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阅读札记(七)】/ 傅安平
《论语》阅读札记(七)
傅安平
世俗爱情中流行这么一句话,“被爱的有恃无恐,得不到的总是在骚动”。这句话用在孔子身上,我觉得也合适,尽管他是一位圣人,有时也莫能免凡人陋习。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的人比如孺悲,阳货等登门来向孔子请教,孔子竟然傲娇不见,甚至故意隔院弹琴,告诉来访者我就是不想见你(让你们的主子来见我好了,你们不配)。而有的人比如楚人接舆,荷蓧丈人等,对孔子或嘲笑或漠视,孔子反而想屈身与他们攀谈,认为他们是民间高人。人都有这种贱贱的本性吧,别人对自己太好,就随性待之;有人轻视自己,反而以礼谨待。
夫子知道这种心理吗?他应该体会很深吧。子游就讲过“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说的应该与老师有关。夫子对国君太忠诚叨叨的,国君们反而不在乎他;他在家摆摆架子几月不出门,他们就派人来致礼问候夫子。
姜子牙,诸葛亮们垂钩待顾,也是有这个原因吧?主动送上门的,主子们就不会太重视,所谓的明主曹操还杀了当初跣足出迎投奔而来的许攸呢,没有许攸曹操也许就什么都不是。爱情中人们只重视自己日思夜想的人,不在乎翻山越岭辛苦来找自己的人。
《述而第七》
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这篇开头几句都是谈教育的。人们据此句认为孔子思想偏保守,不创新。但我想,夫子特地强调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可能就是为了打消别人认为他的学问没有本源、太创新了的疑问吧。孔子的学问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请教和整理,“圣人无常师”,是自学而集大成者。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何有于我哉,(这些是我的本职本性),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可夸耀、可难的)呢?是不是应该这样翻译。自谦,也是为了勉励他人(我不觉得累,你们累什么)。
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其中第三条,即见义勇为,是最难付诸行动的吧?因为其他三条,是自修,这一条是实践。谆谆而谈“吾忧”,忧世道,忧别人,更忧己,君子最怕问心有愧。
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以上两句应联系起来理解。孔子闲居,衣冠楚楚,仪容温和,生活安逸。可他忽然自叹:我衰老得太厉害了,我竟然好久没有梦见周公。周公是谁,周公是孔子的理想。生活久处安逸,孔子就觉得心里有愧,就如同刘备悲叹髀肉复生,日月蹉跎,仍无所成。
5.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有的人上门来了,夫子故意不见,难道是因为没有带够随礼吗?还有,如果有人很穷,拿不出干肉条来拜师,夫子老师怎么兑现“有教无类”的理想?
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后半句,有的学生笨点就不耐心教,这是因材施教吗?也许多教几遍就熟了,后知后觉、大器晚成的人才也很多。
7.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这是人的本性,物伤其类,还是仁的表现?应当是物伤其类吧,因为普通人也有这样本能的心理反应。人的本能,也是仁的本源吧。
在“白事”上,能敞开肚子吃饭的人,多少有点二百五吧?“白事”席上的肉块都切得很大,大概也不是为了方便客人吃的吧?
8.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说的挺好的,没人用就隐居去,但只要夫子还能跑得动,他就没想闲过,临老还伤麟叹凤的。夫子就是一个坚定的入世主义者,他不是老子。
9.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临事以惧,好谋而成,这是对优秀将帅的描述。真正的将军恰恰是有所畏惧的,知道危机和变化随时存在,有充足准备应对危机才能多胜。这是对子路勇而不谋的提醒,可惜子路本性如山。
10.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夫子讲,一方面,别人用我就去,不用我就隐藏。另一方面,也不是所有的富贵,都可去取,不合乎道义的富贵,就不可求,别人给我也不能要,我还不如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人择我,我择人,都要兼顾。
11.子之所慎:齐,战,疾。
三慎,斋戒,战争,民生疾苦,都是对社会的关注,不可不重视。
12.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为什么在齐国而不是在鲁国听到《韶》乐就如此之乐呢?因为他在音乐中看到了道,看到了齐国实现教化的希望,在鲁国听到就可能没那么稀罕了,鲁国的道比齐要好。反之,如果在鲁国听到《武》乐,子恐怕又三月不知食味了,愁死。一个人能从身边听到的乐音,预判社会的走向,牵挂百姓的命运,真是伟大啊,夫子,为你心中的念念不忘。
13.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两个学生都不确定或者说担心老师会否帮助卫君?为什么,主要是卫君无道,也是因为“子见南子”,所以想侧面打探清楚夫子想法,以便劝止。结果老师没让他们失望,没被美人迷晕了头,“求仁而得仁,无怨”,夫子离开了卫国。
1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白水粗饭,也有滋味,不义而得的富贵,对我来说是浮云。夫子如此,颜回如此,我亦愿如此。但我不知道夫子说的是否心疼?因为他的吃住规矩特多,好在受困途中看出他至少比弟子们能忍饥困不乱于心。
15.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易》不易。阅历、修为不到,难以领会《易》的精髓。
16.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含有揶揄之意,夫子与子路谈话一向活泼,因为有些人(比如叶公)以为孔子就是这么一个大书呆子,不务专业。
17.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雅言,地方方言统一后的通用语言。表明:一是夫子知识的渊博,对当世语言整理工作的贡献;二是涉及乐韵,诗韵,用于整编《诗经》《乐经》等;三是教弟子说当世“普通话”,为弟子们实现志在四方打下语言基础。
18.子不语怪、力、乱、神。
四不语,即心怀大道者,往往不哗众取宠。
1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师,借鉴学习,不一定是指“老师”。包括两方面,看到优点就学习,看到缺点就改正,都是“师”。三人同行,肯定各有优点或缺点,只要留心,没有悟学不到东西的,不必舍近求远。
20.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21.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夫子说对学生从不隐瞒。我听说现在的老师上课,总要留不止一手,到课外补习班上讲,挟之以索取报酬,这就是“传道”吗?宁不知老师之职责,“传道”先于“授业”“解惑”吗?看看人家老夫子,什么叫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2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夫子主要教学生四项内容:文化,操行,忠恕之道,信义。其中三项培育人性内容,都是现在教育所忽视的,纳入副课随便应景,反而把政治作为主课。没有健康的人性,哪有诚恳的政治?没有清泉源,哪来净水池?
23.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钓鱼不用排钩,射箭不射窝鸟。心存善念,不贪不妄。
24.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没弄懂就动手干,夫子说他没干过。这个说法强调稳重,但有局限性,很多事情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实践中学习弄懂。探索实践,就是为了多见,多闻,多识。
25.子曰:“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夫子始终认为,态度是第一位的。别人改错求上进,那一刻就是好的,应赞同,不应抓着旧错不放。仁远吗?你想为仁,那一刻仁就在你的心里。仁不远,每个人都可以为仁。这两句都是“恕”的思想的体现。
26.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我很幸运,一旦有错,大家都知道了(按心理学,如果你不重要,谁在乎你犯不犯错呢,所以别人都盯着你犯错,还不是坏事,别光惭愧)。
27.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择其善而从之。多闻广识。夫子一向注重从生活中学习,总结。
28.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知易,行难。读得懂“鸡汤”,不代表你能做到,人之常情,圣人也是如此。
29.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则可谓云尔己矣,有点复杂,其实是夫子幽默地自夸,类似“嘿嘿嘿嘿不好意思我就是这样好”。简单点就是“则可谓矣”。
30.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夫子刚病,子路就为老师的健康请祷。孔丘之祷,为黎民福祉而祷,所以久矣。有事则祷,于天不诚;系祷于心,方是真诚。(未完)
20191006,傅安平
作者简介:傅安平,1974年生,湖北黄冈人,长江大学毕业,工学学士。现自由职业,业余写作,作品多见于博客,《当代作家》,《当代文学》等各公众号。《泾渭文苑》原创平台签约作家。
●
主一位编 :张 彦
执行主编 :槐自强 巨石
执行主编 :郭一旭 韩晓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