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脑小血管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概况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构成的老龄化,认知障碍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日显突出,而与年龄和认知密切相关的SVD自然引起研究者的普遍关注。SVD主要包括变性型脑微血管病、视网膜腩血管病、后部脑病、脑淀粉样血管病、线粒体脑肌病等。SVD占所有脑卒中事件的20%一30%,多数SVD起源于颅底软脑膜大动脉小的穿通动脉,其直径O.05~0.40mm,代表血管有豆纹动脉、脑桥支和丘脑动脉,它们是终末血管,主要供给脑干、基底节、放射冠及其周围白质。

SVD的病理变化包括血管壁增厚,血脑屏障功能受损,血管舒缩反应障碍,细胞及细胞外水肿,神经纤维脱髓鞘,轴突丢失和胶质增生等。血管的完全闭塞将导致腔隙性脑梗死,不完全的缺血则会引起白质疏松。很多学者观察到了在SVD患者存在血脑屏障受损征象,Hanyu等利用对照及增强磁共振评估Binswanger病患者白质损害的血脑屏障渗透性,结果提示Binswanger病患者自质损害区域的血脑屏障渗透性显著增高,而且血脑屏障功能损害程度和认知障碍过程相关。有学者指出,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可能是血脑屏障破坏的主要原因,因此而发生的脑脊液和大分子的漏出可能参与白质损害机制,血脑屏障破坏和穿支动脉内皮细胞渗漏可能是SVD的共同发生机制。

作为VCI的主要类型之一,SVD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的改变。在记忆、语言等功能损害同时,执行功能受损是SVD的突出表现。Graham等的研究则进一步表明,和AD患者比较,SIVD患者在执行和注意功能、语义记忆以及视空间和感性技巧上损害更为严重,而AD患者在短暂记忆上损害更为明显。

SVD在VCI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在SVD的研究中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发现,但在SVD的发病机制、对认知损害的参与环节、防治方法等众多方面,尚存在大量疑难和争议。

中医学博大精深,《内经》已观察到脑位于人体之首,寄居于头颅骨内,由髓汇聚而成。《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盖,下在风府。”指出了脑上抵颅盖,下至风府穴。这一部位实际上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风府穴以下脊骨内之髓,称脊髓。脊髓经顶后髓孔上通于脑,合称脑脊髓。明代李梃明确指出:“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尾骶,皆精髓升降之道路也。”(《医学入门》)脑为元神,主司精神、意识、思维、记忆、情感、感觉和脏腑、经络、五官七窍、四肢百骸的功能活动。脑髓充足,脑神正常,则精神振奋,精力旺盛,反应灵活,思维敏捷,记忆力强,脏腑、经络及五官七窍、四肢百骸功能正常。汪昂在《本草备要》中说:“人之记性,皆在脑中,小儿善忘者,脑末满也;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

脑髓不足,可出现眩冒、耳鸣、失明、嗜卧、善忘、视歧、腰背痛、胫酸等症。如《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大惑论》)“上(脑)气不足,……虚则营留于下,久之不以上,故善忘。”“腰背痛而胫酸”(《灵枢·五癃津液别》)。“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素问·脉要精微论》)。“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灵枢·大惑论》)。金正希说:“人之记性皆在脑中”;汪忍庵则提出“今人每记忆往事必闭目上瞪而思索之”。清代王清任在《内经》及先贤所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观察实践,发现并明确提出了人的智慧及记忆等神志功能不在心而在脑。同时还认为,脑的功能正常与否,不但取决于五脏六腑功能健旺,同时更取决于脑髓的充盈程度。所谓髓海充盈耳能听,目有所动,鼻知香臭,言语成语,思维功能方能正常。诚如王清任之《医林改错》中“灵机记性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骨上行人脑,名髓海”。又“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两目即脑汁所生,两目系如线生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王氏从解剖生理学的角度,深入阐述了人之记忆、视、听、嗅、言感官功能均与脑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从解剖学的角度佐证了“脑为髓之海”的理论,为后世医家运用“填精补髓”“活血化瘀”合“化痰开窍”等方法治疗脑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陈祥林  认为诸脏亏损、精气不足、脑髓不充为本,痰浊瘀血阻滞脑络、脑神失用为标,属本虚标实证,与心、肾、肝、脾脏腑密切相关。

多因久病精气亏损,心神失养;或年迈肝肾不足,脑髓亏虚;或年老脾气不足,水湿失运,蕴滞成痰;或肝气郁结,气机不利,气滞血瘀;或气虚气滞,血行不畅,阻络成瘀;或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血滞成瘀。

若痰瘀交结,阻滞脑络,脑髓失养,脑神失用,遂生痴呆。病初实多虚少,病久虚多实少。

李钰兰等等认为血管性痴呆病位在脑,病机在脏腑气血,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为脏腑亏损,气血不足,与心肝脾肾肺亏虚关系密切;标实为痰阻、血瘀、浊毒。血管性痴呆的病位虽然在心脑,与五脏亏虚关系密切。

宋汉秋等川认为血管性痴呆以肾虚为主,从而提出益肾疏肝,益智开窍的治则。以启智开窍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42例,疗效确切。戚传运自拟乌黄益智汤为基本方,再根据病情随证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各种评价量表评分均有明显提高。

贾孟辉等以温阳通阳、滋养脑络为主,辅以益气健脑通窍为法,选用肉桂、附子、拘祀子、石营蒲、香附、远志、人参等为基本方,用治本病每获良效。方中肉桂、附子温阳通阳石菖蒲辛香通窍远志健脑豁痰拘祀子益智健脑香附、人参益气抗衰。全方共奏温阳通阳、滋养脑络、益智抗衰、延年强记之功。

徐新春等根据清代陈士铎在《石室秘录》中指出“痰势最盛,呆病最深”,“治呆无奇法,治痰既治呆”。立足“心主神明”和“治痰既治呆”观点,自拟清心化痰汤。方中远志合石菖蒲为化痰开窍,恢复神机之要药;黄连、莲子心清心宣窍。诸药合用,化痰开窍,清心安神,心脑并治,使浊去神明,心清脑健,神机自复。

颜德馨等认为活血化瘀药物能够疏通脏腑血气,使血液畅通,气机升降有度,调节阴阳,平衡气血,维持气血对脑的濡养有重要的意义。

瘀血为血管性痴呆的重要环节,及时祛除瘀血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关键所在。早祛一份瘀血,便多留一份精髓。

对SVD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主要是药物干预,总体看来西医现有的药物对改善SVD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依然有限。因此发挥中医药特长,参与SVD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对SVD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证候的分析,有助于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更好地发挥中医药诊治的特色。

来自:医学院315  > 《中医论文》

(0)

相关推荐

  • 中风 气虚血瘀病机学说理论

    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的理论分析 缺血性中风属于心脑血管外科多发病,具有治疗难度大.预后不佳等特点,其病机较多且复杂,如中风急性期病理产物一氧化氮.钙离子超载.兴奋性神经毒.花生四烯酸.氧自由基等 ...

  • 民间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的中药偏方

    本病属中医学中风病范畴.本病多由肝肾亏损,阴阳气血失调,痰湿内盛,在诱因刺激下,突然出现气血逆乱,肝阳亢动,频浊上犯,脑髓络破血溢,离经之血停于脑髓久滞不去而成为瘀血;淤积日久,亦可化为痰浊,痰瘀胶结 ...

  • 徐运教授:脑小血管病诊断和治疗

    导读 在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天坛脑小血管病国际高峰论坛2020上,来自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徐运教授从脑小血管病的定义.临床特征.分类.病理改变及网络损伤机制.影像表现.治 ...

  • 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看这一篇就够了!

    一文概述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常见问题. 痴呆根据其病因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阿尔茨海默病痴呆(AD)与非阿尔茨海默病痴呆(NAD).近年来,血管因素导致痴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往认为血管因素是导致N ...

  • 养阴和瘀通窍汤治疗脑小血管病性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养阴和瘀通窍汤治疗脑小血管病性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心理学量表MoCA.ADL的影响,评价其疗效;比较治疗前后Hcy.TG.TC.LDL.FIB的改变,分析其可能 ...

  • 房颤与脑小血管疾病相关

    脑小血管疾病作为房颤和痴呆之间联系的潜在机制,目前仍未明确.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Strok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在这项队列研究中,研究人员试图评估老年人房颤和脑小血管疾病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 ...

  • 脑小血管病与认知功能障碍

    脑小血管病与认知障碍 1.脑小血管病 讲到认知障碍,老百姓最先想到的可能是"老年痴呆",也就是临床上我们医生所说的"阿尔茨海默病".而阿尔茨海默病是导致认知功能 ...

  • 【晨读结果公布】2021.01.06 神经系统疾病——脑小血管病

    病史 ·男,67岁 ·主诉:四肢乏力伴双下肢肌肉酸痛半年,加重10天 ·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达180/100mmHg,自诉血压控制可 MR平扫 2020-05-20 2020-06-28 编辑/校 ...

  • 脑小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这篇讲的很清楚!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阅读 "小卒中",大危害.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其临床症状隐匿且病程进展缓慢,常常被称为&qu ...

  • 脑小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讲的很完整!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其临床症状隐匿且病程进展缓慢,常常被称为"小卒中(little strokes)",但CSVD是 ...

  • 卒中专栏 | 脑小血管病治疗

    患者男性,63岁,主诉双下肢无力.行动迟缓2年加重伴右侧肢体无力2 d.门诊以"急性脑梗死"收入住院. 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无力.行动迟缓,伴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表情呆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