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君碎碎唸择业之乱弹

晨曦微露,月心山下的早餐店开门营业了,老板说他们家一般凌晨三四点就开始了一天的营生。带了三娃,还有从家里现磨的热豆浆,下山买了5个微甜的红豆包,送给那位请我家三娃吃包子的“灰领”,“有来无往非君子”嘛。

照例聊了一会儿天,照例聊孩子,聊讨生活难,聊择业难。分别时候他说,大姐可以把你的微信给我女儿不?我让她找你聊聊,你聊天聊得好,你是我们一家的贵人。不由得联想到12岁就异地求学的宗祿,在螺旋式的曲折而艰难的成长中,不也是一路喜获贵人相知相惜相助相携,才得以蹒跚而行吗?!于是,很乐意的把微信名片给了“灰领”,继续领着小公举仨当“街娃儿”。

按照道家“一命二运三风水,择业择偶交善友”的观点,那么可以这么理解,择业如择偶,择偶如择业。业,是自己的衣钵,是养活自己血肉之躯的经济命脉,是体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偶,是帮助自己端稳衣钵的外因,是涵养自己心灵家园的精神源泉。二者是否能够得益相彰彼此成就,决定着物质与精神是否能够和谐并举,决定着下一代能否拥有一个有温度的原生家庭。

古人说的成家立业,现在当颠倒一下,叫立业成家。试想,一个人如果连饭碗都没有端稳当,哪来成家的资本?立业,先要择业。择业的前提,是自己要对未来的职业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这需要读自己,在读懂自己的前提下,读他物: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特征和“三观”?国民教育的层级?成长的环境?原生家庭的优势和劣势?选择就业的地域和人文历史?

现在的就业环境,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宽松的。从各级人力资源发布的公招公考的信息来分析:年龄截止是,本科生35岁,硕士38岁,博士40岁;学历待遇是,本硕双一流,或非双,各有区别。这意味着,年轻的学子们将自己的学历和年龄对号入座,大约有10年左右的时间可供自由择业。

有的学子选择用3年左右的时间去相关行业走走看看,多经历,多学习,多阅历,多实践。有的给自己规划,从企业的基层干起,依次对私企、国企、机关事业单位,进行一定的了解或体验,作出是否参加公招公考的选择。

家长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终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对于就业和择业的思维和理念也要与时俱进。社会的变革是日新月异的,年轻人只有“经世”,方能“济民”,也可以这么讲,他们只有经历风雨,才可能拥有利他利己的能力,才能在有风雨有阳光有雷电的天地间,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有人说,年轻人最重要的学习时间是中学阶段,那么,本科四年难道就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光阴了?中学阶段固然重要,它决定孩子在跨越高考“独木桥”的时候,能否顺利进入“985”、“211”等双一流大学,享有更多更优的学习资源;本科阶段亦然不可忽略,它决定孩子能否顺利地择业就业或继续深造。但是,本科却最是容易被孩子轻易忽视掉的,从全封闭的有老师天天盯着的12年寒窗中,走到自由开放的花园式大学,非常考验孩子的自律能力和执行能力了。一般来讲,游戏、恋爱、恋网、兼职可能会消耗他们更多的时光,后果严重的可能会翘课、厌学导致延毕等等。

一个十八九岁的孩子,他能够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作为家长来讲,当孩子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记得要提醒或协助他拟定好本科的学习发展规划,诸如,绩点达到几分?奖学金拿哪个等级?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考不考?学法律的从业资格证、学教育的教师资格证考不考?只有慢慢地引导孩子展望一下美好未来的美好前景,设想一下不美好未来的严重恶果,孩子才有去考各种证书的信心,才不至于荒废青春,才有自由择业的资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