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慎吾讲妇人杂病脉证治第二十二

妇人杂病脉证治第二十二

385.热入血室之一
【原文】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讲义】
本节解见《伤寒论》153节。

386.热入血室之二
【原文】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讲义】
本节解见《伤寒论》154节。

387.热入血室之三
【原文】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讲义】
本节解见《伤寒论》152节。

388、热入血室之四
【原文】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然汗出者愈。
【讲义】
本节解见《伤寒论》226节。

389.半夏厚朴汤证
【原文】
妇人咽中如有炙衡,半夏厚朴汤主之。
【讲义】
咽中有痰涎,如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今谓梅核气者,此也。此病得于七情气郁涎凝,故用半夏、生姜、厚朴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但此证男子亦有之,或为噎膈之渐,即神经性食管痉挛,多并发于各种神经官能症。

【方剂】
半夏厚朴汤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按:本方为气剂之祖方。肠水用吴萸、橘皮等汤不利者,本方妙

390.甘麦大枣汤证
【原文】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讲义】
脏燥多由子宫血虚,受风化热,但男子亦有之,类今之歇斯底里病。其症状甚杂,发止无定,似癫痫而实非。现代医学尚无特效药物,惟使病人安静,精神上不受刺激,预防发作耳。
【方剂】
甘麦大枣汤
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按:本方治小儿夜啼有速效,又用于痫证。

391.小青龙汤及泻心汤证

【原文】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讲义】
吐涎沫,上焦寒也,不与温药而反下之,则寒入而成痞,如伤寒下早之例。然虽痞而仍吐涎沫,是上寒未已,不可治痞,当先治其上寒后治其痞,亦如伤寒,表解乃可攻痞之例也。

392.血气病总论
【原文】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
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慘,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讲义】
血遇冷气而不行,则经水断绝,然有微甚上下之不同。自首至积结胞门为总冒,言病之成,皆因身体有弱点,于是受寒冷而凝积,或神经脏器之作用结滞,遂生诸病。若积结胞门,即为妇科诸病。胞门盖指子宫口也。寒伤经络至形体损分为第二段,言因虚积冷结气,而病在上部者。在中盘结至肌若鱼鳞为第三段,言因虚积冷结气,而病有寒热在中部者。时着男子,非止女身二句,总括上二段,谓上部中部之病,男子亦有之。唯下部胞门之病,为妇女所独有。以下专言妇女病。气街两穴
名气冲,在左右腹鼠蹊上一寸。奄忽悬冒四句,即脏燥一类疾病。按:带下谓带脉以下之病,即经血病,非今之赤白带下病也。

393.温经汤证
【原文】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讲义】
本方为调经止血之剂,病下利或系病下血之误。带下言妇人杂病,但本方治赤白带下亦验。其主腹病崩漏,略似胶艾汤。唯有口唇干燥等上部虚热之证,其挛急疼痛,又略似当归芍药散。唯无水气之变,且有下寒之象也。
【方剂】
温经汤
吴茱萸三两,当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去心)、生姜、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去心)
上十二味
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按:本方以腹门虚寒为目的。凡妇人血室虚弱,月水不调,腰冷腹痛,头疼下血,有种种虚寒证也。不必拘于年龄,腹中无块者用之。若腹中有块,则属桂枝茯苓丸及桃核承气汤证也。又此方用人参、吴茱萸、生姜、半夏,为有呕逆胃病。凡妇人下焦寒,腹痛经不调者,多兼胃寒证。

394.土瓜根散证
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上瓜根散主之。
【讲义】
经水不利,及一月再见者,虽有不同,皆冲任瘀血之病也。土瓜根者,能通月水,消瘀血,生津液,津生则化血矣。芍药主邪气腹痛,除血痹;桂枝通血脉,引阳气;虫破血积,以消行之。
【方剂】
土瓜根散
土瓜根、芍药、桂枝、廒虫各三分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本方可治阴癫,及男子阴囊肿大。抵当汤治凝结不动之瘀血。
本方治瘀未至凝结,故可治带下。

395.旋覆花汤证
【原文】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日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

【讲义】
本节解见虚劳篇。
【方剂】
旋覆花汤
旋覆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按:旋覆花,行水下气,于半产漏下之虚寒证,似未尽洽。葱在本草,虽有止衄血、下血之文,究是开散之药。新绛治恶疮疔肿,疗血崩金疮出血。以本方治上证,无有是处,未敢妄释,留以待证。

396.胶姜汤证
【原文】
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
【讲义】
陷经病名,有漏下证,下而不止之谓。黑是因寒而色瘀也,本方未见。林亿谓或系胶艾汤,似可取用。按:丹溪谓血色淡为寒,紫为热黑为热极,未可尽括,本节即其例也。

397.大黄甘遂汤证
【原文】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讲义】

敦音对,盘以盛血,敦以盛食,见《周礼》,盖古器也。言少腹高起,小便难,是不独病血。不渴,知非上焦气不化。生后即产后。产后得此,乃水血并结,病属下焦也,故以大黄下血,甘遂逐水,加阿胶者,去瘀浊而兼安养也。

【方剂】
大黄甘遂汤
大黄四两,甘遂二两,阿胶二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按:本方与抵当汤皆主少腹,抵当汤证硬满而小便自利,本方证少腹膨满而不甚硬,且小便微难,由此可分瘀血与水血结滞之不同。又治小便癃闭

398.抵当汤证

【原文】
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
【讲义】
抵当汤证,为少腹结痛,大便黑,小便利,发狂,善忘,寒热等证。今据经水不利,即用此方,虽未尽合,要知经水不利者,其中当亦有抵当汤一类之证也。

按:本方去大黄,加地黄,名通经丸,可疗干血劳证。

399.矾石丸证
【原文】
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讲义】
脏即子宫。坚癖不止,盖子宫有干血不散也。白物即白带,此子宫内膜及阴道之炎症影响经水。本方为外治法。
【方剂】
矾石丸
矾石三分(烧),杏仁一分。
上二味
末之,炼蜜和丸,枣核大,内脏中,剧者再内之。

本方可治阴中生疮,可先用蛇床子、楮木皮、矾石各等分,加五倍子少许,煎洗后内药为佳。

400、红蓝花酒证
【原文】
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讲义】
本节以次三节,皆以一方统治若干病,而证候不详,当非经文。
六十二种风,属神经系统病。尤氏云:血行风自息者。神经调整,诸病霍然矣。红蓝花即红花,通经药,味苦辛,性温,破血,能活血消肿止痛,得酒尤良。此味始见于宋《开宝本草》。
【方剂】

红蓝花酒
红蓝花一两。
上一味,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治血晕不识人,烦闷,语音错乱。
恶血不尽,腹中绞痛,胎死腹中,加童便煎。

401.当归芍药散证
【原文】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讲义】
妇人腹痛,多由于血水不调。非以本方概治妇人腹中诸疾痛,谓凡经血病,多可以本方加减以进耳。本方可治足部疾患之由于血证者

402.小建中汤证
【原文】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讲义】
此营养不良,腹部之肌肉及神经挛急而痛,若关气血,可酌加当归、黄芪。

403、肾气丸证
【原文】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讲义】
转胞为病名,主证为小腹急痛,不得小便。本节之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倚息,为用本方之证。《医宗金鉴》云:胞者,乃谓尿胞,指膀胱而言。胞系则指输尿管。胞系了戾而不得溺,乃游走肾之嵌顿症也。输尿管上连肾盂,下接膀胱之底,长约10-12英寸。肾脏固着于原有部位时,输尿管无由了戾,若肾游走而下降,则输尿管自然屈曲,或致捻转,于是尿不得入于膀胱,而起尿闭。肾脏硬带系膜以维持其固定位置,乃裹脏于腹膜外面之脂肪内,若脂肪消瘦,肾即易游走下降。本方能治转胞,依其滋养强壮性,专补腰脚下部,恢复肾荚膜之脂肪,所谓原因性疗法也。

404.蛇床子散证

【原文】
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蛇床子散主之。
【讲义】
此阴道及子宫之慢性炎症,不但感觉寒冷,亦必多白带下,以其局部之病,故用局部外治法。
【方剂】
蛇床子散
蛇床子仁。
上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令相得,如枣大,绵裹内之,自然温。
蛇床子为强壮药,治阴痿、妇人阴肿或痒痛有特效。白粉即米粉。

405.狼牙汤证

【原文】
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
【讲义】
妇人子宫有败精带浊,或月水未净与之交合,后又未洗,遂令阴茎连睾丸肿疮,小便如淋,名阴蚀疮,男妇皆有之。少阴脉滑数,属阴中有湿热,故知阴中生疮。
【方剂】
狼牙汤
狼牙三两。
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缠筋如茧,浸汤沥阴中,日四遍。
【药物】
狼牙  味苦酸,性寒,有毒。

药能:治邪气,诸虫,疮疥。较狼毒性缓。

狼牙草(学名:Indigofera bungeana Walp.)又名一味药、野绿豆等,小灌木或半灌木,高60~90厘米。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感冒咳嗽,扁桃体炎,颈淋巴结结核,小儿疳积,痔疮;外用治疔疮。

狼牙(学名: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 Matsum.)是蔷薇科木蓝属植物。释名:牙子、狼齿、狼子、犬牙、抱牙、支兰。

鹤草芽 【别名】狼牙、狼齿、狼牙子、仙鹤草根芽 【英文名】Gemma Agrimoniae 【药用部位】蔷薇科多年生草本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带短小根茎的干燥冬芽(地下根茎芽)。

406.膏发煎证
【原文】
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
【讲义】
阴吹是阴中出声,如大便矢气之状。正喧者,连续不绝也。谷气实者,大便结而不通,是以下行之气别走旁窍故也。此盖阴道或子宫内壁有变性,腐化发酵而产生气体,此症多讳言之。若仅阴吹无所苦,多不医治,以是无由闻见。本方取其润道之性耳。

407.小儿疳虫蚀齿方
【方剂】
雄黄葶苈
上二味,末之,取腊月猪脂熔,以槐枝绵裏头四五枚,点药烙之。
按:小儿胃中有疳热,则虫生而齿蚀。雄黄味辛杀虫,葶苈味苦除湿。唯证候不具,必有脱简。《宋史·艺文志》载仲师有口齿论一卷,今未之见。又《金匮要略》载妇科甚细,儿科仅此一方,必另有儿科书已亡佚,此其遗方耳。

【习题】
妇人咽中如有炙肉,是何病证?何方治之?
2.何谓藏躁,属今何病?何方治之
3.温经汤主治何证?何药组成?

4.经水不断不利,多属何因,应主何方?
5.何谓“陷经”、“胞系了戾”?

总结
《伤寒论》篇分六经,综合变化,凭证施治。《金匮要略》辨病论脉,条分缕析,亦凭证施治。书虽为二,精义则一。有详于前而略于后有言于彼而缄于此者,若不将《伤寒论》融会贯通而读《金匮要略》,则处处碰壁。此二书一经一纬,包罗尽致。若能精研深思,不矜不骄,不懈不躁,执此以求,必有成就。人类幸福,实利赖之。

(0)

相关推荐

  • 谷松教授教授经方医治妇人病证

    胶艾汤 川芎6~10g.当归10~15g.芍药10~20g.阿胶10~15g.干地黄15~50g.艾叶6~10g.甘草3~6g.水煎,阿胶另烊后兑入,温服,每日二次. 出血性疾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 ...

  • 陈慎吾讲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

    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 172.饮之类别有四 [原文]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173.四饮证辨 [原文]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日: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 ...

  • 陈慎吾讲妇女妊娠病脉证治第二十

    妇女妊娠病脉证治第二十 363.妊娠恶阻病因 [原文]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 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讲义] ...

  • 陈慎吾讲妇女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女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374.产后三病 [原文]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 ...

  • 陈慎吾讲虚劳之证治

    88.虚劳之因 [原文]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讲义] 平人,言形若无病之人.形虽无病,其脉则虚弱细微,阴阳俱损之象.阳损必失精,阴消则血亡,验其外证,必喜盗汗.盖阳损者表不固,阴损者 ...

  •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原文朗诵 解读】

    I导读:2018年,中医书友会每周两期<伤寒诵读>,用一年时间和大家完成了伤寒记诵.今年,咱们正式开始<金匮诵读>,也是每周两期,我们一起记诵<金匮要略>. 第二十 ...

  •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篇

    第77讲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篇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涉及内容也很多,特别介绍新产妇人三病,以及产后出现的腹痛.妇科三篇都涉及腹痛,这部分内容需要重点掌握.<妊娠病>篇讲 ...

  • 陈慎吾讲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第五

    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第五 65.风与痹证辨 [原文]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讲义] <内经>言风病往往与痹合论,盖风乃阳病,脉多浮缓,痹为阴病, ...

  • 陈慎吾讲金匮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116.胸痹心痛之脉 [原文]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讲义] 脉太过则病, ...

  • 陈慎吾讲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125.趺阳脉微弦之证治 [原文]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肱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讲义] 趺阳,胃脉也.微弦,阴象也.阴加于胃,应见腹满.设不满,是阴邪旁攻腹胁,下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