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对决,网球界的珠峰成长ING

在昨天进行的澳网男子首轮比赛中,现世界排名第10的伊斯内尔以6(4)-7/6(6)-7/7(4)-6/6(5)-7的比分遭同胞奥佩尔卡淘汰,而他成为男单首个出局的Top10种子选手。但除了比分上反映出的胶着与激烈,还有一个事实吸引了广大网球迷的关注,那就是美国小将首次将网球选手的身高拔高至2.10米以上(身高2.11m),而遭淘汰的伊斯内尔在网球生涯中也以高塔般的身材将发球优势发挥到极致,他与南非大炮安德森奉献的 “高人对决”常常因为破纪录的Ace球和炮弹般的发球速度而成为球迷们热议的焦点。

而今,男子网球选手的身高再一次突破人们的固有认知,甚至大有媲美篮球运动员的趋势,对于广大球迷而言,他们的疑惑是,网球界的 “珠峰”是否也如现实中那般逐年成长与突破天际?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的身高上限又会到达哪里?

正像我们之前所说,在巨人的竞争中Ace和炮弹般发球是不可或缺的标配。在这场美国内战中,两人共发出87记Ace(伊斯内尔47-奥佩尔卡40),多数的发球即便坐在电视镜头前也能感受到那呼啸而过的威力与气势,整场比赛共耗时2小时58分,伊斯内尔仅有2个双误,一发成功率也高达77%,但那厢的奥佩尔卡同样具备非凡的发球能力,尽管双误比前辈还多4个,总分也以142-147落后,但毫无疑问在抢7关键分把控上的更胜一筹是美国小将能够取得首场大满贯胜利的关键。

而伊斯内尔的开年却并不像我们期待的那样顺利,2018赛季的成功-获得迈阿密大师赛男单冠军,闯进温网男单4强,成功晋级年终总决赛并没能激活他新赛季的活力,初为人父的家庭幸福也没能为满怀期待的他带来一场胜利,在新赛季迎来尴尬的两连败:ATP250赛奥克兰站男单第二轮(首轮轮空),赛会头号种子便以6(3)-7/6(5)-7的比分两盘脆败于同胞弗里茨拍下,遗憾爆冷出局。

但现今男子网坛越来越多高大型选手的趋势却是不争的事实:在实时排名系统中,世界排名前二十的选手中,除了排名第9的锦织圭、第13的弗格尼尼(两人同为1.78m)和施瓦兹曼(1.70米)三位身高未达到1.8米,特别是施瓦茨曼艰难闯进世界前列并位居第16位,这让我们不禁对已经表露退意的费雷尔在职业生涯凭借不知疲倦的奔跑所创造的战绩心生敬意。

尽管身高并不等同于在男子网坛的成就,但看看其余人的硬件条件,你就会发现这种先天条件已经成为许多选手无法在当今网坛更进一步的玻璃顶:仍旧占据网坛巨头位置的费德勒、纳达尔的1.85米身高只是起点,其余有12位选手身高广泛分布在1.88-2.08米的范围之内,更重要的是以小兹维列夫、德尔波特罗以及西里奇等众多分布在2米线周围的选手来说,他们已经在利用自身条件中开创出特定的打法-移动能力虽然受身材限制普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强悍的正手攻击能力以及发球几乎是共有的开疆扩土的利器。

我们不知道现今的男子网坛怎样造就了今天“巨人林立”的局面,但这一定有青少年选材与训练逐步筛选共同作用的痕迹:一方面那些承接了家庭成员良好运动基因和较好营养的青少年选手具备远超常人的身高预期值,这让他们在面临职业道路的抉择时有更多元的选择;另一方面,在逐步的训练筛选中,他们的强大发球优势如果能够很好的弥补移动能力的缺陷,又能够更好的适应与越来越多高大型选手隔网相对的比赛节奏,这显然会让他们更易脱颖而出。

另外,这种趋势也明显反映出这项运动的变革:逐渐走出过去15年间已成为主流的底线型打法的固有套路,而代之以更加成熟的全场型打法,而这也对球员的发球和正手提出更高的要求。已经走上前台的新生代们便表现出这种特质,他们技术全面,脚步和灵活性也不落下风,同时还手握强势的发球和极富穿透力的底线进攻,这大概也是那些以灵活性好、重心低而见长的球员在面对高大型选手中也逐渐落后下来的真正原因。

网球运动员高大化的趋势并非必然造就顶级巨星,职业网球运动员所能达到的高度是先天身体条件、后天训练与技战术打法、个性发展等等因素的综合。但对于现今男子网坛而言,标准化的身高(普遍认为应在1.85米左右)似乎已经成为能否敲开一项运动之门的先决条件,而这项运动所能达到的身高上限似乎也是一个伪命题,或许我们更直接的问题是:已经位居世界第97位的奥佩尔卡何时能够来到Top50、Top20甚至是Top10?而在他之后,是否还有其他人能够突破他的纪录,以一种“我爱澳网,更爱它上方的空气”式的自我调侃挺进男子职业网坛?

身材的高与矮并非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正像系统控制论中的观点,如何能够在每个分系统并非尽善尽美的情况下保证整个大系统的正常运动并发挥最大的功效却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这其中必然会有轻与重、快与慢、稳定与冒险的抉择,而一个网球运动员所能达到的高度何尝不是这一个个抉择之后的结果呢?(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马登阳)

(0)

相关推荐

  • 温网|Big4的时代落幕 坚持到最后的竟是最老的费德勒

    2008年,墨尔本,年仅20岁的德约科维奇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一路高歌,以一盘不失的战绩进入决赛,面对比自己大两岁的特松加,输掉首盘的情况下连下三城,生涯首夺大满贯. 少年天才小德 这个冠军更重要的意 ...

  • 【一周琐记】成长ing

    ​这一周如此澎湃,几乎每天都在水深火热中-- 1.教学沉思 周日上午的读书提问效果不好,我等到周一中午,卡住的六个孩子,一个也没来.弱科,为什么弱的?两个原因:思想上的胆怯:行为上的迟缓.每一次的错过 ...

  • 史上最佳十大女运动员,网球界两人入围,第一毫无悬念!

    近日ESPN西班牙版评选出了历史上十佳女运动员,这十名女运动员涉及网球.田径.体操.篮球.排球.搏击.足球等七种不同的运动.其中网球.田径.体操各有两名运动员入围,并列第一名.通过对这十名女运动员的国 ...

  • 网球界生意经一撇

    去年美网期间,如果你关注了球员的社交账号,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好几位大牌球员都"不约而同"地力推了同一个酒店,当然也是他们下榻的酒店. 看到这种带着定位标签.且指名道姓地推荐某 ...

  • 纳达尔:网球界的“极品”

    费德勒,纳达尔,男子网球史上最伟大的球员.由于二者身处同一时代,不免被球迷拿来比较,而笔者发现相对于费德勒球风华丽,温文尔雅的场内外形象,纳达尔则是"招黑体质",时不时会看到豆黑出 ...

  • 网球与我的成长

    我记得我人生看的第一场网球比赛就是2004年温网女单决赛莎拉波娃对阵小威廉姆斯的那场经典对决,当时莎拉波娃直落两盘战胜了小威廉姆斯,夺得了职业生涯第一座大满贯冠军.我当年才刚刚九岁,我之前一直没看过网 ...

  • 2017年开年至今丨网球界十大球场表现惊艳人物!

    2017年才刚过去了两个月零几天,三个月都不到,都说日子如流水,稍不注意就从指缝中划走悄无声息,这样未免太蹉跎岁月:回忆不再是老人的专利,时时回顾带给我们的不仅一点惊喜.这不,国外网站就盘点2017年 ...

  • 我的跨界成长(1):跨界微电影

    陈斌 如果你问我,这几年教育实践中最满意的做法是什么,我告诉你,一定是我的班级微电影.这个做法,跨界融合了微电影和班级管理,在班级内通过引领学生拍摄主题微电影,用角色塑造的方式,活化学生自身的资源,逐 ...

  • 我的跨界成长(2):用跨界对抗倦怠

    郝晓琳 师范毕业执教至今20多年来,我从未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过倦怠,对教育教学产生过厌烦:相反,我每天都是激情满满,喜悦满满.现在想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喜欢时不时折腾一下,时不时跨个界! 当 ...

  • 我的跨界成长(3):看我讲台七十二变

    朱永春 大学时,我学的专业是物理,毕业后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物理教师.但只教了五六年,全省统一将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甚至地理等学科融合为一门综合学科--科学.刚开始,物理.化学.生物教师个个叫苦不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