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拼搏——南明那些渴望中兴的政权

大明崇祯十七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大军攻破了北京,绝望的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身亡,大明王朝从此灭亡,结束了对全国的统治。

不过明朝虽然灭亡了,但是李自成并没有完全控制天下,远在南方还有大量的领土还处于明朝官员的统治之下,还有大量的军队可以继续作战,留都南京一直保持着一套班子,完全可以运转起来,只差一个皇帝。因此选择谁来当这个皇帝成了重中之重,当时的皇族并不是只有朱由检一个人,朱元璋还有着无数龙子龙孙,他们完全可以承担起复兴大明的重任,因此在崇祯帝自杀后,南方兴起了数个政权,意图光复大明,这些政权被统称“南明”。

如果依据当时的环境资源这些政权完全可以复兴大明,即使不能恢复当年的一统天下,也可以像南宋一样保下半壁江山,可是这些政权无一例外都失败了,他们都重蹈了明朝灭亡的覆辙,腐败内讧等等问题不断出现,最终把一手好牌打烂,成功的被消灭。

南明有数个政权,其中被公认的是四帝一监国,被认为是南明中流砥柱,其余的都是一些割据一方的小政权。

四帝一监国分别指的是弘光帝、隆武帝、绍武帝、永历帝和鲁王监国。其余的小政权包括楚监国、潞王监国,靖江王监国、淮王监国等等。

这些政权先后兴起于南方,力量有大有小,他们都抱着一个目的就是复兴明朝,曾经也拼搏过,但是最后的结果就是逐一被消灭,成为了明朝灭亡最亮丽的一抹夕阳。

1、弘光帝

弘光帝名朱由崧,他是南明第一位皇帝,也是南明实力最强的时代,也是第一个被消灭的政权。朱由崧出自朱棣一脉,具体来说他是万历皇帝的孙子,父亲就是万历皇帝爱子,当年差点当上皇帝的福王朱常洵。

万历皇帝在册封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后,朱常洵被封为福王,封地为洛阳。这位福王前半生果然有福,受尽了父亲的宠爱,当时人们都说皇帝是“耗天下以肥福王”,是皇室富豪榜第一名。而朱常洵本人也并没有什么远大志向,成天就是吃喝玩乐拼命捞钱,作为他的儿子朱由崧在父亲的启蒙下,也是没有什么大的志向,只要享受就行,可是谁也没想到这样富贵的日子会结束。

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攻打洛阳,面对农民起义军,这对父子第一想到的就是逃跑,于是采取爬绳子的方式逃出洛阳,结果朱常洵被发现直接被杀,朱由崧腿快跑了出去逃到怀庆。

这个时候因为朱常洵已经死了,远在北京的皇帝下令朱由崧承袭了福王的爵位。不过这个时候当王爷不是什么好事,那可是重点关注目标,河南因为藩王众多,成为农民军进攻的重点地区。朱由崧像丧家之犬一样,从怀庆逃到卫辉找堂叔潞王,又从卫辉逃到淮安,这才逃出农民军活动地区,算是暂时安全。

对于现在的朱由崧而言,逃命是要紧的,他从没想过当什么皇帝,但是偏偏皇帝的大帽子从天而降。

就在朱由崧在淮安避难的时候,朱由检已经自杀,国不可一日无君,大明必须推选一位新的皇帝领导大家复兴大明。

按理说这个时候最合适的人选是朱由检的儿子,但是这几位皇子都被李自成抓了,因此必须选择其他近支。

当时最有希望当这个皇帝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朱由崧,一个是朱常淓。

江北四镇军阀以及他们的上司马士英认可朱由崧,理由是朱由崧血缘关系最近,在明光宗一脉无人继承情况下,身为光宗之帝福王的长子优先继承,其实他们看中的是朱由崧一直以来广为流传的昏庸,胸无大志,没有才能,这样的人利于控制。

史可法以及东林党人认可朱常淓,理由是朱常淓有贤名,现在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不能拘泥于血统,其实他们反对的就是朱由崧的昏庸。

由此可见南明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分裂之中,这给他们未来覆灭埋下了伏笔。

史可法以及东林党人虽然反对,但是朱常淓确实血缘太远,他毕竟是万历的侄子,这在当时无法服众,同时再加上马士英等人实力强大,因此朱由崧成功的脱颖而出,成为了新皇帝。

崇祯十七年五月十五,经过多番推辞等必要手续后,朱由崧登上帝位,宣布第二年改年号为“弘光”,南明朝廷正式建立,而就在他登基之前十多天,关外的清朝已经进入了北京。

在正常人看来皇帝已经确立,下一步就是是重整河山,收复失地了,但是谁也没想到弘光帝支撑了一年就全完了。

朱由崧当上了皇帝,虽然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个纨绔子弟,但是中兴大明,光复祖宗基业,名垂青史也曾经让他一度振作,可是他振作了半天才发现自己什么也干不成。

朱由崧本身就是个流亡王子,无权无势,能当皇帝完全依靠马士英等当地实权派,因此他一上台,皇帝大权基本上都被这些人瓜分殆尽,留给朱由崧的只是一个皇帝名号,而朱由崧本身有没有什么才能,根本无法夺回权力,于是就认命了,过起了得过且过的日子,享受一天是一天,于是完全不顾国仇家恨,在南京过起了醉生梦死的酒色生活。

在这个时候皇帝是众人的领袖,理应本身作则带领大家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结果皇帝都不管了,大家还有谁去拼命,于是整个弘光朝廷弥漫着腐败的气息,皇帝沉溺享乐,大臣们争权夺利卖官鬻爵,同时军队内讧不断,不去打李自成和清朝,反而一再攻打南京,就在大家一片混乱的是时候,清朝大军来了。

对于清朝,从一开始南明的态度很明显,就是联合清朝消灭李自成,在他们看来,清朝没什么可怕,重要的是消灭李自成。

可是清朝却不这样想,他们要的是整个天下,因此在打败李自成后,清军大军南下,由于南明军无战心,清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到达扬州,最终攻破扬州,史可法等人战死。扬州失守,清军下一个目标就是一江之隔的南京了。

兵临城下,弘光朝廷乱成了一锅粥,所有人不是想着御敌保家卫国,而是想着怎么逃跑。

弘光帝朱由崧率先逃跑到太平府芜湖,在他逃跑后,南京陷落,随后清军下达了必须抓住朱由崧的命令。最后面对清军,朱由崧的大臣田雄、马得功、丘钺、张杰、黄名、陈献策等人反叛,抓住朱由崧将其作为自己投降清朝的献礼。

如同丧家之犬的朱由崧之后被清军押回来南京,面对这个曾经的有着中兴实力却昏庸无能的临阵脱逃的皇帝,南京百姓无不唾骂,甚至拿砖头石块发泄不满,对这一切朱由崧只能默默忍受,因为他实在没有资格回应。

不久之后朱由崧还有家人被押送到了北京,这个时候清朝还没有一统天下,并且因为清朝一开始是以为崇祯报仇为名入关,所以为了显示他们宽大,对他们这些明朝宗室待遇极好,因此朱由崧天真的认为他们可以永享富贵了。

遍观历史,一个朝代取代另一个朝代,前朝宗室有几个能受到优待的,清朝自然是不放心他们这些前朝宗室,现在只不过是天下不稳所以优待他们,等到局势稳定,他们也就没用了。

在北京呆了不到一年,清朝看到时机已到,于是以被俘的明朝宗室衡王、荆王欲起兵反清为由。将俘虏的所有明朝宗室包括朱由崧全部押到菜市口处斩。

2、隆武帝

隆武帝名朱聿键,他出身于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一脉,朱桱在洪武年间被封为唐王封地南阳,因此这一脉就此在这里繁衍生息。

朱聿键是南明最希望中兴,也最有血性的皇帝,同时他也是整个明朝最有传奇色彩的宗室。

朱聿键出生在唐王府,他的父亲是唐王世子朱器墭、爷爷是唐王朱硕熿,因此作为长子的他从一出生朱聿键就预定了唐王的位子。但是朱聿键一生命运坎坷。

朱硕熿十分不喜欢世子朱器墭,一心想把王位传给小儿子,但是王位继承他无法决定,因此他将朱器墭和朱聿键关了起来,想活活饿死儿子孙子,这样就能光明正大改变继承人,没想到唐王恶毒,有人于心不忍偷偷给这父子俩送食物,这样朱聿键才活了下来,在监狱里一待就是十六年。

后来父子两个被放了出来,没想到他的父亲被毒死了,在地方官员的干涉下朱聿键才幸免于难,并且成为继承人,后来直接继承唐王爵位。

或许是做了那么多年牢,没有享受过吃喝玩乐,朱聿键明显和那些纨绔子弟的宗室不一样,他十分关心天下大事,对大明江山忧心忡忡,因此对崇祯帝多有不满。后来自行组织勤王军北上要打击入关骚扰的清军。

这让崇祯帝恐惧万分,在崇祯帝看来朱聿键这是要谋反,于是毫不犹豫废掉了朱聿键王位关进了凤阳高墙。

朱聿键第二次进入监狱,受尽了苦楚,最后崇祯帝自杀,弘光帝大赦天下,他才被放了出来,这个时候清军大举南下,弘光朝廷在旦夕,朱聿键前往嘉兴避难,南京被攻破后,他专程前往杭州劝说潞王监国举起抗清复国大旗,但是被潞王拒绝,为了避难,他一路南下,去了福建。

清军这个时候进展极快,消灭弘光朝廷后,马上攻下杭州,俘获潞王。因此在衢州的南安伯郑芝龙、巡抚都御史张肯堂与礼部尚书黄道周等商议奉朱聿键为监国。朱聿键也表现将亲提六师恢复中原。

清朝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闰六月二十七,朱聿键于福州正式称帝,改元隆武,从而建立隆武朝廷。

虽然朱聿键本人有抗敌中兴明朝的决心,本人也有魄力,但是隆武朝廷根本无法中兴朝廷,因为这个政权从一建立就陷入内忧外患。

内友是朱聿键同朱由崧一样也是个无权宗室,他当上皇帝完全是明朝故臣和当地军阀拥立,他根本无权指挥这些人,而当地军阀郑氏家族拥立朱聿键只是为了名正言顺割据福建,根本不想为他北上抗敌恢复天下,因此朱聿键费劲心思也只争取道郑成功一人效忠;外患是清军进展迅速,隆武朝廷根本无法组织力量反抗,同时他还和浙东的鲁王监国政权发生正统之争,双方互杀使者,兵戎相见,这场内讧严重消弱了隆武朝廷的实力。

清军借着南明内讧的机会迅速灭亡鲁王监国政权然后挥师南下攻打隆武朝廷,很快赣州等地失守,为了挽回败局,朱聿键甚至要御驾亲征,但是郑芝龙等人不为所动,迫于无奈,大臣黄道周主动北上抗清,但是不出意料全军覆灭。

黄道周失败后,朱聿键不能再等待了,不顾郑芝龙家族的阻拦带领少数人马出击,结果出征才发现郑氏家族居然放弃对福建的防守,原来郑芝龙早就和清军约定了要投降,故此放清军进入福建。走投无路的朱聿键只能逃跑,但是在逃到汀州城外时被清军抓获。

随后朱聿键被押回福州,在新近闽江之流的时候,朱聿键的妻子趁机挣脱看守投江而死。

朱聿键本来就是个血性汉子,他作为太祖后代,现在的皇帝,决不能忍受像宋徽宗那样受尽屈辱而死,妻子的自杀坚定了他以死报国的决心,他几次自杀都被救了下来,最后他采取了绝食的方式,维护了自己最后的尊严。

3、绍武帝

绍武帝名朱聿鐭,他是朱聿键的弟弟,在哥哥隆武帝被俘死后,他逃到了广州,因为朱聿键已死,而这个时候留在广州的桂王朱由榔逃到了广西,于是作为隆武帝亲弟弟的他被隆武朝廷拥立为监国,紧接着称帝,改年号为绍武,就是继承隆武的意思。

绍武政权是南明存在最短的政权,只有四十多天,因为太仓促,连朱聿鐭登基的龙袍都是借的戏班的戏服。

绍武政权从建立就注定了无法维持,因为绍武帝同他的哥哥一样非常重视正统,在这四十多天只关心谁才是老大,压根不顾清军大兵压境,最后和永历政权爆发内战,这次内讧绍武军虽然大胜,可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在他们打的难解难分的时候,清军悄然来到了广州,他们趁这个机会派人混入广州,里应外合拿下了广州城。

朱聿鐭本想逃走,但是被清军抓获,不过可以称赞的是朱聿鐭和他的哥哥都是硬汉子,坚决不投降,并且表示“我如果喝你的一勺子水,有什么面目见先人于地下呢!”最后自缢而死。

4、永历帝

永历帝名朱由榔,他同朱由崧一样都是万历皇帝的孙子,只不过他出自桂王一脉。

桂王朱常瀛是万历皇帝第子,被封为桂王,封地为湖南衡州。

朱由榔出生在天启年间,后来随父亲前往封地居住,因为他不是嫡子,所以最开始他只被封为永明王。

崇祯年间天下大乱,南方也不安宁,张献忠带着起义军到处攻城,许多宗室都被杀死,因此衡州的桂王也是提心吊胆。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下长沙,这个消息传来,桂王感觉不能坐以待毙,不如自己提前跑求得生机,因此在还没有看见张献忠的大军,桂王父子就弃城而逃。或许没想到这个“逃”字贯穿了朱由榔的一生。

父亲跑了,儿子自然不能留下,于是朱由榔也跑了出来,可惜的是平常没出过门,居然走散了被张献忠俘虏,好在当时张献忠抓的这些郡王太多,没有在意,再加上有混入起义军的明朝官员帮助,他逃了出来,一口气跑到了广西梧州和父亲团聚。

老桂王长途跋涉在加上担惊受怕一年后就死了,于是经过兄长短暂继位后,朱由榔被隆武帝册封为桂王。

隆武二年,隆武帝在福州被俘自杀后,在两广的明朝大臣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君,按照血缘关系,朱由榔是万历皇帝之后,理应是最合法的继承人,只不过之前被唐王抢先,现在隆武帝已经死了,应该由朱由榔继位,正统应该回归明成祖一脉。于是在在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巡按王化澄与吕大器等人在肇庆拥立朱由榔为监国。

不过朱由榔这个监国刚当上还没来得及庆祝,清军就攻打过来了,很快攻下了赣州。虽然赣州离肇庆还很远,但是整个广州文武大臣都吓破了胆,朱由榔也害怕,毕竟朱由崧被俘被杀,隆武帝自杀,他可不想死,在坚守了十天还没看见清军的影子情况下他率先逃到了梧州,这让他丧尽了人心。

朱由榔放弃广东后,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进入广东,被拥立为帝就是绍武帝。面对朱聿鐭的称帝,朱由榔反复打了一剂强心针,毕竟皇帝只有一个,皇帝果然动力十足,怕死的朱由榔马上回到了广东肇庆,宣布称帝,改元永历。

虽然朱由榔害怕清军,害怕农民军,但是他不怕朱聿鐭,他一称帝马上就下令朱聿鐭必须放弃称帝,而朱聿鐭自然不会同意,于是南明第二次内讧开始,由于朱由榔之前逃跑使得朱聿鐭占了上风,可惜的是这个时候清军已经到了,趁这个机会拿下了广州,抓了朱聿鐭。

清军突然到了,吓的朱由榔马上逃回了梧州,在他看来只要远离清军就没问题,然后他所统治的地盘越来越小,而他也不短四处逃亡,成了逃跑皇帝。

肇庆被攻下后,梧州成了前线,他逃到了桂林,然后逃到了全州,在全州他发现当地官员准备抓他作为头像的礼物,于是再次出逃,跑到了柳州。这个时候他这个皇帝如同丧家之犬一样四处逃,根本就没有人把他当回事,在柳州被当地人抢劫一空,堂堂大明皇帝被在自己的国土被抢劫也是奇闻。

之后朱由榔总算回到了桂林,按理说他这个逃亡皇帝不思抵抗,灭亡是持久的事,可是他却成了南明坚持最久的政权,这主要是因为清军在广西进展不顺,以及政策激起了百姓的不满,全国兴起了反清浪潮,永历政权居然一举反攻收复大片故土。

不过这次胜利只不过是永历政权的回光返照,很快清军平定了内陆再次进攻,永历政权损失惨重大片领土被清军占领。

朱由榔一看到这种情况再次脚底抹油跑了,不过这次他运气不好被孙可望囚禁在贵州三年,后来被李定国发病救出,被送到了云南昆明,此时孙可望已经投降清朝,清军开始进攻云南,在势如破竹的清军攻打之下,朱由榔一逃在逃,从昆明到永昌,从永昌道腾越,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国境边上了,在逃已经没有地方了,对面就是缅甸。

如果是隆武帝,或许早就被激怒了,自己已经被逼到无处可去了,与其这样不如奋死一搏,就算死也死个痛快。

可是朱由榔没有死的决心,大明已经没有一寸土地供我逃亡了,那我就去缅甸,只要我不死就行。

于是他毫不犹豫去了缅甸,至此南明在中国彻底覆灭。朱由榔还算是大明皇帝,缅甸还承认,因此收留了他。

不过随着清朝统一全国,缅甸作为邻国不得不考虑收留这个亡国皇帝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缅甸王莽达倒是仁至义尽,收留了朱由榔一家,但是他的弟弟莽白不同意,同时他也图谋王位,于是借这个机会杀死莽达,之后将朱由榔作为投名状交给了吴三桂。

被带回昆明的朱由榔已经没有用处了,吴三桂为了表示自己对清朝的忠心,只见将朱由榔一家人包括侍从用弓弦勒死在昆明篦子坡,至此明朝皇统彻底断绝。

5、鲁监国

鲁监国名叫朱以海,他是最后一任鲁王,他出自朱元璋世子鲁王一脉。

朱以海本来当不上鲁王,他是第五子,最高能当一个郡王,但是因为一次变动他成为了鲁王,并且与清朝结下了血海深仇。

崇祯十五年,清军再次入关到处攻城抢劫财物,这一次跑到了山东兖州攻入了城内,抢劫了鲁王府,鲁王朱以派以及鲁王宗室大多遇难,只有朱以海混在死人堆里才幸免于难。

因为鲁王遇害,所以崇祯帝册封朱以海为新一任鲁王,朱以海从骨子里痛恨清军,因此他是宗室最坚决抵抗清军的人。

朱以海当上鲁王不久,李自成就攻破了北京,崇祯帝自杀。朱以海难逃到了浙江台州。

这个时候南明弘光政权建立,朱以海被任命驻守台州。结果不到一年,清军南下,弘光政权覆灭,面对群龙无首的局面,此时明朝近支宗室下落不明或者逃得远远地,在浙东只有朱以海,于是张煌言等明朝大臣拥立朱以海为监国,抗击清军。

然而朱以海虽然当上了监国,坚决抗清,但是他无法摆脱固有的正统观念,远在福建的朱聿键直接称帝,于是双方为了争夺谁才是大明正统发生了内讧,双方都认为自己才是正统,互相挖墙脚,坚持分庭抗礼,因此这给了清军机会。

清军很快大兵南下,攻打鲁王政权。面对敌众我寡以及自己的家眷都被清军俘虏,要求朱以海投降,但是朱以海坚决不投降,他表示清兵“平夷我陵寝,焚毁我宗庙”,坚决不投降。

隆武政权覆灭后,朱以海一度崛起,重新占据了浙东,并且趁着清军多处作战的机会,几乎收复了福建,但是致命的内讧再次回了朱以海的中兴大业,很快朱以海占据达地盘都被清军占领,朱以海不得不逃亡海上,经营舟山。

不过这个地方朱以海也没有占据多久,很快就被占领,迫于无奈塔头备了郑成功,之后被郑成功安排在金门居住,并且这个时候他去掉了监国称号,之后朱以海在金门过上了穷苦日子,一度只能靠吃番薯为生,被称为当地人成为番薯王,不过就这样他也坚决不投降,不投降那个杀他亲人的清朝,最终在康熙元年病死在金门。

6、监国潞王

潞王名朱常淓,他是万历皇帝的侄子,其父朱翊鏐被封为潞王,封地为卫辉。

朱常淓是朱翊鏐的三子,因为兄长早亡,故此继承了父亲爵位,因为他纪委的时候年龄幼小,一直友母亲管理王府事务,因此朱常淓把全部精力都投到了绘画音律造琴上面,没有干太多那些宗室胡作非为的事,在当时被称为贤王。

崇祯十七年,怀庆府被攻破,他的堂侄福王朱由崧前来投奔他,看到侄子,朱常淓想起朱常洵惨死的事,认为怀庆洛阳开封都被李自成攻下,卫辉也不安全,因此直接放弃卫辉,直接南逃跑到了淮安。

朱常淓等人到了淮安后,崇祯帝已经自缢身亡,远在南京的明朝大臣拥立新君。史可法以及东林党等人表示拥立朱常淓为帝,理由是这个人有贤王的名声,其实朱常淓本人没看到起义军就弃城而逃,足可以看出是个贪生怕死之辈,就算当了皇帝也无法领导南明收复失地。

不过朱常淓并没有成为南明皇帝,因为马士英等人实力更强,他们拥立朱由崧,最终朱由崧登上皇位。

看着侄子登上皇位,朱常淓感到自己不能再留在南京了,虽然自己不想当皇帝但是毕竟有人曾经拥戴你,如果皇帝怀疑你怎么办?为了保命朱常淓直接跑到了杭州,这个时候局势混乱,朱由崧无心管他的死活因此朱常淓得以在杭州逍遥自在。

弘光政权不到一年就覆灭了,朱由崧被俘虏,对于这个结局,朱常淓吓了一身冷汗,幸亏自己没有当这个皇帝,否则被抓的就是自己了。

此时朱常淓最希望的就是清军就此打住,即使打过啦也无所谓,枪打出头鸟,自己就是一个普通宗室,只要自己不当皇帝,就算投降被俘,清朝也不会把自己怎么样。因此他坚决拒绝唐王要他出任监国主持大局的建议,他早就保定心思要和清军议和。

不过局势不容朱常淓设想,面对朱由崧被俘后国家没有皇帝,急需一位领袖的局面,朱常淓作为近支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被朱由崧之母还有马士英等人强行拥立为监国。

当了几天监国后,清军兵临城下,马士英等人四散逃命,朱常淓决定开城投降,以此换得清军开恩,毕竟自己也算立功了。

之后朱常淓被带回了北京,不到一年,清朝宣布明朝宗室意图谋反,拥立朱常淓为帝,直接将朱常淓和朱由崧等众多宗室斩杀于菜市口,或许被杀的那一刻朱常淓十分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抗拒,要是不当这个监国兴许就不会死了。

7、监国益王

益王这一益王脉出过两位监国,分别是末代益王朱慈炲和宗室朱由榛。益王一脉出自明宪宗第六子朱祐槟,其被封为益王,封地为建昌府。

益王一脉算是明朝宗室中比较低调的藩王,藩王一代代相传最后传到了末代藩王朱慈炲,这个时候天下大乱,益王一脉再也不能平静的生活在建昌,崇祯帝死后,这位益王在抚州被当地人拥立为监国,但是没有当多长时间就被当地农民起义军抓住,后来被救了出来,于是四处流亡,最后跑到广东最后病死在这里。

第二位监国名叫朱由榛,他是益王宗室,按照辈分是朱慈炲的叔叔。益王逃亡后这些宗室也四散逃命。朱由榛逃到了广东揭阳,当时郑成功领兵占领揭阳,急需一位明朝宗室安抚人心,因此拥立朱由榛为监国。不过朱由榛只当了三天监国,清兵就攻破揭阳,郑成功撤兵,朱由榛逃亡潮州,被潮州总兵杀死。

8、监国淮王

淮王名朱常清,他出自明仁宗第七子淮王一脉,这一脉最初封地在广东韶州,后来移居到江西饶州。朱常清是最后一代淮王。

明朝覆灭后,清军大举南下,这些明朝宗室为了保命开始四散逃亡,朱常清也是到处逃命,最后逃到了福建。此时郑成功占据了福建沿海部分土地坚决不投降清朝,并且由于鲁王朱以海曾经和隆武帝争夺正统,他极端讨厌朱以海,并且也不服从永历帝,最后在南澳岛拥立逃亡到此的宗室淮王朱常清为监国,改年号东武,意图复兴明朝。

不过郑成功实力弱小最后为了联合永历帝抗清,承认永历帝正统,下令朱常清取消监国身份。

朱常清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当了名不副实的监国,不到一年又莫名其妙的丢掉了,或许是打击太大,被取消监国后他就死了。

9、监国楚宗室

这位监国名叫朱容藩,出自朱元璋六子楚王朱桢。当年朱元璋攻下武昌的时候恰好朱桢出生,

那次朱元璋十分高兴,早早地就定下了朱桢封楚王,封地武昌。

朱桢年长后到达武昌,此后明朝两百多年他的后代一直居住在武昌。朱容藩是朱桢的后代,但不是嫡系,他出自朱桢第七子通城王一脉,不过传到朱容藩这里他没有混到郡王,也没有得到什么高级爵位,就是个无事可做的闲散宗室。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破武昌,杀死楚王还有楚王宗室,朱容藩逃出武昌,从此开始他四处招摇撞骗的一生。

他在明朝官军和起义军中纵横捭阖,以郡王和楚王之子四处骗人,后来投奔永历帝,被重用。

后来朱容藩权力越来雨大,他野心也逐渐膨胀,开始自称楚王世子天下兵马副元帅,居然拉拢到一批人马。

后来朱容藩占据四川忠州,于是在这里自称监国,在忠州设置自己的小朝廷,自己过起了天子的生活。

不过朱容藩毕竟是假货,再加上实力本来就不强,因此很快就被打的丢盔卸甲,最后狼狈而逃,最后被当地土著杀死。

10、定武帝

定武帝是南明一支特别力量,他更像是一支自立的独立政权。甚至于对于定武帝本人也有疑问。因为所有记载定武帝名叫朱本铉,朱元璋第二十子韩王朱松的后代,不过不是嫡系只是宗室。但是韩王朱松的后代并没有本字辈,因此也有人认为这位定武帝就是另一位韩王后代朱璟溧,总之到现在也搞不清楚,不过在陕西四川甘肃这一带确实有一支队伍打着韩王的旗号反对和清军甚至反对永历帝。

拥立朱本铉的这支队伍其实是明朝宗藩的敌人张献忠的部件郝永忠带领的。郝永忠外号郝摇旗,在张献忠死后,面临清军和永历帝的打击,于是改变旗帜,宣布反清复明,拥立朱本铉为首领。在隆武帝死后,朱本铉就称帝,改元定武,坚决不承认永历帝,但是因为清朝忙于剿灭永历帝,再加上定武政权地处偏僻,因此清军一开始并没有全力围剿定武政权,等到永历政权彻底灭亡,清军开始全力消灭定武军,最后经过大战,定武军全面溃败,在混乱中朱本铉下落不明。

11、监国靖江王

靖江王是明朝最特殊的藩王,因为他并不是朱元璋的后代,他是朱元璋大哥的后代。当年朱元璋大哥留下一个儿子朱文正,为朱元璋夺取天下立下大功,但是叔侄两个最后反目成仇,朱文正被朱元璋幽禁而死。

朱文正留下一个儿子朱守谦,于是朱元璋特意封其为靖江王,封地桂林,并且规定靖江王待遇和亲王一样,因此在明朝二百多年中靖江王始终都是特殊存在。

明朝灭亡的时候,在位的靖江王名叫朱亨嘉。崇祯帝自杀后,朱亨嘉看到弘光帝,鲁王潞王唐王先后建立政权,他也动了称帝的心思,于是以东宫太子自居,并且在桂林称监国,他归根到底不是朱元璋的后代,为了服众,他宣布恢复洪武年号,改当年为洪武二百八十七年,借此以拉近和朱元璋的关系,从而将朱棣和其他明朝皇帝合法性取消。

朱亨嘉开始确实拉拢到了不少官员支持,而且本人也确实有一些才能,不过他的出身始终是他建立政权的最大不足。

很快唐王朱聿键得到了大多数明朝旧臣和宗室的支持,还没做出任何业绩的朱亨嘉瞬间就成了叛逆,于是朱聿键下令平定。

面对隆武政权,弱小的朱亨嘉根本就无力抵抗,直接战败最后被抓,送到福建被废,后来囚禁在连江,最后被处死,于是靖江王监国政权就这样胎死腹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