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潮祖医案精解》——鼻槁

陈某,男,63岁,2004年3月29日初诊。

半年前曾患中风,口眼㖞斜,右半身偏瘫。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说话、写字、走路基本恢复正常。近两月自觉鼻腔干痛,鼻涕减少,伴咽干,嗅觉减退。经四川省人民医院确诊为“慢性萎缩性鼻炎”。

刻诊:患者体形偏胖,面色稍白。饮食尚可,小便清长,大便不成形,日1次。观其舌歪斜色黯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缓。

陈老谓之为肺脾两虚,肺气不宣,血滞痰凝,予健脾宣肺,活血行津。

处方当归芍药散半夏散及汤加味

白芍 10g      当归 10g       川芎 10g

茯苓 20g      白术 20g       桂枝 20g

泽泻 20g      葛根 15g       麻黄 10g

细辛 6g     炙甘草 10g     法半夏 15g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6剂

4月5日复诊:鼻干略有好转,药后鼻内时有胀痛,大便较前成形,舌黯略转微红,脉象如前。考虑到患者中风病史,尚有风痰阻络,故加强药力。

处方二:于处方一白附子 20g,5剂,水煎服。

4月11日三诊:鼻干明显好转,嗅觉改善,舌淡红,苔薄黄腻,脉沉缓。陈老曰:久病入络,加虫药之走窜以搜风通络。

处方三:于处方一蜈蚣 3条、水蛭 4g,厚朴 10g、车前仁 15g。并嘱患者连服10剂,以资巩固。

1个月后,患者前来诊所,面有喜色。自述又服18剂,自觉鼻腔内有湿润感,嗅觉提高。经五官科检査:鼻黏膜红润,鼻甲饱满。仍以上方去水蛭,再服10剂,以善其后。

侍诊心得】 萎缩性鼻炎,属中医“鼻槁”范畴,为顽难之症。多数医家认为病机为肺肾阴虚,阴虚火旺,法循清肺泻火,益气养阴,用药主张清润甘寒。但该患者中风后继发此病,加之舌歪斜色黯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来沉缓,湿浊阻滞血络比较明显。陈老指出:咽干、鼻干世人皆以为是因津液不足导致,其实更常见的是血络不通,津液敷布障碍。大便不干反溏,苔白腻,表明脾气虚弱,清阳不升。故辨为肺脾气虚,肺气不宣,津液不布,脉络闭阻之证。陈老还指出:鼻的窒塞和不闻香臭,与人体气血津液输布不畅,不能上升到达鼻部密切相关。鼻黏膜整体萎缩、鼻甲缩小乃精微物质不能充盈。诊治此类疾病,应注意把握“流通气血津液,在流通中获得充实”这一治疗思路,方能治收全功。

方选当归芍药散合半夏散及汤加减化裁。方中当归、川芎、白芍调血滞,白术、茯苓、泽泻渗脾湿,针对血瘀津滞;麻黄、细辛宣通肺气;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培土生金。半夏散及汤原治疗寒凝少阴鼻咽之疼痛,配入旨在温通津血。二诊效不更方,并结合患者中风后的体质特征为风痰阻络,故加白附子以祛风化痰。三诊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但考虑到该病的顽固性,亦即叶天士所云:“初病在经,久病入血”,故加虫药以搜剔通络,蜈蚣性善走窜,通络止痛;水蛭为虫蚁之品,破瘀通络,更是升降灵动,凡沉病顽疾,血瘀于络者,用之可以去其病根。二药配合,陈老谓其具有“通”(蜈蚣)、“破”(水蛭)的特点,为搜风通络常用药对,是散瘀怯顽之上品。萎缩性鼻炎属瘀阻重证,多为久治不愈,二药合麻黄、细辛,气血水津与经络齐通,更与病变特点相符。加厚朴、车前仁助化湿利湿之力。

按语

(1)麻黄乃肺经专药,被誉为“宣肺第一要药”,陈老治疗肺系(肺脏-气管-咽喉-鼻窍)的疾患,必委之以重任。《杂病源流犀烛》亦谓 “鼻之窒塞……皆肺气不和,气不宣通故也。”

(2)本案疗程较长,陈老并不希冀毕其功于一役,而是审时度势,不囿陈法,注重气血津液等基础物质的流通盈亏,以通为主,通则气血津液可充。经云:“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此案陈老辨证论治,改诸家甘寒清润之药为助阳气行津血之品,对于此类病证的临床治疗,颇多启迪和思考。

——本文摘自《陈潮祖医案精解》

——编辑整理:李汶峰

(0)

相关推荐

  • 治瘫散治疗中风后偏瘫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治瘫散 [药物配方组成]水蛭90g,蜈蚣60g,三七60g,地龙50g,海风藤50g,大黄60g [治疗方法]上药烘干,共为细末,过细筛2次,分装120包,每包含生药3g;另以丹参每日25g,开水20 ...

  • 《陈潮祖医案精解》——肩痹

    郑某,男,55岁,2007年11月13日初诊. 1个月前因晨起锻炼见恶寒,鼻塞,流涕,周身酸痛,曾服"维C银翘片". "康泰克"."阿莫西林" ...

  • 《陈潮祖医案精解》——痹症

    张某,女,62岁,2007年5月14日初诊. 患者诉近2周来,双手指关节及双足关节出现疼痛症状,昼轻夜甚,疼痛时觉关节部皮肤发胀.询知:患"糖尿病"5年,现口干喜饮,关节疼痛以夜晚 ...

  • 《陈潮祖医案精解》——手汗

    刘某,男,22岁,2004年5月13日初诊. 患者从小至今一直手汗较多,最近两年则有加重之势,双手心汗出如水洗,异常难受.最近1年在当地四处求治,中医处方便有数十张,包括"通腹泄热" ...

  • 《陈潮祖医案精解》——黄汗

    杨某,女,22岁,2001年7月12日初诊. 诉西医诊断为"单纯性甲状腺肿"3个月余,觉晚饭后至夜22点左右饥饿感明显,但纳食少,时呃逆,自服"沉香化气丸"可好 ...

  • 《陈潮祖医案精解》——小儿数欠伸

    赵小儿,男,6岁,2009年2月9日初诊. 家长代述:"小孩近半年来时常打呵欠,出汗多". 刻诊: 患儿从进入诊室即打闹不停,每见好奇之物便要摸触,家长强行让其坐下看病后,不时便开 ...

  • 《陈潮祖医案精解》——盗汗

    赵某,男,31岁,2003年8月4日初诊. 患者因盗汗1个月就诊.自述1个月前感冒后,每日天将亮之时则有汗出,上半身为主,醒后衣湿,身发热,平素伴有口苦尿黄,两胁胀满.刻诊:面色微黄,舌红.苔黄厚而腻 ...

  • 《陈潮祖医案精解》——风热疮

    周某,女,33岁,2007年9月24日初诊. 患者于3周前躯干.四肢部位出现红色斑疹伴轻度瘙痒,经某医院诊断为玫瑰糠疹,并进行治疗. 刻诊:躯干.四肢可见若干椭圆形大小不等之淡红色斑疹,长轴与皮纹平行 ...

  • 《陈潮祖医案精解》——尿血(二)

    陈某,女,66岁,2009年5月20日初诊. 患者尿隐血呈阳性,红细胞38个/ul.3年前行肾囊肿切除术,现左肾结核,手足肿,小便色红.灼热.频数,小腹坠胀,阴道分泌物色黄,头胀,牵引左耳后侧疼痛,常 ...

  • 《陈潮祖医案精解》——风疹块(一)

    王某,男,35岁,2003年11月18日初诊. 患者因周身皮肤瘙痒1年余,加重2个月就诊,曾在某西医院诊为"荨麻疹",先后用"息斯敏"."葡萄糖酸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