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短短五千言,精髓只有两个字,却有无穷妙用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老子是先秦道家的创始人,他所写的《道德经》,是中国第一部哲学专著,也是一部流传了两千余年的智慧圣典,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

两千多年来,无数人在学习、探究《道德经》中的奥秘,而不同人所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有些人读到了治国之道,有些人读到了修身之法,有些人读到了用兵之术,有些人读到了阴谋之计,还有些人读到了宇宙之本。

其实,《道德经》的精髓只有两个字:“无”和“反”。从这两个字中,可以产生无穷妙用。

一、无

在《道德经》中,“无”是个最为重要的概念,因为“道”就是“无”,“无”就是“道”。“无”和“道”同为宇宙的本原,所以这两个概念是一回事。正如《道德经》第四十章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而第四十二章说: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为什么道就是无呢?

其实《道德经》开篇一句便已说明了此中玄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以用语言来说明的规律、事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它们都是具体的规律、事物。而“道”是恒常存在的规律、事物(常道、常名),它不可被言说,无法以语言描述。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

有物混成……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本来“道”这个东西是无法用语言来指明的,但为了教化世人,老子只能借助语言,因此勉强给它取了两个名字,分别是“道”和“大”。它是万物的终极规律,所以被老子称为“道”;它是万物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是它生产的,所以被老子称为“大”。

道不仅无名,而且无形。《道德经》第十四章如此描述道: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

“道”这种东西,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到,摸也摸不着,虽然它确确实实存在着,但却没有形状,恍恍惚惚,惚惚恍恍,仿佛什么都没有一样,

因为道无法用语言描述,没有具体的形状,因此老子才将“道”称为“无”,意思是道中没有任何具体的东西。

道就是无,所以人效法道,也要“无为”,这是《道德经》极为推崇的概念,老子认为,圣人治国就是“无为而治”。

所谓“无为”,并不是指什么都不做,而是指不妄为。人要顺应万物自然而然的规律去成就万物,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其他人或事物,这就是“无为”的真意。

不同人眼中的“无为”也是不同的。儒家看到“无为”,想到的是以礼乐、仁政治天下,不要压迫、剥削百姓,不要强迫百姓做事;法家看到“无为”,想到的是“君无为而臣有为”,君主只要任命有才干的大臣,就可以治理天下,不需要亲自去制定政策;阴谋家看到“无为”,想到的是表面上无所作为,背地里无所不为;兵法家看到“无为”,想到的是以逸待劳,以静制动;教育家看到“无为”,想到的是顺应孩子的天性;修行者看到“无为”想到的是清心寡欲,清静无为……然而不论有怎样的观点,其根源都在于“道”之“无”。

二、反

“反”也是《道德经》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因为“反”是道的运动规律,《道德经》第四十章说:

反者道之动。

为什么道的运动规律是反呢?因为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是相反相成的。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中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美的东西之所以是美的,因为有丑作为对比;善的东西之所以是善的,因为有恶作为对比。刘亦菲美不美?当然很美了,但是假如所有的人都像刘亦菲一样,你还会觉得她美吗?那时候刘亦菲就是个相貌平凡的普通人了。

所以,一切对立相反的属性都是相互依存的。《道德经》第二章说: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一切现象都蕴含着它的对立面,所有事物都会向它的对立面转化。

道的运动规律也是如此。道是没有形象的,却创生了一切有具体形象的事物,万事万物的产生正是它们离开道的过程。万物运动发展,离道越来越远,但是“物极必反”,远到了极点又会复归于道。这就是《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所说的“大曰逝 ,逝曰远,远曰反。

因此老子认为,人在做事时要多从反面考虑问题,相比只从正面考虑的人,这样取得的效果会大。比如《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福中蕴含着祸,祸中也蕴含着福。如果只看到福,一味享福,最终必将大祸临头。

从这个“反”字中,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领悟:有的人领悟到功成名就时也要戒骄戒躁,谨慎小心,贫困潦倒时也要乐天知命,达观开朗,这是儒者;有的人领悟到要像水一样居于低下的地位上,养育万物却不争功,这是政治家;有的人领悟到要复归于本根,复归于婴儿,这是修道者;有的人领悟到水满则溢,月圆则缺,物极必反,这是智者;有的人领悟到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想打击一个人,先要给他好处,这是阴谋家;有的人领悟到用兵要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这是军事家;有的人领悟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这是教育家……

总之,《道德经》不过五千言的一篇短文,其中的道理可以概括为“无”与“反”两个字。然而从这两个字中,却可以产生无穷的妙用。

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