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西湖半日闲
画桥烟柳,画廊曲折,画阁凌空,画舫凌波,画眉在哪里快活?西湖不仅柔滑清润,香甜温软,而且还坚硬挺拔,风骨卓然。
偷得西湖半日闲
作者:风流
照影西湖,不可心急。那上好的龙井,必得慢慢细品才是。喝啤酒的办法,只能唐突了它。但因事来此,忙里偷闲,很难安坐下来。然而,一端起那多少人端了千年的杯盏,便觉暗香氤氲,意蕴自生,心自然静了下来。
绿柳拂堤
山青水绿,眉峰眼波
绿柳拂堤,香樟落荫,谁再重复苏轼的句子就是俗人。“五一”小长假的人峰刚刚流走,西湖依旧山青水绿,眉峰眼波。断桥仍在,许仙携伞走错了路,白娘子化作了镜头里的哪一个?云影徘徊,亭台浮动,触目尽是湖水般的女子。轩窗前,谁在静坐品茗,树影里,谁又独立凭栏。取景框里,石兄偏要照几个进来。画桥烟柳,画廊曲折,画阁凌空,画舫凌波,画眉在哪里快活?西湖不仅柔滑清润,香甜温软,而且还坚硬挺拔,风骨卓然。柳如是的那块写经砚,还静静地躺在浙江省博物馆的玉器展柜里。岁月将它冲刷得更为温润,光洁,无暇。隔世知音历代不绝,今天又来了一位。金石之声仍回响在孤山西麓的西泠印社。楼阁相接,亭廊相连,白墙青瓦,圆潭尖塔,掩于竹林芭蕉,长藤短枝,疏影横斜。园林之美,美在人文。“以文会友,与古为徒”,非独为文人乐事。“观乐”,乐观,左读右读,都行。
取景框里,石兄偏要照几个进来
画桥烟柳
画廊曲折
画阁凌空
画舫凌波
西泠印社
圆潭尖塔
亭廊相连
“观乐”,乐观,左读右读,都行
秋瑾墓前,巾帼塑像拄剑而立,目视远方,英气逼人,我独去留影。年轻的游客悄悄指问,一位老者缓步而来,喃喃自语:“这是一位英雄啊!”而西泠桥畔,苏小小墓旁,拍照者众。生前热闹,身后亦不寂寞。秋风秋雨愁煞何人?美人迟暮,英雄末路,殊途同归于西湖。忠臣良将岳飞、于谦,绿林好汉武松,革命党人徐锡麟,都临湖而栖。时间紧张,不能一一去凭吊了。西湖水清,盛满后人泪水;西湖巨杯,捧酒堪慰冤魂。
巾帼塑像拄剑而立
满目香樟花开成锥,指向龙井问茶。狮峰山上,十八棵御茶天价难买,古为贡品,今为极品,都与常人无缘,颇似家乡正宗的肥桃。东坡的墨宝倒不吝啬,“老龙井”边尽可观瞻子瞻的手笔。茶缘高挂廊下,宋梅闲在一边,红叶,黄叶,绿叶,染了阳光,印在石阶上。苍翠里,白肤金发碧眼的几位青年也成一景。九溪源头尚未叠瀑,但见碧潭。龙井茶鼻祖辩才法师与东坡相谈正欢,风流至此,静听一回如何?“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禅茶一味,放下放下,古往今来,世间有谁真放得下?看墙那边喝茶的一群,竹林虽幽,能否洗得掉那颗世俗的心?又想起湖边秋越茶馆里闲话的老人。
香樟花开成锥
龙井问茶
十八棵御茶
十八棵御茶
老龙井
茶缘高挂廊下
红叶,黄叶,绿叶,染了阳光,印在石阶上
白肤金发碧眼的几位
九溪源头尚未叠瀑
辩才法师与东坡相谈正欢
墙那边喝茶的一群
秋越茶馆里闲话的老人
青青茶园一幅画
“青青茶园一幅画”,不见宋祖英的小背篓,装模作样地偷采一回龙井,也算过了一把瘾。阿巧茶庄,婆婆、媳妇、女儿都出来了,吃饭并不要紧,先看先品龙井。婆婆茶,媳妇茶,女儿茶,一一亮相。媳妇略似汤灿,女儿圆润善谈,皆得西湖滋润。六十多岁的阿巧自然黑些了,也皱了面,但一再强调,她是老板的娘。她出入相随,察言观色,盯得相当紧。“汤灿”有事去了,女儿坐在饭桌旁,看好了一位“唐伯虎”,也就想做一回“秋香”。秋香阅人已多,粗通文化,说话倒也不外行。奈何老妈在旁,总不尽兴。看手相面的老妇前后来了两位,不管你愿不愿意,先说一通。一家企业正在此处培训,统一的制服,吃饭分为两桌,年长且有家属的一桌显然是领导,饭后有几位坐车先行,另一桌竟然提前列队道旁,敬礼相送。半军事化管理井然有序。一对骑车上来的青年男女独自一桌,已经吃喝许久,饭后女的结账。原来是日本人,跟老板早就混熟了。
过了一把瘾
汽笛声催,绕湖匆匆。苏堤来不及走走了,“一鹤轩”主人空怀一鹤,放鹤亭任林逋老先生逍遥去,湖心亭也只能停于心湖了。还有许多美妙的名字,刻在石上,挂在檐下,浮在水面,隐在林间,都暂且先放在这里。好在这张画谁也偷不走,拿不去,抹不掉。
2012年5月11日于“一鹤轩”
作者简介:
风流,原名冯昌红,后改为冯伟,男,汉族,山东肥城人,肥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工作室主任科员。文史学者、业余作家。1967年4月生于泰山西南、汶水之阳东军寨村。1988年7月毕业于泰安师专中文系并参加工作,1995年7月函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由乡镇中学语文教师转任乡(镇)党委宣传干事、党委秘书、党政办公室主任,后调市优化办(纠风办),再调市政协。曾任肥城市左丘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安市政协文史委特邀研究员,泰安市重点社科课题负责人,肥城地方志特约研究员。个人业绩入编《中国散文家大辞典》《肥城年鉴(2018)》《边院文化》和新编《边院镇志》以及肥城市情网等,在新浪网建有个人博客(风流的博客)。斋名泰山西麓一鹤轩。
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诗词,作品散见于《时代文学》《山东文学》《散文百家》《青年文学》《泰安日报》《泰山学院报》等,入多部文选。出版散文集《清且涟猗》《甲午书简》。2017年1月,《甲午书简》荣获泰安市人民政府最高文艺奖“第三届泰安市文学艺术奖”三等奖。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左丘明文化和肥城历史文化。主编、合编(副主编)、参编和策划文学、历史、文化、教育、党建、史志等各类图书20多部(正式出版11部,将出2部);创办左丘明研究唯一专门杂志《左丘明文化》(省内部刊号),主编(执行)8期;在省级和泰安市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消息与通讯百余篇。多次荣获省市以上文学奖、新闻奖、社科奖。2016年4月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