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过失,令心无处安放
在满足串习的过程中
会带来暂时的愉悦
但会令心失去警觉
成为禅定的障碍
@点击音频聆听
在禅修过程中,有五种过失会成为修行的障碍。如果不能克服这些过失,就无法令心安住,成就禅定。
第一是懈怠的过失。懈怠就是松懈、懒惰,这是凡夫常见的串习,不论在禅修还是其他修行中都很普遍。当然,如果你已成就禅定,把心松下来是恰到好处的。除此以外,松懈往往意味着你已落入串习,顺着贪嗔痴的惯性放纵自己。
比如有人喜欢吃,有人喜欢玩,有人喜欢睡,在满足串习的过程中,会给我们带来暂时的愉悦,觉得在这些惯性中很舒服。这样的心就会失去警觉,不思进取,不愿训练正知正念,不想追求更高的目标。
第二是忘圣言的过失。修习正知正念,首先要了解四念住教法,依此确立正见,才懂得如何建立所缘,如何让心安住,如何保持对身心的观察。忘圣言就意味着我们忘记了这些教导,忘记了经教提供的正见及安心方法。
在《阿毗达摩》及唯识论典中,有种心理与此相似,即失念,是和念相对的。念是对所缘境明记为性,失念则意味着对所缘境不能明记,就会失去正知正念,使心散乱、混沌、不知不觉。
第三是昏沉和掉举,这是禅修过程中最常出现的障碍,本论将此合为一种过失。在昏沉时,我们的心是昏暗、模糊,甚至是不知不觉的。心的特点是了知,但在昏沉状态中,就会失去心的基本功能,无法了知对象,更谈不上觉知,从而障碍修观,也就是毗婆舍那的生起。因为观是以觉知为前提,如果连基本的了知能力都没有,就不可能引发观智。
掉举和昏沉相反,掉是摇摆,举是飘浮不定。简单地说,就是心过于兴奋。在禅修过程中,即使身体安住了,心也会浮想联翩。生活中经历的很多事,高兴的、不高兴的,尤其是你特别关心和在意的,此刻都会涌上心头。
禅修要让心停在一个所缘,但心落入掉举时,就会出现无数的所缘和关注点。想到某件事,心就跑到那件事情上;想到另一件事,心又跑到另一件事情上;再想到其他事,心还会继续跑来跑去。
总之,就在各种所缘中游离飘浮,东想西想。这些所缘境的吸引力,又取决于你对它的粘著程度。粘著程度越高,吸引力就越强,对心的干扰就越大。
所以昏沉和掉举都会障碍止的修行。昏沉是让心昏暗迟钝,看不清所缘;掉举是让心过于动荡,无法安住于所缘。
第四是不作行的过失。当我们落入昏沉和掉举,却不作意、不用心、不精进,不愿积极对治,不愿修习正知正念,就会继续沉沦在这个状态中。
所以面对昏沉和掉举时,我们要及时调整,把心带回当下,安住在禅修的所缘。如果不努力对治,就会障碍正知正念的建立,禅定更是免谈。
第五是作行的过失。当我们通过修习正知正念,心已稳定安住,不昏沉也不掉举,就不必再作意了,安住在当下所缘,继续保持即可。如果此时还去作意,同样会成为修定的障碍。
以上,是修习禅定的五种过失。
—— 摘自《真理与谬论》 ——
朗读 │ 慈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