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我用5斤黄芪为患者降下了多年的...

1967年我用5斤黄芪为患者降下了多年的血压后,她非要将女儿嫁给我。

六十年代我从学校刚出来就跟着上山下乡口号去了中缅边境(今天的瑞丽一带。)

当时身体羸弱农活没干多少,但也是因为这个医术却长进了不少,因为那个时候学东西,一旦拜了师父,不学都不行。

在师父的熏陶下学了几年后,又被调往城里工作,开始因为年轻只是做一些杂活,而且很多城里的西医都瞧不上我这中医出身的大夫。

我还清楚的记得那是一个大雨后的下午,刚出大门准备回家,就在门口不远处的一个破亭子下看见一个蜷缩的身体,虽然是夏天但是她依然裹着大衣。

看着这漫天的大雨,四下也没有地方可去,我就把她带进了医院,喝了杯热水过后,她才说自己是刚从医院里出来的,自己头晕乏力的毛病已经很多年了。

今天过来赶集又犯了老毛病,所以想着来都来了看看自己是个啥毛病,结果一查人家说是高血压,现在只能每天吃药控制,可是天天吃药那里来的钱呢。

我安慰着她同时给她看了一下请款之后拟了一副方子:黄芪,当归,附子,丹参,陈皮,白术,升麻。

其实医院是禁止私自开药的,尤其是开中药,但是我是从农村出来的,那种有病没钱治的滋味我亲眼见到过,也体会过。

几个月后我也因为这个事被院里再次调往乡下驻村。可是好巧不巧的是我去的那个村子正好的是那位高血压的患者的村子。

她说自己一直按照我开的方子服用,慢慢的头晕的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这都已经停药好久了,身体依然感觉轻松有力。

我给她查血压发现:她的血压也从之前的180/110mmHg变到基本正常了。这几个月她光用的黄芪就有5斤了,这个量是一个很可怕的量,一般人肯定是用不到这么多的。

那个年代的人,尤其是村里的人对中医还是比较认可的,会高血压这类的病还没有这么深的认识,所以很多人都愿意吃中药。

多数人认为高血压就是肝阳上亢导致的,必须滋阴潜阳,万不可用附子黄芪之类的补药,但是中医里没有高血压一词,中医治病治的是她的证。

首先她舌苔淡白,脉象弦细说明中气不足,清阳下陷,清阳不升,痰浊自然也就不降;长此以往导致痰浊上扰于脑从而产生头晕。

另外她手脚冰凉,怕冷的情况严重,所以可以更加能证明体内有寒重而阳气不足,血瘀寒则凝,凝结就会产生堵塞,堵塞则气血不通,这时的血压自然就会升高。

所以在治疗上就要温阳补气,活血化瘀,健脾调畅气机为治:

第一步温阳补气——黄芪,附子

黄芪是个代医家补气的要药,它可以补三焦之气虚,而且她的这个病迁延日久,加上寒邪在体内的消耗气虚是必然的。

光补气还不行,因为阳气不足,肾阳衰微补气也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所以用附子来温补肾阳,重启阳气的生发,同时附子大热又可以解决寒凝的问题。

第二步活血化瘀——当归,丹参

当归养血活血,丹参活血化瘀,虽然它有微寒之性,但是有附子的大热加持,寒性得以抵消。

第三步健脾调畅气机——陈皮,白术,升麻

白术和陈皮不用多说,这是健脾燥湿常用的药,白术有芳香,可以醒脾,升麻可以调畅气机让清阳得升,浊阴得降保证体内气机的畅通。

这样一来堵塞没有了,阳气充足气血顺畅血压自然就恢复正常了。此后多年间她的高血压从未复发过。

后来有好几次去她家吃饭,她云里雾里的总说要将女儿嫁给我,可是当年又自命清高,觉得自己只有孤身一人才能无拘无束,现在想来应该是错过了一段。

现代医学发展的今天降压药的出现也只是在指标上进行控制,并没有在治疗上下功夫,因为它的本质是扩张血管,虽然血管有弹性,但是也不能无限制的扩张,所以慢慢的这种病就成了不治之症。

行医多年我从不让我的患者去控制指标式的治疗,只要她还相信中医,愿意用中药我就有信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