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纳十年,我的网球青春!

第一次接触网球是在2006年,那年我高一。初中打了三年羽毛球,高中之后觉得网球似乎更加帅气,于是缠着老妈买了人生第一把网球拍。最初那段时间,没有教练,不懂规则,只知道和同学两个人胡乱抡拍。偶尔的灵光一现,每每打出一记好球总要在那里傻乐半天。伴随着阵阵击球声,日子一天天过去,也因为体育老师后来的指导,球技总算有了不小的进步。

其实对于男子职业网坛来说,2006年也是值得铭记的一年,因为就是在那一年,史上最伟大的一对对手诞生了——拉斐尔·纳达尔与罗杰·费德勒。费德勒自不用说,那一年瑞士奶牛豪取澳网、温网、美网三大满贯,四年九夺大满贯,ATP世界排名第一,92胜5负,风头一时无二;而西班牙公牛则是在法网成功阻击了瑞士奶牛,并且卫冕成功。费德勒与纳达尔,打法性格截然不同,却都可以说拥有天生的网坛帝王相:费德勒温文尔雅,打法飘逸灵动;纳达尔桀骜,犹如打不死的小强,左手上旋无人与之匹敌。当时的我也许是因为青春期的叛逆性格与纳达尔更为相似,而且推崇他简单暴力的打法,于是便视其为偶像。那时候费德勒和纳达尔是决赛场上的常客。每每看到纳达尔对阵费德勒,总希望纳达尔能够轻取费德勒夺得冠军。但事与愿违,除了法网,费德勒总能略胜一筹。2006年,费德勒三满贯,纳达尔一满贯;2007年,同样如此。一切在2008年发生了改变。那一年,受困于单核细胞增多症,费德勒似乎一度迷失自我,温网倒在纳达尔脚下,未能完成六连冠伟业,法网三败纳达尔,仅在美网折桂。当然,也不能忘记那年横空出世的德约科维奇。那一年,我十八岁。收起了叛逆的心思,我开始重新看待费纳的对决。我一直视纳达尔为偶像,却又学习费德勒的打法(尤其中意他潇洒的单反),如此的矛盾让我意识到对纳达尔的推崇也许仅仅是因为青春时候的叛逆,而内心深处确是如此崇拜费德勒。也就是从2008年开始,我开始极力为费德勒呐喊助威,正是在那一年,费德勒一扫法网决赛三连败的阴霾,击败索德林获得火枪手杯,成就全满贯,为公开赛时代以来第二人。

伴随着二人的对决,我高中毕业了。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10年后,被费纳二人压迫的德约科维奇异军突起,在大满贯赛场上的竞争力开始超过费纳。2011年更是三夺大满贯,其后慢慢走上世界第一的宝座。费德勒则是在夺得17座大满贯后止步不前;纳达尔则更是不堪,频频受制于伤病,排名跌至第八,已经失去了大满贯的绝对竞争力。费德勒虽然更为年长,但伴随着技战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突破,在34岁“高龄”仍能活跃在大满贯决赛赛场;而纳达尔过于依靠身体的打法让他早早步入了职业生涯的后期。至此,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最终的偶像是费德勒而非纳达尔——或许是那种像流水那般持续不断、勇往直前、永不停息的精神吧。

事实证明,我的眼光并没有错。费纳作为男子网坛最杰出的两位运动员(个人见解),并不会那么轻易褪去光环。也许“年事已高”,也许曾经低迷,在蛰伏了两年之后,终于在2017赛季重获新生。费德勒豪取澳网、印第安纳维尔斯、迈阿密三冠,而纳达尔大有包揽红土赛季所有大赛冠军的架势。一切和十年前是那么相像,费纳统治整个网坛,他人沦为配角。而我,也在今年开始频繁打球。即使工作再忙,每周也会抽出几个小时练球。不是想成为顶尖高手,只是喜欢那种挥拍击球的感觉,以及对青春的回味。

2006~2017,是费纳相爱相杀的十年,也是我网球青春的十年。(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马云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