练模式
抗阻性训练有助于延缓骨质酥松的进程,这个是人人皆知的常识。
请注意,我喜欢用“延缓某种进程”的表述法,很多人喜欢用“逆转”性的语言。
譬如,之前说过的“喝醋可以'软化’血管”的谎言,就是“逆转性”的典型代表。
人只要一出生,血管一定毫不回头地走在随着使用而逐渐老化的大道上,没有可能回头。某些饮食和运动,只是延缓老化,而不是逆转性的“软化”。
同样,我们说抗阻性训练延缓骨质酥松的进程,而不是说,它能够使酥松了的骨质逆转成越来越坚韧。
正因为我们的一切努力,都只是延缓衰老和老化,所以,这种在日常就应该重视的运动,才显得那么重要。
很多人不喜欢做这些训练,一是不屑做,二是做不来。
我本人很享受奔跑中有力而均匀的步伐所带来的快感,其中中度跑——保持储备心率3区左右的1小时跑,最令我有愉悦感,这也是对心血管最有效的训练区域。它既有足够的强度,也能保持可控的呼吸,同时稍稍急促,这时候,愉悦感非常强大。
同样,我也享受身体一次次在肌肉支撑下变换姿势时,对自己的身体拥有掌控能力所带来的快感。
有的人对做力量不屑一顾,我说,你做十个俯卧撑看看。
对方轻松地把俯卧撑做了。
我说,你做个“蜘蛛侠俯卧撑”看看——这个词不是我杜撰,是训练课表里的正规名称。
动作是:当做俯卧撑身体贴近地面时,保持身体贴近地面的状态,抬起其中一条腿,让膝盖去触碰同侧的肘,左右互换。
可能就做不下来。
诸如此类的动作例子可以举出很多:俯卧撑可以,连续10个波比?平板可以,侧身平板能支持多久?深蹲跳起可以,深蹲起立对侧肘膝触碰?问安式前弯腰可以,单腿支撑,身体成T字的单腿单臂伸展(上图中4)?……
虽然这些也是非常简单的动作,但是对身体却有着非常好的训练效果。
有了这些习惯,还需要担心天气不好的时候,发愁如何才能跑出去的问题吗?
四、实在要外跑,不能沿用夏天模式
我非常喜欢呆在户外,只要天气好,我一定会做户外运动,无论是跑步,还是骑行,总之,尽量要出去。
但是,也不能沿用夏天的模式了。
夏天手表的闹铃(震动),设置在日出时间前的半小时。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佳明跑表都支持这个功能,以每日日出时间为基准,来设置闹铃,日出时间其实每天都会微小变化的,这个时间也会随着日出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夏天的时候,夏至日附近4:40左右日出,这样4:10左右就起床了。
冬天的日出比夏天晚了2个小时。而冬天的晨曦(就是俗称“天蒙蒙亮”),也在6点以后了。
冬天设置在日出时间前一刻钟闹铃,在起床后准备早餐的同时,做基本的“激活身体”活动。
夏天基本可以起床穿上短衫就跑出去,冬天就不合适了。
夏天5点不到就开始的晨跑,6点刚过就结束——那是为了避开毒日,到冬天改成了午间、午后跑——为了晒太阳。
如果人缺乏光合作用,就会很难获得维生素D,这样就会影响钙质吸收,摄入多少钙元素都没有用。
这也是医生总是建议老人孩子多晒太阳的原因,背后的逻辑是为了加强钙质吸收。
年轻人总以为这件事情只跟老人孩子有关,殊不知,35岁以后,就走在钙质下降的通道里了。
又何况,据说钙质缺乏,还对睡眠有不小的影响。年轻人敢说睡眠都好着吗?
说到这里,不论你处在哪一个年龄层,利用好午后的暖阳,来最终促进钙质的吸收,还是一个小问题吗?
五、冬天户外运动要穿戴好
关于冬天户外穿戴的问题,太多人写过了,本号也写过好几篇。本不想赘述的。但是考虑到话题已经到此了,而且未必所有人都有搜索、翻阅的习惯,就顺手写上几句。
冬天户外跑步,常规的穿衣原则有:
1、贴身层必须是速干材料。根据我的切身体会,这一层必须是紧身的,才能确保身体在出汗时,体感是干燥的。
2、中间层透气抓绒。
3、外层挡风保暖。究竟这一层是否可以采取羽绒,观点不大一致。当然最好是透气加防风。但是这样很难。在传统上,透气就是内外对流,而防风恰好就是阻断对流。要一个材料同时既能对流,又不能对流,这不是太为难了吗?
(谨以此图,致敬陈佩斯朱时茂两位前辈及他们的经典名作。)
随着科技发展,据说有的材料可以做到。
反对外层用羽绒的观点,就建筑在“羽绒不透气”这一点上。
我个人体验,不透气就一定意味着保暖,这是羽绒服存在的前提。
运动时,身体的出汗,水汽从贴身层,到中间抓绒层,到达外层(羽绒薄外套)的衬里,再也出不去了。所以运动后,脱下外层羽绒衫,里面总是湿漉漉的,甚至还能流水。
我实际试验,如果中间和里层穿着得当,2小时之内,羽绒背心之类的,是合适的。纵然里层的确凝结水汽,但对于短时间的运动,并无让中层湿透的嫌疑,不影响跑动过程中身体感觉干爽,和中层保持干爽。即使中层紧挨着外层羽绒背心的潮湿的内层,但抓绒本身也不大容易沾水。
如果时间过长,我没有试过,不知道。
所以,我冬天在外层经常穿羽绒背心,但记得要勤洗。
4、如需要加穿,则以洋葱式层层穿着为原则,方便穿脱,不适宜某一层特别厚。
这样基本上身上的穿戴就解决了。
其他容易被忽略的还有几条:
1、帽子是必须的。
随着温度降低,从头上散发的热量,占总热量消耗的比例越来越高。到零下15度时,头上散发的热量占总散热的比达到80%左右。所以,无论你是头发稠密如狗皮帽子,还是光头铮亮如灯泡,冬天户外运动戴帽子,是正常人的作为-----如果不戴,那就是你不正常了。
这顶线帽是我在冬天最爱戴的,别看它外面是毛线状,里面是抓绒速干,出汗后基本上感觉不到潮湿。
2、线手套。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线”手套,而不是皮手套,羽绒手套?
因为运动容易导致鼻涕多,冬天尤甚。这个时候线手套是最好的擦鼻涕工具,因为它容易擦干净(不擦干净容易鼻子结冰),而且它非常容易清洗。皮手套,羽绒手套,在这里都起不到相同的作用。别看它薄薄的一层,根据常识,任何紧贴皮肤的薄薄一层织物,都有很好的保暖性。
3、围脖。当然不适合西装大衣的围脖,而是运动围脖。这种有着良好弹性的小工具,可以拉起来挡住口鼻。就这么一个小小道具,就可以把吸入呼吸道里的极寒空气,给做个过滤,使寒冷程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