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忠运用潜阳封髓丹治疗汗证验案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简介:向贵江,成都锦江泰三堂德康医院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邮箱:347326632@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杨某某 男 94岁,因“汗出10日”就诊。中医诊断:汗证。辨证属虚阳上浮。治以温肾潜阳。以潜阳封髓丹治之。

关键词:潜阳封髓丹、汗证

验案举例

一诊:杨某某 男 94岁,近10日有感汗出,动则加重,午后明显,伴有口干、口苦、口臭,食欲不振,夜间睡眠差,大便秘结难解,小便淋沥不尽,下半夜尿频,双下肢乏力明显,遂前来我院就诊。

患者有多发性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睾丸肿瘤、睡眠障碍病史。

患者就诊时见:舌体略胖大,舌质淡、偏黯,少津,脉弱。

中医诊断:汗证

中医辨证:虚阳上浮

治法:温肾潜阳

具体处方如下:

附子30g     肉桂10g     干姜15g     砂仁30g(后下)

黄柏30g     龟板30g     龙骨30g     牡蛎30g

炙甘草15g

水煎服,5剂, 一日一剂三次,每次150ml温服

治疗1周后回访患者自诉汗出症状较前减轻明显,口干苦症状减轻,夜间睡眠亦有所改善(口服睡眠药无变化)。

讨论:

1、潜阳封髓丹:李杲的《医学发明》中,记载着具有道家色彩的“三才封髓丹”,“三才”指的是天、地、人,在方中就是天冬、熟地和人参,再加黄柏、砂仁、炙甘草。这个方子当时用来降心火和滋肾水,治疗虚火上炎导致的遗精滑精。从它的名称和其中的“三才”来看,似乎可以想像,它就是现在“潜阳封髓丹”的鼻祖,但是,三才封髓丹治疗的情况恰恰相反:是阴虚引起的,所以,“潜阳封髓丹”并不出自补土派的创始者,而是来自郑钦安的两个方子:原来各成一体的“潜阳丹”和“封髓丹”。

前者“潜阳丹”出自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的《医理真传》,方由砂仁、附子、龟板、炙甘草组成,有纳气归肾的作用,方译为:“夫西砂辛温,能宜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阳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后者“封髓丹”出自元代许国祯《御药院方》,虽非郑钦安自拟,但郑氏非常推崇此方,认为“此一方不可轻视,余尝亲身阅历,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疼、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闭塞、遗尿、滑精诸症,屡获奇效,实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至平至常,至神至秒”《医理真传卷二》,此方具有纳气归肾的功效,又能补益三焦,方译为:“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己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

2、汗证: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早在《内经》即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血液有密切关系,所谓血汗同源。故血液耗伤的人,不可再发其汗。并明确指出生理性的出汗与气温高低及衣着厚薄有密切关系。《景岳全书,汗证》对汗证作了系统的整理,认为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但“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临证指南医案·汗》谓:“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

3、本患者为老年男性,素体羸弱多病,此次汗出,动则加重,午后明显,伴有口干、口苦、口臭,夜间睡眠差,大便秘结难解,小便淋沥不尽,下半夜尿频,双下肢乏力明显,舌体略胖大,舌质淡、偏黯,少津,脉弱,故属肾气不固,虚阳外浮。入夜不寐,本例因肾阳虚相火浮虚,扰动心神,心肾不交而见心悸、不寐等诸症。整体审查故选方潜阳封髓丹。潜阳封髓丹中附子、干姜温补肾阳、引火归元;龟板滋阴平肝潜阳;黄柏清降相火;肉桂引火归元,砂仁醒脾开胃;龙骨、牡蛎潜阳镇静安神;甘草调和诸药。

陈老临床辩证精准,用药精简独到,效如桴鼓,其中的收获与得失,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