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子:有朋自远方来 ——读《论语》有感|随笔 2024-03-29 20:33:39 沧浪:小鬼难做|小说 文/星子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论语》中广为人知的一句,位于开篇首则。一直以来,在我所接受的解读中,都将这句话理解为孔子之“乐”!在交通与信息并不发达的历史现实中,若有好友远道而来,的确是一件令人开心不已的事情。古代民风淳朴,朋友自远方来,主人想必也会像孟浩然诗中所描绘的那样,热情地准备好“鸡黍”,来一番“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甚或无妨隔着墙头或篱笆,邀请左邻右舍,过来一起小酌几杯。然而近来翻阅《论语》,却看到了一位学者的另外一种解读:“有朋自远方来”,表达的不是“乐”,而是“苦”。细思之下,竟觉自有道理!因为“有朋自远方来”,在孔子的一生中,更多的是一种盼而不得。 春秋末期的社会,动荡变革,礼崩乐坏。周王室仅有虚名,诸侯国各自为政,虽然自晋、楚两大国在宋国召开了弭兵大会之后,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少了,但各诸侯国内部,尤其是大国内部,权臣间或者强大氏族间的吞杀,却多了起来。孔子所在的鲁国,三大氏族(季氏、孟氏、仲氏)互相兼并的现象还不严重,但和鲁国公室的冲突日益激烈,甚至迫使鲁昭公寄居齐国和晋国,并死在晋国边邑,鲁哀公出亡在越国,后也死在越国。孔子出身普通,但志向高远,他想实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社会理想,然而在鲁国却一直没有机会参与政事。才华出众的孔子在51岁时才担任了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职务,尽管政绩卓著,后受齐国离间,依然被鲁定公、季桓子疏远。孔子54岁那年,鲁国国君在春天举行祭天仪式,按惯例,祭祀用过的腊肉,国君要把它分给士人,让士人分享神祗享用的贡品。但是,那一年,担任重要职务的孔子却没有等到鲁国国君派人送来的腊肉! 孔子明白自己的处境,在屈辱与留恋之中,他决定带着弟子到其他国家寻找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机会。他怀着热切的愿望奔走卫国、陈国、蔡国、宋国等,却不断遭遇猜忌、排挤,冷落,难堪,甚至多次有丧生之险,更有隐者的讽刺、嘲笑、劝慰。当思绪沉浸在孔子的人生经历中时,我的脑海里总会出现一个高大而又风尘仆仆的老者的形象。54岁,已然不再年轻,却为了救世济民,改变社会,带领着众弟子,长途跋涉,奔走他乡。衣衫或褴褛,步履已蹒跚,忍饥挨饿,风餐露宿,肩膀上落满灰尘,腿脚上沾满了泥浆,容颜黧黑憔悴,蓬乱的白发在风中飘荡。在一次次无处可去的狼狈与尴尬中,惟靠内心的信念迈起乏力的双腿在不同的国家进退徘徊。孔子的第一站便是卫国,卫灵公起先是以礼相待的,但不久便起传言,说孔子弟子众多,且都颇具才华,万一对卫国有所企图,卫国岂不是会有危险。卫灵公便派人监视孔子,后来卫国又发生了内乱,孔子不得已离开了卫国。孔子走得很匆忙,被一个卫国人嘲笑“如丧家之犬”!楚昭王派人邀请孔子,孔子途经蔡国时,师生一行被乱军围困,食物也被抢光,弟子们又饿又困,又有弟子病倒,后多亏子贡找到了楚国的军队,才从乱军围困中脱离险境。这便是陈蔡绝粮的故事。 然而来到了楚国边境之后,孔子又一次遭遇了尴尬。楚昭王原欲重用孔子,并打算赏赐他七百里的封地,却遭受了楚国贵族令尹子西以与卫国贵族同样的理由反对,于是楚昭王打消了原来的念头,又很快病死了。依旧停留在楚国边境上等候消息的孔子,连楚国的国都都没有被迎进去,又一次进退两难,无路可走。孔子再次去往卫国的路上,遇见了在地里耕田的隐者长沮,桀溺。他们的一番讥讽与惋惜,让孔子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哲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然而怀才总不遇,壮志常难酬,孔子虽初心不改,但也难免人之常情。他的酸楚孤寂求知遇之心发乎情,达于言,也被弟子们记录在了《论语》之中。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圣人也会发牢骚,谁能够走出屋外不从房门经过?为什么没有人从我这条路行走呢?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问美玉是要放在柜子里藏起来还是找识货的商人卖掉?孔子说应该卖掉,并且说自己在等待识货者呢!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若能把个人的学问修养道德,用于社会实践,造福社会,不是很快乐吗?美玉,比喻美好的品质和才华,才华不应该藏起来,而应该等待识货者,让它大放异彩。子曰:“莫我知也夫!”“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这位伟大而又有亲和力的思想家,把自己内心无法排遣的寞落苦闷,说给弟子子贡。“没有人知道我啊!不抱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知道我的,只有天吧!”诸如此类的话语,孔子自然不止说了这三句。但这三句却足以显示出孔子现实的困境与精神的困惑无奈。在外奔走14年,年近古稀的孔子最终又回到鲁国,余生的精力则用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孔子热心救世,到处游说,但在当时的鲁国,在当时的诸侯,没有统治者愿意或能够走孔子的“礼乐”“仁爱”之路,其中有统治阶层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纵然有极少数小官,如仪封人之辈赞许孔子,但在二千多年以前,要对当时的政治实行较大改变,没有适当力量的凭借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孔子徒抱大志,感慨至死。 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才高和寡的他曾热切痴情地盼望着自己能被他人理解、接纳、赏识、任用,但知音难遇,连一些隐居者,也站在一边热嘲冷讽。热衷于政事然而寂寞凄凉的孔子,晚年间虽多了一番淡然与超脱,但若真“有朋自远方来”,有志同道合、知他懂他、赏他励他的朋友远道而来,该是一件多么痛快与欣慰的事情!如果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句轻轻地呢喃,以委婉的方式道出了孔子一生深潜积压在心头的期盼与盼而不得的苦闷、失落、辛酸与孤寂,那么,“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则是最直接的千古之叹。十四年风尘仆仆、困顿偃蹇,现实引领着孔子,走上了一条“曲线”之路,自己实现不了的,就把学问思想、理想愿望播撒传扬开来。这或许也是孔子将拜师礼定为“束脩”的原因。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自愿拿着十条干肉来拜师的人,他从来没有不教诲的。十条干肉,真的是一份很微薄的礼品。 孔子带领着他的学生,整理传授古代文献,删《诗》授《书》,记《礼》《乐》,赞《易经》,作《春秋》,筑坛讲学,“诲人不倦”。“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当社会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干起来,不用呢,我就藏起来。孔子在政治上无法实现“有朋自远方来”,却在学术教育方面吸引了众多的弟子。只可惜,这终不是孔子最看重的。汉代建立,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司马迁写《史记》,推崇赞誉孔子,这中间的几百年间,孔子及他的思想想必是寂寞的,然而有真学问有良好修养有仁爱礼乐思想的孔子,以自己的实力呼唤到了历史的回音,终于有朋自遥远的汉代而来,将他的思想推崇到统治天下的尊位,孔子若地下有知,必然“乐”矣!今天,从孩童到耄耋,手捧《论语》,耳听《论语》,当我们在朗朗的书声里思考、感悟着这位圣人的语录时,又不知孔老夫子看在眼里,会“乐”成什么样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反复吟咏《论语》开篇第一则,愈加感觉这一则有开宗明义之深意,也深切体会到,孔子一生,苦矣!【作者简介】星子,陕西人,中学语文教师。 赞 (0) 相关推荐 散文||我所了解的孔子(下) 我所了解的孔子(下) 艾平||湖南 四.为官五载难酬志 孔子并不排斥自己在适当的时候出来做官.事实上,他一向认为匡扶社稷.造福苍生理应成为读书人的使命.况且他也并非政治素人,早年曾在季氏手下任过小吏, ... 孔子周游列国都发生了哪些事? 孔子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在古时候,他还算得上是一位旅行家.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去了不少地方. 孔子出生在春秋末期的鲁国,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一带.孔子在鲁国的仕途可以说是大起大落,在五十岁出头 ... 孔子周游列国14年,基本围着河南转 | 豫记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这是在网络上检索& ... 一文轻松读懂孔子一生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奴隶社会往封建社会(此封建只是个习惯性的代名词,历史专家请勿较真)过渡的一个混乱阶段.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后,天下基本分为五等人,分别是天子,诸侯,大夫,士,平民和奴隶. 分封制就 ... 《最动人的中国史》之第八章:孔子 东周的诸子百家中,学说最有影响于中国的,要推孔子.至今中国各地都有他的祠庙,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小,大都知道他,敬仰他称为"孔夫子".就是外国人,也大都知道孔子是中国几千年来大名鼎鼎的 ... 读古书有感-《论语》第一周 有很多事情,做了才知道其中有多少美妙. 想找人读<论语>这件事情,其实已经想很久了,临了又退缩,感觉自己干不好这件事情,一直以来,都喜欢自娱自乐地读书,最多写点读后感. 组织一次读书会,还 ... 《论语》读后有感 撰写者:于禁(东泽/文君) 排版:张飞 各位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东泽读书会!我是大家的好伙伴东泽. 那么今天,就随着东泽的思路来回顾和学习一下-大家伙都耳熟能详.甚至能朗朗上口的儒家 ... 辛丑重读《论语集注·读论语孟子法》读书心得04 程子曰:"凡看<语>.<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人只看得此二书切己,终身尽多也." 程子曰:"<论>. ... 视频·每日读论语季氏16.14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 [荀卿庠读书会每天读论语]季氏16.14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 [原文]16.14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翻译] 国君的妻 ... 视频·每日读论语季氏16.13问一得三 [荀卿庠读书会每天读论语]季氏16.13问一得三 [原文]16.13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 ... 辛丑重读《论语集注·读论语孟子法》读书心得 03·程子曰:"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虽孔孟复生,不过以此教人.若能于语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 读书心得:学习就是身临其 ... 05.辛丑重读《论语集注·读论语孟子法》读书心得 程子曰:"<论><孟>只剩读者,便自意足.学者须是玩味.若以语言解着,意便不足."或问:"且将<论><孟>紧要处看,如何? ... 视频·每日读论语阳货17.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荀卿庠读书会每天读论语]阳货17.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原文]17.1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 ... 视频·每日读论语季氏16.12齐景公有马千驷 [荀卿庠读书会每天读论语]季氏16.12齐景公有马千驷 [原文]16.12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翻译] 齐景公有马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