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药—柿子

舌尖上的中药—柿子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秋日食柿

秋入小城凉入骨,无人不道柿子熟。

红颜未破馋涎落,油腻香甜世上无。

叶黄叶落,花开菊黄,桂香十里,这可真是个收获的季节,不知这秋天里还有一份厚礼大家可曾收到?蜜香的桂花之中还有那隐涩的黄橙橙的柿子,大家可曾见到,它就在我们中医药大学的那片竹林之后!

提起来柿子大家都会想到这个东西涩于硬青,甜于软黄,初始之青涩令人难忘,而后捂捂可谓是甜如蜜丝,做成柿饼更是不可言喻。可真是如人一般成长,愈加风霜,韵味不凡。其实柿子不仅是水果食品,其更是一味中药,它全身都是宝,果实柿子味甘、涩,性寒,有清热去燥、润肺化痰、软坚、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等功能,可以缓解大便干结、痔疮疼痛或出血、干咳、喉痛、高血压等症。所以,柿子是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动脉硬化、内外痔疮患者的天然保健食品。做成柿饼则可润肺,涩肠,止血,用于吐血,咯血,血淋,肠风,痔漏,痢疾。柿蒂味涩,性平,入肺、脾、胃、大肠经;有清热去燥、润肺化痰、软坚、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等功能,可以缓解大便干结、痔疮疼痛或出血、干咳、喉痛、高血压等症。柿霜性味甘凉。能清热化痰,润燥生津。用于肺热燥咳,痰稠,咽干喉痛,消渴口干,以及吐血,咯血,李时珍称其“乃柿中精液,入肺病上焦药尤佳。”柿木皮主治便血。晒焙后研成末,吃饭时服二钱。烧成灰,和油调敷,治烫火烧伤。根主治血崩、血痢,便血。如果用柿子叶子煎服或冲开水当茶饮,也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降低血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镇咳化痰的作用。《本草纲目》中记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

舌尖上的柿子

柿子饼

相传300多年前,李自成称王西安后,临潼老百姓用火晶柿子拌上面粉,烙成柿子面饼慰劳义军,很受义军将士称 道。后来,为了纪念李自成及义军,每年柿子熟了,临潼百姓家家户户都要烙些柿面饼吃。天长日久,就演变成了今天的黄桂柿子饼。

主要原料:火晶柿子、面粉、白糖、桂花、核桃仁、青红丝、桔饼、冰糖、油。

特点:用火晶柿子拌上面粉烙成的柿子面饼,金黄软绵、甜而不腻、芳香扑鼻。柿子的营养价值很高,成熟的柿子中含糖15%,蛋白质1.36%,脂肪0.57%,以及粗纤维、胡萝卜素、钙、磷、铁等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比一般水果高1—2倍。

黑木耳柿饼汤

主料:木耳(水发),6克,柿饼50克

调料:赤砂糖50克

制作步骤

1. 黑木耳洗净;

2. 柿饼去蒂;

3. 黑木耳、柿饼同放入水锅内,加入适量清水,放在火上烧沸;

4. 转用文火煮15分钟,加入红糖稍煮,待其自然冷却后食用。

柿霜粥

原料:柿霜10克,粳米50克。

制法:先将粳米加水煮粥,临熟加入柿霜,搅匀即可。每天1~次。

功效:可治小儿肺热燥咳,咽干喉痛,口舌生疮。但脾胃虚寒、痰湿内盛的小儿忌食,风寒咳嗽慎食。

丁香柿蒂汤

丁香柿蒂汤可治疗呃逆与返流性食管炎。

制作:丁香9g,柿蒂15g,加水100mL煮沸约3~5min后饮用,间隔4h 再加水如上法煎沸后再饮服,每剂药煎饮 2 次,也可治疗此疾。

柿糕

亦作"柹糕"。 以糯米、干柿捣粉蒸制而成的食品。

主治小儿秋痢,便血。

柿子果酱

材料:成熟柿子600公克,麦芽糖150公克,细砂糖100公克,柠檬1又1/2个,水100cc

做法:

1.柠檬洗净榨出果汁备用;柿子剥皮后切成块状备用。

2.将切好的柿子果肉放入耐酸的锅子中,先加入水及柠檬汁用中火煮滚,再转成小火并加入麦芽糖继续熬煮,熬煮时必须用木杓不停地搅拌。

3.待麦芽糖完全溶化后便可加入细砂糖,继续拌煮至酱汁呈浓稠状即可。

柿子酒

柿子酒是一种以柿子为酿酒原料,将柿子捣碎,拌以酒曲,发酵或蒸馏而成的酒。其制作最大特点是不用粮食。

凌霜侯柿子

传说朱元璋幼时家贫,常以乞讨为生。一年秋天,几天没讨到东西吃的朱元璋饿得头昏眼花,四肢无力。突然眼前一亮,发现废墟上的一株柿树上结满了金灿灿的柿子。朱元璋爬到树上摘柿子吃,总算得以果腹。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一次领兵打仗再次经过,发现那株柿子树依然挂满果实。想到这株柿树曾救过自己,便把身穿的红色战袍披在柿子树上,封它为“凌霜侯”。这件事是否属实呢?据明《嵩书》中载有: “戌午大旱,五谷不登,百姓倚柿而生。初冬削柿作饼,鬻钱完赋,即以批曝于杂橡实、荆子磨面作糊啖之,遂免流移。”可见朱元璋饥时吃柿很可能确有其事。其实柿子不仅仅是药,也是古代先民度过饥荒的干粮,柿饼就是例证。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空腹食柿子。因为柿子含大量的柿胶酚、单宁、胶质,这些物质遇到酸会凝结成不能溶解的硬块,大的硬块停留胃内形成“胃柿石症”,轻者胃疼、恶心、呕吐,重者会引起胃出血或胃穿孔。此外,柿子不可与螃蟹同食。《本草图经》言“凡食柿不可与蟹同,令人腹痛泻。”《饮食须知》言“同蟹食,令腹痛作泻,后呕吐闷。”但近年来有些研究也表明这种说法并不可靠,尚有待进一步有力研究说明。

图文|谭论古今团队

编辑|谭论古今编辑部

投稿|1115702100@qq.com

微信|谭论古今(gujinzhongwailuntan)

(0)

相关推荐

  • 柿子浑身都是宝,专家带你科学吃

    河青新闻网讯 秋冬是吃柿子的最佳季节,柿子味甘甜,性寒凉,可以清肺热.润肺燥,对于燥邪伤肺有一定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所以民间有谚语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尽管如此,如果不加节制,柿子也会对身体造成一 ...

  • 柿饼知多少?

    Dried Persimmon . 柿饼知多少 柿饼的做法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柿子红时,就是一年柿饼制作时,霜降后选用树上较硬的柿子,削皮悬挂,晾晒捏饼,窖藏结霜.柿饼的功效Dried P ...

  • 认识中草药:柿蒂的功效和吃法

    柿蒂大家可能都认识,它是水果柿子底部的绿色部分,是一种类似于叶片的绿色存在,但它们会紧贴在柿子的果皮上,人们吃柿 子时多会把它取下扔掉,却不知道这种柿蒂也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它收集起来晒干可以入药能上血 ...

  • 关于“柿子”的几则短医话

    ● 到了秋天,柿子上市了.中国人对于柿子情有独钟,因为它有着吉祥的寓意."柿"谐音"事",古人便将诸多种喜庆吉祥的内涵融入其中,如"事事如意" ...

  • 柿饼——果品知识

    柿饼是柿子的干制品,扁圆形或长圆形,泛白色柿霜,含糖量62%,味软糯清甜,深受城乡人民喜爱,而且产量大,销路广,成为干果类中的主要商品.冬季销售最旺,清明后,气候转暖,柿霜溶化,易粘结成块,不利销售. ...

  • 柿子好吃禁忌多

    原创厚朴美食营 北京厚朴中医 今天 收录于话题 斗指戌,万物毕成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 秋季的第六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210度 一侯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柿叶翻红霜景秋, 碧 ...

  • 柿子通身皆是宝

    柿子,又名朱果,呈圆形或扁圆形,红色或黄色,属于柿科植物的果实,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素有"木本粮食"."铁杆庄稼"之美称.  我国柿子品种繁多,约 ...

  • 中药知识人必学:柿蒂

    <酉阳杂俎>中有载:木中根固,柿为最.柿蒂纹因其形状像柿之四瓣蒂而得名,中间的圆表天,四瓣表四方.古人认为柿蒂纹非常结实,且有宇宙五行之意.柿蒂纹门窗棂格在战国到汉代的时候较流行,寓意事事 ...

  • 舌尖上的中药 | 这种花的根部能治头痛眩晕,养血调经,柔肝止痛【一点资讯】

    春末夏初,"人间四月芳菲尽",芍药花却开得满山遍野,烂漫于五月. 芍药迄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其花兼具色.香.韵三者之美,古时称之为爱情之花.早在<诗经·国风·郑风·溱洧> ...

  • 舌尖上的中药——生津止渴的乌梅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朱莎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望梅止渴的故事?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第二十七>中记载道:"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q ...

  • 舌尖上的中药 | 南瓜花上市,它吃法多样,还有清湿热消肿毒的功效

    南瓜花,是葫芦科植物南瓜的花,是少见的既可观赏又可食用又可药用的花卉.每年的5月至7月,是南瓜花上市的季节,此时摘些南瓜花来清炒.炸.做汤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南瓜花的功效 南瓜在全国各地都有栽培,其花 ...

  • 舌尖上的中药 | 夏日炎炎,吃什么能清暑益气止渴?

    苦 瓜,以味得名,其形如瘤状突起,又称癞瓜:其瓜面起皱纹,似荔枝,遂又称锦荔枝.苦瓜为夏季时令蔬菜瓜果,同时也是一味中药,商品药材多用其干品,它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入药 ...

  • 舌尖上的中药——扫帚苗

    按:今天是端午节,祝大家端午安康!记得我前几天一篇<医话"马齿苋">的文章很受大家欢迎,阅读量已接近三万人[新来的朋友,如果没有读过那篇文章,可以翻阅],今天这篇关于& ...

  • 中医中药:舌尖上的中药|甘草,它是调和诸药之王,能解百毒、祛痰止咳

    甘草,在许多中药处方中都可以看到这味药的身影,其应用十分广泛,在防病保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茎,其性味甘平,功效以补气.调药为主,并能解毒.缓急,为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 ...

  • 舌尖上的中药 | 它是调和诸药之王,能解百毒、祛痰止咳

    甘草,在许多中药处方中都可以看到这味药的身影,其应用十分广泛,在防病保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茎,其性味甘平,功效以补气.调药为主,并能解毒.缓急,为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 ...

  • 舌尖上的中药—红枣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浣溪沙 [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红枣    红枣又名大枣.干枣.枣子,起源于我国,已有四千多 ...

  • 舌尖上的中药——姜

    姜,别称生姜.白姜.川姜,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广为栽培,亚洲热带地区亦常见种植.生姜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同时也可作为蔬菜食用,而且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集营养.调味.保健于一身, ...