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探源——沈姓

姓氏文化探源

沈姓

姓氏释义

沈,中国汉字之一,是“瀋”的简化字。

沈(shěn)①汁:“为榆~”;②姓氏;③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的简称。

沈(chén)意同“沉”。

姓氏起源

沈姓源出有:

第一支源出嬴姓。

第二支源出姒姓。

第三支出自姬姓,冉季载之后。

第四支源出芈姓。楚穆王时楚国灭河南固始的沈国,楚庄王封孙叔敖之子于沈,又封其公子贞于沈鹿,两地后代均以沈为氏。

得姓始祖

沈姓源出于姬姓,为黄帝之后裔,在周朝初年,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由叔叔周公旦摄政。当时的三监(武王以邶封震叔,以庸封管叔,以卫封蔡叔,以监殷民,称为三监)很是不服,商王纣之子武庚乘机勾结三监,联合东方夷族进行反叛。周公旦组织军队进行征伐,最终平息了叛乱。季载(周文王第十子)因在此次平叛中立下大功,周公于是将这位有才干的弟弟举为周天子的司空,成王后又将其叔季载封于沈国,又名聃国。“聃”可写作“冉”,古时的冉、沈读音相同,所以季载又称冉季载。春秋时,聃国被晋(今属山西)灭掉,季载后代逃至楚国,为不忘亡国之痛,从此便以国为姓,称为沈姓。冉季载从而成了沈姓的得姓始祖。

历史人物

在我国历史上有着许多名人,或许是威震一方的大将军,或许是创造出很多流传于后世作品的大文豪。今天小编为您讲述沈括的故事。

沈括(1031—1095) ,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他是天文地理、音乐医药、律历占卜无所不通的全才。他的《梦溪笔谈》广受称赞,被后人认为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中国科学院也曾为纪念他,将1963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沈括。可见他成就之高,影响之广泛,并非虚言。

沈括出生在官宦世家能够以父荫入仕,不用参加科举就可以做官。做官伊始,就写出了农学、工业、军事、地理等各方面的论著。宋神宗和王安石见到沈括如此全才,也没有浪费他的才华,不停提拔他到不同职位上历练。于是,沈括一抬头,就替朝廷修订了新历法。一低头,就丈量出大宋皇土的尺寸(天下州县图),可考证皇帝祭祀的礼仪(南郊式),出可领兵戍守西夏(“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他还是一个在声光电热力作过全方位研究的科学大师。在某些方面的成就甚至有世界意义。比如,在无数个月黑风高之夜当一众天文学家正在为无法观月推算气候而苦恼之时,沈括却能高枕无忧地熟睡,因为他观的主要是太阳,以一年二十四节气作为划分日历的根据可以更好的吻合春种秋收的农事规律。而这种隐含着“太阳中心说”的思想,居然能被沈括发现,想想都让人觉得可怕。作为中国人最自豪的本土科学家,沈括百科全书式的才能让人一度对中国科技充满了幻想。

、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完美的,天才也不例外。这样一个在做事上登峰造极的人,在与人打交道上却失败透顶。沈括大苏轼五岁。治平二年(1065年),苏轼进入史馆,与在昭文馆的沈括同在崇文院任职。[121]  熙宁二年(1069年),沈括支持变法,受到王安石重用;苏轼与司马光等一起,则持反对意见,变法派和保守派形成对立。

据南宋王铚《元祐补录》记载,熙宁六年(1073年),沈括受命巡察两浙农田水利,时苏轼任杭州通判。沈括到了杭州,与苏轼谈论旧情,把其新作抄录了一份。回到京师后,沈括就用附笺的方式,把认为是诽谤的诗句详细的“注释”,交给了皇帝,揭发苏轼在诗文中“愚弄朝廷”、“无君臣之义”。

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何正臣、李定上表弹劾苏轼,乌台诗案爆发。次年,苏轼被贬黄州,牵连亲友三十多名,涉及诗词一百多首。当然,沈括不是事件的主谋,但据说沈括正是始作俑者。从那以后,沈括的个人信用彻底破产。不过他也从此饱受世人对他的唾弃,朝中人谩骂他,离间他,也上书诽谤他,就像他曾对别人做过的那些事一样。

沈括之所以被科学史界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第一人,是由于他对中国古代传统科学技术作出了旁人难以企及的贡献,这中间也包含着他对传统计量的贡献,但他卖友求荣、无耻变节的行为却是再耀眼的科学家光环也淹没不了的。所以我们认知一位名人,需从多方面去更为鲜明的了解他。

姓氏文化

宗祠对联

石灯留待;云巢成编。

上联典唐朝时期的沈彬,临终指葬地以示家人,穴中一铜碑云:“石灯犹未点,留待沈彬来。”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沈辽,著有《云巢集》传世。

人伦师表;匡正名贤。

上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沈佺期。

永明创体;叔度同流。

全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重声律,工诗文,时号“永明体”。南齐沈驎士,博通经史,何尚之叹为“黄叔度之流”。

书数卷传枢密;勋业三朝仰历阳。

上联典指沈括。下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立阳人沈立,任益州判官,采集大河事迹及古今利弊,著成《河防通议》,治河的官员都以此书为根据。后历官两浙转运使、都水监、江淮发运使等。喜欢藏书,神宗曾问及,他报上所藏书目及所著《名山水记》三百卷。

存中仗义争一统;确士潜心选四诗。

上联典指沈括,曾出使辽国,驳斥辽国的争地要求,维护了宋王朝版图完整统一。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诗人沈德潜,字确士,曾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书。

立志须存千载想;闲谈无过五分钟。

全联典指近代民主革命家、法学家、教育家沈钧儒,该联为沈钧儒赠秘书方学武联语。

 · end · 

传承姓氏文化      弘扬中华精神

(0)

相关推荐

  • 微信对联选(二十九)

    291 上联:清琴雅韵润心室(清风竹影1166) 下联:流水梵音陶性情(王淼琛对句) 292 上联:心悟春秋事(珍妮原创文学) 下联:行遵天地经(王淼琛对句) 293 上联:心静是非皆懒问(一号诗巷) ...

  • 陈杏珍对联集(五十八)

    上联:夏夜赏荷塘,点点蓉妆馨月色 下联:春晨游柳岸,飘飘轻拂秀身姿 上联:燕追莺唤,难阻杨花飞别处 下联:雾挡云遮,岂拦星月映九天 上联:穷诗拙韵,难同妙手春池醉 下联:盈赋丽声,易背素心秋榭眠 上联 ...

  • 【一联多对】上联:一窗竹枝开诗眼下联:?

    上联:一窗竹枝开诗眼 下联:半轮明月思词趣 上联:一窗竹枝开诗眼 下联:半天繁星抒情怀 上联:一窗竹枝开诗眼 下联:两双巧手绘蓝图 上联:一窗竹枝开诗眼 下联:两眼笑眉添喜乐 上联:一窗竹枝开诗眼 下 ...

  • 我的对联选编(十六)

    上联:风窃莲香,夜半波横惊醉月, 下联:雨滋桃花,五更雾重迷红日. 上联:夕阳西落又一天, 下联:晨曦东升重过日. 上联:朝闻鸟啼歌晨露, 下联:夜听鸡鸣唱晓雾. 上联:紫气东来,春醉河山多锦绣, 下 ...

  • 姓氏文化探源——殷姓

    姓氏文化探源 殷姓 传承姓氏文化,弘扬中华精神 姓氏释义 1.富裕,富足. 2.深厚,恳切. 3.众,多. 4.盛,大. 5.中国朝代名,商代的后期,由盘庚起称"殷". 6.姓. ...

  • 姓氏文化探源——信姓

    传承姓氏文化,弘扬中华精神 姓氏释义 诚实,不欺骗: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 不怀疑,认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 崇奉:信仰.信徒. 消息:信息.杳无音信. 函件:信件.信笺.信鸽. ...

  • 姓氏文化探源——安姓

    姓氏文化探源--安姓 传承姓氏文化,弘扬中华精神. 姓氏释义 1.安稳.安定.安全. 2.安逸.安乐. 3.安心. 4.安放.设置(后起意义). 5.疑问代词.a.什么,什么地方:b.怎么,哪里. 6 ...

  • 姓氏文化探源——姚姓

    姓氏文化探源 -- 姚姓 姓氏起源 源于姚姓 出自姚姓. 源于舜帝姚重华,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姚氏正宗.南宋的<通志·氏族略>记载:"姚姓,虞之姓也,虞帝生于姚墟,故因生以为姓&q ...

  • 姓氏文化探源——申姓

    姓氏文化探源 --申姓 姓氏起源 源于姜姓 出自姜姓.远古的时候炎帝神农氏出生于姜水而姓姜,上古周朝子孙后裔申吕,被周王封于申(在今河南南阳市北),随后建立申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世代相传以申氏为姓. ...

  • 姓氏文化探源——公孙姓

    姓氏文化探源 公孙姓 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于身份,出自两周时期各诸侯国王族的后裔,属于以贵胄身份称谓为氏.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有被称为"公"者.按周王朝的典礼制度,国 ...

  • 姓氏文化探源——闻姓

    了解更多资讯,关注上方蓝色文字哦! 姓氏文化探源--闻姓 传承姓氏文化           弘扬中华精神 姓氏释义 1.听见. 2.听见的事情:消息. 3.有名望的. 4.名声. 5.用鼻子嗅. 6. ...

  • 姓氏文化探源——乔姓

    姓氏文化探源 乔姓 姓氏释义 (1) (会意.从夭,从高省,高亦声.夭,象人(大)行走的样子.本义:高) (2) 高耸.多用以形容树木乔,高而曲也.--<说文> 乔,繁体乔字从夭从高.乔字 ...

  • 姓氏文化探源——弓姓

    姓氏文化探源--弓姓 姓氏释义 1.射箭或发弹丸的器械,在近似弧形的有弹性的木条两端之间系着坚韧的弦,拉开弦后,猛然放手,借弦和弓背的弹力把箭或弹丸射出. 2.丈量地亩的器具,用木头制成,形状略像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