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原创】刘建安作品 | 老父的八仙桌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父亲回江西芦溪处理完我们祖父的后事后,带回湖南醴陵的遗产,就只是一张曾祖父留下的樟木制作,可以四面张开溜圆的中式八仙桌。
祖父刘志斌,字寿生,行三,于清朝末年出生在江西清江县(今樟树市)经楼镇。十五岁时,他和兄弟姐妹七人由曾祖父母带领,西行萍乡芦溪迁徙投亲。十余年后,依靠中药世家立足于芦溪县城乡的曾祖父的几个长子,纷纷各自成家立业。老大老二人丁不旺,唯有祖父一支术精岐黄,丁财两旺:除大部继承中药中医世家祖业,将自己的三儿一女拉扯成人,另立门户以外,还将二祖父年幼的遗女带在身边,从事岐黄仁术事业;五祖父在省内外求学将近二十年,直到解放后才考取湖北武汉大学,学成回到本省萍乡市,就职于市水利局工程师职位,其省内外求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多由祖父资助照应。当年由高祖母、曾祖父母率领,从北洋政府时期举家迁徙到萍乡芦溪宣风镇投奔姻亲,一直到解放后公私合营以后的近半个世纪,由于曾祖父中年遘疾早逝,可以说是祖父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樟树刘家在萍乡一族的大半壁江山。这张八仙桌,就是曾祖父定制、使用了二十年,祖父再用了四十年,期间只是漆面经过翻新,主次部件可以说是毫发未损,结实如新。留传至今,先是留给与老三志斌一起生活的曾祖母,以后就成为祖父的一个传家宝,就像一件硕大的玉器一般,成为不可复制的存在了。
这张配有可以酌情将四面圆弧收纳,张开溜圆摇柄的方圆桌,经过我家老父又继续使用了将近四十年后,祖孙三代承前启后,已经整整用了一个世纪了。若将四张长约一米左右,高约六十公分的长条櫈排开,主桌净重就有四五十市斤。整套桌櫈均为榫卯结构,漆面仍然还是孛荠色,整张八仙桌,也还是黑里透红,光明锃亮,部件完整,结实如初。
说到这张桌子的第三次归属,那就要上溯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的家族往事了。一九四七年,年仅十三岁,在家里也是排行老三,才高小肄业的父亲谨遵祖命,由祖父开设的祥德堂中医馆委派的一名伙计箩担护送,从芦溪县宣风镇徒步一百六十余里,继续西迁,来到了湖南醴陵县城区的仁济药号,在一个远房亲戚兼掌柜之一的教导下,也做起了制药站柜、切脉问诊的营生,并且,该营生还成为了这名小学徒的终生职业。四十余年的背井离乡,两省方言不通的窘境,再加上读书不多的条件,父亲凭着自己的聪明好学,中药世家的熏陶,他终于从一个懵懂的小学徒,成为醴陵县医药公司的创始人;从一个半大的男孩子,到一个怀揣由全国人大彭真委员长签发的"老药工"证书,每月享受500元国家津贴的老药客子;在祖父病危弥留之际,唯有他一人,在二十余天的日子里,昼夜匐伏于床前,替父吸痰送药,抺身喂粥,而没有在乎上面两个兄长,下面一个妹妹,以及其他部分本家兄弟姊妹子侄的相对冷漠,几乎只顾寻找房契地皮、金银细软据为己有的不义行为。到最终丧事完毕,他果然仅仅得到了这张他人并不怎么在意的八仙桌,另外就是一些知情亲友邻居的颔首称赞;从一个工商业兼地主成份的边缘人物,做到公司的储运股长,再到工会主席,公司第一副经理(未设正经理),在四五十年韬光养晦的壮年期,他经历了多少次事业上的失败,又流下了多少"地主崽子"身份的泪水,终于在一九八四年至一九九四年,最后的十年工作年龄里,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直到功成业就,光荣退休啊?!
老父一生的经历坎坷,直到年届知天命之年的八十年代初,沐浴全国性落实平反政策的利好东风,他才从一个干了几十年普通职员,甚至是深受歧视的职工,干到了国企正科级干部,一个公司的法人代表。令人颇感诧异的是,身为樟树刘家第二代之老三的老父,从解放前参加工作到八十年代初,他一直只是公司里的一名默默无闻的一线职工;到八十年代中后期,他为何能够独承党恩,被数次提干?继而厚领祖爱,独占八仙桌传人?如此双重恩泽,终于使他在醴陵中医药界的行政位置上,实现了他的人生逆袭;而我们全家兄弟四人,除老大老二因在七十年代末,因父亲时运不济,母亲反对子女在药材公司参加工作以外,老三老四,却在老父的黄金十年中,在其人脉和政策因素,以及自身努力的影响促成下,成功地在醴陵城区繁华处开设了好几家大药房,招聘了会计、店长、员工数十名。特别是樟树刘家的第四代传人,亦即我辈当中又是排行老三的建武夫妇,从八十年代末到如今三十余年,继承先祖仁术,在湘东赣西边界上,几乎可以说是演绎了一出中药世家的传奇……
而今,这张见证了我们樟树刘家五代人,辗转两省数县的沧海桑田,写满了悬壶济世故事的八仙桌,还是一如继往地摆放在我们耄耋老父家的餐厅里,继续承载着她一如继往,吉祥如意的使命。
只是,我们兄弟四人当中,谁又能独领这份承载了三世祖恩,记录了无数因果报应故事的八仙桌呢?
作者简介:刘建安,湖南醴陵市人,醴陵市作协会员。出生于1961年3月,在醴陵市橡胶厂和醴陵市文物局工作至退休。含饴弄孙,文字娱心。有文及文物讲解词发表于一些杂志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